一种提高堤脚既有垂直防冲结构设防标准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77235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9: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堤脚既有垂直防冲结构设防标准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河流、湖泊、河口、海湾、沿海地区堤坝堤脚的防冲刷保护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挖除新横向密排短桩与新纵向密排长桩打桩位置处的障碍物,按顺序打设新横向密排短桩和新纵向密排长桩,最后在所述新纵向密排长桩与既有垂直防冲结构之间进行填充,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长桩和短桩组合形成平面上连续的“∏”型,且桩顶高程低于所述既有垂直防冲结构顶高程与原设计冲刷高程之间的平均高程,减少了桩的悬臂长度,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造价高,不符合生态与低碳理念的缺点,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生态友好性较好、节能低碳、造价低廉的提高堤脚既有垂直防冲结构设防标准的方法。脚既有垂直防冲结构设防标准的方法。脚既有垂直防冲结构设防标准的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堤脚既有垂直防冲结构设防标准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河流、湖泊、河口、海湾、沿海地区堤坝堤脚的防冲刷保护领域,具体为一种提高堤脚既有垂直防冲结构设防标准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堤脚垂直防冲结构,是堤防、海堤、丁坝、顺坝、潜坝、盘头等堤坝的迎水侧遇洪(潮、浪)水流冲刷时保护堤脚安全的结构,包括密排木桩、密排钢筋混凝土预制板桩、密排钢筋混凝土预制方桩、密排钢筋混凝土预制管桩、密排钢筋混凝土预制小沉井、密排混凝土灌注桩、密排钢板桩、塑钢板桩等,大多设置在水平防冲结构体的外侧。当工程上需要提高堤脚防冲结构的设防标准时,技术人员往往在原垂直防冲结构之外重新修筑一道带水平防冲圬工结构的垂直防冲结构,新的垂直防冲结构悬臂长度取值及自身安全性设计时不再考虑老的垂直防冲结构的作用。
[0003]显而易见,现有技术不但造价高,而且不符合生态与节能低碳理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堤脚既有垂直防冲结构设防标准的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种提高堤脚既有垂直防冲结构设防标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步骤一、以一定的施工作业方式进行施工,挖除施工过程中新横向密排短桩与新纵向密排长桩的打桩位置处的障碍物;
[0007]步骤二、按顺序以预定方向逐根打设新横向密排短桩和新纵向密排长桩;
[0008]步骤三、在新纵向密排长桩与既有垂直防冲结构之间进行填充;<br/>[0009]所述步骤一中所述的施工作业方式包括水中作业和修筑挡水围堰后干地作业;
[0010]所述步骤二中新横向密排短桩的预定插打方向为从既有垂直防冲结构的一侧延伸至外江一侧的方向及其相反方向;
[0011]所述步骤二中采用的新横向密排短桩和新纵向密排长桩的材质为木质、钢筋混凝土材质或塑钢等材质,如木桩、钢筋混凝土预制板桩、钢筋混凝土预制方桩、钢筋混凝土预制管桩、混凝土灌注桩、钢板桩、塑钢板桩等;
[0012]所述新纵向密排长桩,桩与桩之间相互紧靠,布置于既有垂直防冲结构的外江(海)受冲刷的一侧;新纵向密排桩的桩顶无现浇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等胶结材料,桩顶高程低于既有垂直防冲结构顶高程与原设计冲刷高程之间的平均高程,以此将既有垂直防冲结构的功能利用起来,减少了桩的悬臂长度,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造价高,不符合生态与低碳理念的缺点;
[0013]所述新横向密排短桩,垂直或接近垂直布置于既有垂直防冲结构与所述新纵向密排长桩之间,桩长短于新纵向密排长桩,桩顶高程齐平于或略低于新纵向密排长桩;
[0014]所述新横向密排短桩与所述新纵向密排长桩,形成连续“∏”型的堤脚防冲结构,其中所述新纵向密排长桩为“∏”型中的上横线下的两根竖线的间距记为B,所述新横向密排短桩为“∏”型中的竖线长度记为A,该结构的B不短于A。新纵向密排长桩和新横向密排短桩组合形成平面上连续的“∏”型结构与既有垂直防冲结构组合形成平面上的“格子状”结构;
[0015]所述步骤三中的所述的填充具有两种方式,分别为填料填充和自然冲淤;
[0016]采用填料填充的填料材质可以为土料、砂料、石料,或土石混合的混合料,或网兜装的石料,或织物编织袋装的土石料,或水泥混凝土浇筑的预制块体,或混凝土;
[0017]所述步骤三中若采用填料填充,靠近密排桩一侧填料的填筑顶高程不高于密排桩的设计顶高程。
[0018]作为优选,所述施工方式采用水中作业,采用水中作业可以大大降低施工成本,缩短工期。
