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抗菌植物纤维材料混纺用于劳保手套生产的纱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7115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9: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天然抗菌植物纤维材料混纺用于劳保手套生产的纱线,其中所使用的原料(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石墨烯纤维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天然抗菌植物纤维材料混纺用于劳保手套生产的纱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纱线纺织领域,具体涉及天然抗菌植物纤维材料混纺用于劳保手套生产的纱线。

技术介绍

[0002]混纺即混纺化纤织物,是化学纤维与其它棉毛、丝、麻等到天然纤维混合纺纱织成的纺织产品,既有涤纶的风格又有棉织物的长处,如涤棉布、涤毛华达呢等。混纺分为毛粘混纺、羊兔毛绲纺、TR面料、高密NC布、3M防水摩丝布、天丝面料、柔赛丝、TNC面料、复合面料等;比如涤棉混纺物是以涤纶为主要成份,采用65%

67%涤纶和33%

35%的棉花混纱线织成的纺织品,涤棉布俗称棉的确良。特点:既突出了涤纶的风格又有棉织物的长处,在干、湿情况下弹性和耐磨性都较好,尺寸稳定,缩水率小,具有挺拔、不易皱折、易洗、快干的特点,不能用高温熨烫和沸水浸泡。
[0003]目前,现有的用于劳保手套生产的纱线,通常并不具备抗菌效果,部分使用抗菌材料纺织的纱线耐久性较差,经过几次清洗后就会失去抗菌性能,其抗菌持久性差。
[0004]因此,专利技术天然抗菌植物纤维材料混纺用于劳保手套生产的纱线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天然抗菌植物纤维材料混纺用于劳保手套生产的纱线,通过在纱线纺织中加入薄荷纤维与竹木纤维,薄荷纤维与竹木纤维结合,提高纱线的抗菌效果,通过合适的加工工艺,可以减少纺织中微胶囊的破裂,从而提高纱线抗菌的持久性,使纱线拥有更持久的抗菌效果,以解决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br/>[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天然抗菌植物纤维材料混纺用于劳保手套生产的纱线,其中所使用的原料(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石墨烯纤维5

8wt%,竹木纤维15

20wt%,薄荷纤维30

20wt%,余量为大化纤。
[0007]天然抗菌植物纤维材料混纺用于劳保手套生产的纱线的加工工艺,利用权利要求1中的原料来制备天然抗菌植物纤维材料混纺用于劳保手套生产的纱线,具体加工步骤为:
[0008]步骤一,原料预处理:
[0009]S1,将聚苯胺溶液与乙醇溶液混合,制成抗静电溶液;
[0010]S2,按照原料成分比抓取石墨烯纤维、薄荷纤维、竹木纤维和大化纤待用;
[0011]S3,将抓取的大化纤放入容器中,将制备的抗静电溶液喷洒在大化纤表面,并不断翻搅大化纤,使抗静电溶液与大化纤混合均匀,然后将容器密封焖置12h,可以时抗静电溶液与大化纤充分融合,提高大化纤的抗静电性能。
[0012]将步骤二,原料混合:
[0013]S1,将干燥的大化纤与石墨烯纤维放入抓棉机中进行初步混合,取出混合纤维A,石墨烯纤维的加入可以提高纱线的抗静电性能,同时在清洗后,化学试剂流失时,石墨烯纤
维依旧能为纱线提供抗静电性能;
[0014]S2,将薄荷纤维与竹木纤维放入抓棉机中进行初步混合,获得混合纤维B,然后将混合纤维A放入抓棉机中充分混合,获得混合纤维C;
[0015]S3,经过抓棉机初步混合的混合纤维C放入多仓混棉机中,进一步的将原料混合,制成均匀的纤维卷。
[0016]步骤三,梳棉:
[0017]将纤维卷放入梳棉机中,通过梳棉机将纤维卷充分拉伸混合,制成纤维生条。
[0018]步骤四,併条:
[0019]将纤维生条放入併条设备中,将生条进行併条处理,制成纤维熟条。
[0020]步骤五,气流纺:
[0021]将纤维熟条由喂给罗拉喂入气流纺设备中,经分梳辊梳理,纺杯凝聚加捻,自动络筒并由牵出罗拉牵出,得到成纱。
[0022]优选的,所述大化纤设置为涤纶、尼纶或腈纶。
[0023]优选的,所述步骤一的S1中,聚苯胺溶液的浓度为25%,乙醇溶液的浓度为80%,抗静电溶液中,聚苯胺溶液与乙醇溶液的比例为1:1.5,通过乙醇挥发,可以更方便的将聚苯胺溶液融入大化纤中。
[0024]优选的,所述步骤一的S3中,抗静电溶液的温度设置为40

