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金属轴向双柱塞回转冲击式井下容积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71491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9:33
本申请涉及全金属轴向双柱塞回转冲击式井下容积马达,包括上接头、冲击模块、双柱塞回转部件和输出轴。冲击模块由冲击阀块与压力弹簧连接,通过配流冲击阀块振荡半球,形成冲击力碎岩;配流盘和配流轴相结合成双配流机构,分别与冲击模块通道和双柱塞回转部件通道连接,与定子上下通道差接3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金属轴向双柱塞回转冲击式井下容积马达


[0001]本申请涉及井下马达,尤其涉及全金属轴向双柱塞回转冲击式井下容积马达。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井底动力马达驱动钻进是地球深、超深和高温地层钻进的必然选择,井下动力马达主要有螺杆马达和涡轮马达,常规螺杆马达在井下≥180℃的高温条件下无法使用,全金属螺杆马达的定子当下加工水平无法保证加工精度;涡轮马达属于非容积马达,具有高速低扭矩特点不适于深层钻进;而柱塞结构具有良好的密封性,扭矩大,同时对于较硬地层回转冲击方式更利于碎岩。因此,具有全金属的柱塞结构和回转冲击工作特性的马达更有利于地球深、超深、高温地层和硬岩地层钻进。
[0003]针对上述中出现钻进的现象,回转冲击式的容积马达是地球深、超深和高温深层以及硬岩钻进的必然选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能够在深、超深井和高温地热以及硬岩等地层进行有效钻进,本专利技术提供全金属轴向双柱塞回转冲击式井下容积马达。
[0005]本申请提供全金属轴向双柱塞回转冲击式井下容积马达,具体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全金属轴向双柱塞回转冲击式井下容积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接头(1)、冲击模块(2)、双柱塞回转部件(3)和输出轴(4)。冲击模块(2)由冲击阀块(201)与压力弹簧(202)连接,通过配流冲击阀块(201)振荡半球(209),形成冲击力碎岩;配流盘(305)和配流轴(214)相结合成双配流机构,分别与冲击模块(2)和双柱塞回转部件(3)通道连接;双柱塞回转部件(3)由上下两个回转部件组成,任一回转部件将由柱塞定子(314)和转子回转机轮(302)连接,其转子回转机轮(302)加工N个上下回转机轮,上转子回转机轮(302)和下转子回转机轮(313)中间置止推轴承(304),通过配流机构使得高压钻井液推动上柱塞定子(314)轴向直线运动,其表面分布的定子凸块(317)推动转子回转机轮(302)让位回转一定角度,同时下柱塞定子(315)通过转子机轮回转(302)轴向复位至起始点并排出钻进液,由此往复柱塞定子(315)运动推动转子回转机轮(302)周而复始回转,输出扭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金属轴向双柱塞回转冲击式井下容积马达,其特征在于:当液压力将冲击阀块(201)向下压冲击半球(209),进水孔(204)通道容腔与冲击水孔(217)接通,当液压力减小,压力弹簧(202)将冲击阀块(201)弹起,冲击水孔(217)通道关闭,进水孔(204)容腔压力又增加,又将通过冲击阀块(201)压下冲击半球(209),冲击半球(209)周围通过拉力弹簧(210)连接,被冲击后由于惯性和拉力弹簧(210)弹性,使得冲击半球(209)上下振荡,形成马达冲击力破碎岩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金属轴向双柱塞回转冲击式井下容积马达,其特征在于:配流盘(305)和配流轴(214)相结合成双配流机构,分别与冲击模块(2)和双柱塞回转部件(3)通道连接,通过与冲击模块(2)通道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路家兴王瑜孔令镕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