[0019]作为优选,新横向密排短桩和新纵向密排长桩采用密排木桩,木质材料的桩容易获取且桩身重量轻,桩的加工成本与插打成本低,在满足使用需求的情况下可以大大降低工程成本。
[0020]作为优选,相邻两组新横向密排短桩、之间的间距为新纵向密排长桩与既有垂直防冲结构之间的间距的二至十倍,以该方式设置的堤脚防冲结构防冲性能更佳。
[0021]作为优选,施工作业中采用填料对所述新纵向密排长桩与既有垂直防冲结构之间进行填筑,采用填料填筑后结构相较于自然冲淤更为致密紧实。
[0022]作为优选,施工填筑所采用的填充材料为土石混合的混合料,采用混合料进行填充兼具土料和石料的优点,成本较低,填料填筑的优势在于那个空腔部位的防冲刷能力强些,形成的堤脚防冲结构抗冲刷性能更佳。
[0023]作为优选,新横向密排短桩和新纵向密排长桩均采用密排木桩,所设置的新横向密排短桩为双排结构。
[0024]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是:
[0025]本专利技术采用新纵向密排长桩和新横向密排短桩组合形成平面上连续的“∏”型,且桩顶高程低于所述既有垂直防冲结构顶高程与原设计冲刷高程之间的平均高程,减少了桩的悬臂长度,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造价高,不符合生态与低碳理念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生态友好性较好、节能低碳、造价低廉的提高堤脚既有垂直防冲结构设防标准的方法。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提高堤脚既有垂直防冲结构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提高堤脚既有垂直防冲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提高堤脚既有垂直防冲结构中新横向密排短桩与新纵向密排长桩采用双排桩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提高堤脚既有垂直防冲结构设防标准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0032]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0033]下面结合图1

4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其中,为叙述方便,现对下文所说的方位规定如下:下文所说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与图1视图方向的前后左右上下的方向一致,图1为本专利技术装置的正视图,图1所示方向与本专利技术装置正视方向的前后左右上下方向一致。
[0034]请参阅图1

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提高堤脚既有垂直防冲结构设防标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5]步骤一、以一定的施工作业方式进行施工,挖除施工过程中新横向密排短桩与新纵向密排长桩的打桩位置处的障碍物;
[0036]步骤二、按顺序以预定方向逐根打设新横向密排短桩和新纵向密排长桩;
[0037]步骤三、在新纵向密排长桩与既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堤脚既有垂直防冲结构设防标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以一定的施工作业方式进行施工,挖除施工过程中新横向密排短桩与新纵向密排长桩的打桩位置处的障碍物;步骤二、按顺序以预定方向逐根打设新横向密排短桩和新纵向密排长桩;步骤三、在新纵向密排长桩与既有垂直防冲结构之间进行填充;所述步骤一中所述的施工作业方式包括水中作业和修筑挡水围堰后干地作业;所述步骤二中新横向密排短桩的预定插打方向为从既有垂直防冲结构的一侧延伸至外江一侧的方向或者其相反方向;所述步骤二中采用的新横向密排短桩和新纵向密排长桩的材质为木质、钢筋混凝土材质或塑钢等材质,如木桩、钢筋混凝土预制板桩、钢筋混凝土预制方桩、钢筋混凝土预制管桩、混凝土灌注桩、钢板桩、塑钢板桩等;所述新纵向密排长桩,桩与桩之间相互紧靠,布置于既有垂直防冲结构的外江(海)受冲刷的一侧;所述新横向密排短桩,垂直或接近垂直布置于既有垂直防冲结构与所述新纵向密排长桩之间,桩长短于新纵向密排长桩,桩顶高程齐平于或略低于新纵向密排长桩;所述新纵向密排桩的顶高程低于既有垂直防冲结构顶高程与原设计冲刷高程之间的平均高程;所述新横向密排短桩与所述新纵向密排长桩,形成连续“∏”型的堤脚防冲结构,其中所述新纵向密排长桩为“∏”型中的上横线下的两根竖线的间距记为B,所述新横向密排短桩为“∏”型中的竖线长度记为A,该结构的B不短于A;所述步骤三中的所述的填充具有两种方式,分别为填料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振华蒋天华魏小旺倪澜飚江会昌吴兴龙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钱塘江管理局勘测设计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