45℃,焖置温度设置为35

40℃。
[0025]优选的,所述步骤二的S1中,混棉打手的转速设置为500r/min,所述步骤二的S2中,混棉打手的转速设置为750r/min,加入混合纤维A后混棉打手的转速减低为600r/min,低速的混棉速率,可以降低纺织中薄荷纤维内部微胶囊的破裂。
[0026]优选的,所述步骤二的S3中,纤维卷定量为350g/m。
[0027]优选的,所述步骤三中,梳棉刺辊转速设置为500r/min,纤维生条出条速度设置为80

120m/min。
[0028]优选的,所述步骤四中,纤维熟条出条速度设置为300m/min,纤维熟条定量为18g/5m
[0029]优选的,所述步骤五中,分梳辊转速设置为8000r/min,纺杯转速设置为65000r/min,捻系数设置为150。
[003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31]1、通过在纱线纺织中加入薄荷纤维与竹木纤维,薄荷纤维与竹木纤维结合,提高纱线的抗菌效果,其中薄荷纤维中的薄荷成分包覆在微胶囊中,在穿着及洗涤过程中,因摩擦造成微胶囊破裂,而释放薄荷成分,达到缓释和持久抗菌的效果,通过合适的加工工艺,可以减少纺织中微胶囊的破裂,从而提高纱线抗菌的持久性,使纱线拥有更持久的抗菌效果;
[0032]2、通过在纱线中加入石墨烯纤维,并且将大化纤混合抗静电溶液,通过石墨烯纤维以及抗静电溶液的防静电效果,大大提高了纱线的抗静电性能,石墨烯纤维的加入,可以在纱线清洗后依旧具备抗静电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0034]实施例1:
[0035]天然抗菌植物纤维材料混纺用于劳保手套生产的纱线,其中所使用的原料(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石墨烯纤维5wt%,竹木纤维15wt%,薄荷纤维30wt%,大化纤50wt%。
[0036]天然抗菌植物纤维材料混纺用于劳保手套生产的纱线的加工工艺,其利用权利要求1中的原料来制备天然抗菌植物纤维材料混纺用于劳保手套生产的纱线,具体加工步骤为:
[0037]步骤一,原料预处理:
[0038]S1,将聚苯胺溶液与乙醇溶液混合,制成抗静电溶液,其中,聚苯胺溶液的浓度为25%,乙醇溶液的浓度为80%,抗静电溶液中,聚苯胺溶液与乙醇溶液的比例为1:1.5;
[0039]S2,按照原料成分比抓取石墨烯纤维、薄荷纤维、竹木纤维和大化纤待用;
[0040]S3,将抓取的大化纤放入容器中,将制备的抗静电溶液喷洒在大化纤表面,并不断翻搅大化纤,使抗静电溶液与大化纤混合均匀,然后将容器密封焖置12h,其中,抗静电溶液的温度设置为40

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天然抗菌植物纤维材料混纺用于劳保手套生产的纱线,其特征在于:其中所使用的原料(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石墨烯纤维5

8wt%,竹木纤维15

20wt%,薄荷纤维30

20wt%,余量为大化纤。2.天然抗菌植物纤维材料混纺用于劳保手套生产的纱线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利用权利要求1中的原料来制备天然抗菌植物纤维材料混纺用于劳保手套生产的纱线,具体加工步骤为:步骤一,原料预处理:S1,将聚苯胺溶液与乙醇溶液混合,制成抗静电溶液;S2,按照原料成分比抓取石墨烯纤维、薄荷纤维、竹木纤维和大化纤待用;S3,将抓取的大化纤放入容器中,将制备的抗静电溶液喷洒在大化纤表面,并不断翻搅大化纤,使抗静电溶液与大化纤混合均匀,然后将容器密封焖置12h。将步骤二,原料混合:S1,将干燥的大化纤与石墨烯纤维放入抓棉机中进行初步混合,取出混合纤维A;S2,将薄荷纤维与竹木纤维放入抓棉机中进行初步混合,获得混合纤维B,然后将混合纤维A放入抓棉机中充分混合,获得混合纤维C;S3,经过抓棉机初步混合的混合纤维C放入多仓混棉机中,进一步的将原料混合,制成均匀的纤维卷。步骤三,梳棉:将纤维卷放入梳棉机中,通过梳棉机将纤维卷充分拉伸混合,制成纤维生条。步骤四,併条:将纤维生条放入併条设备中,将生条进行併条处理,制成纤维熟条。步骤五,气流纺:将纤维熟条由喂给罗拉喂入气流纺设备中,经分梳辊梳理,纺杯凝聚加捻,自动络筒并由牵出罗拉牵出,得到成纱。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然抗菌植物纤维材料混纺用于劳保手套生产的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化纤设置为涤纶、尼纶或腈纶。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兴龙华小梅
申请(专利权)人:太仓市启华针织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