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下堵漏体系的固相材料选择及配方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3476865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9: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堵漏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井下堵漏体系的固相材料选择及配方,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包括以下材料:丙烯酸多元共聚物和随钻堵漏剂,其中原料利用称重设备、混合设备,采用物理混合进行使用,通过这样的配方可以完成绝大部分的堵漏需求,同时本配方可以物理混合后直接加入泥浆系统进行使用,十分的便捷,而且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本配方可以提高地层的完整性,原料的选取成本较低,十分的适合在打井勘探的时候进行使用,而且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通过不同粒径的堵漏剂原料粒子混合使用,可以完成90%以上的井下地层漏失的堵漏,可以通过粒子之间的桥接、粒子的遇水遇油膨胀、压力作用下的压缩和失水等对漏失地层中的微裂缝进行封堵,对地层进行加固。地层进行加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井下堵漏体系的固相材料选择及配方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堵漏
,具体为一种井下堵漏体系的固相材料选择及配方。

技术介绍

[0002]堵漏是指物质泄漏人为制止的活动,房屋隧道堤坝漏水、管道容器内介质泄漏、井下井管破损泄漏后使用专业堵漏工具材料制止泄漏的行为,完好管道内开孔封堵行为,堵漏是四堵行业统称,堵漏的四堵分别为“带压堵漏行业、防水堵漏行业、开孔封堵行业、井下堵漏行业”,因此,对一种井下堵漏体系的固相材料选择及配方的需求日益增长。
[0003]目前市场上存在的井下堵漏配方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选择性较低,而且配方较为复杂,同时有些原料在选取的过程中产生的成本较高,不便于在进行打井勘探的过程中使用,而且随钻堵漏剂有遇水遇油后的变粘、失水后变硬的物质,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井下堵漏体系的固相材料选择及配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井下堵漏体系的固相材料选择及配方,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包括以下材料:丙烯酸多元共聚物和随钻堵漏剂,其中原料利用称重设备、混合设备,采用物理混合进行使用。
[0007]优选的,所述丙烯酸多元共聚物为腈纶废料的水解产物。
[0008]优选的,所述随钻堵漏剂成分为高活性腐植酸盐及其衍生物、纤维素、植物胶、聚戊糖,外观为灰白色粉末,细度为60目,水份≤8%,采用密封的方式进行储存。
[0009]优选的,所述随钻堵漏剂有不同粒径(从10微米~3mm)的刚性粒子(石英砂、金刚砂等)和可以弯曲、可压缩的弹性粒子。
[0010]优选的,所述随钻堵漏剂为粒径25

250微米的复配材料,粒径中值在 70

80微米。
[0011]优选的,所述随钻堵漏剂为粒径70

900微米的复配材料,粒径中值在400 微米。
[0012]优选的,所述随钻堵漏剂为粒径0.4

4.5mm的复配材料,粒径中值在1.8mm 并与粒径25

250微米的随钻堵漏剂,粒径中值在70

80微米的随钻堵漏剂和粒径70

900微米的随钻堵漏剂,粒径中值在400微米的随钻堵漏剂混合使用。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这样的配方可以完成绝大部分的堵漏需求,同时本配方可以物理混合后直接加入泥浆系统进行使用,十分的便捷,而且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本配方可以提高地层的完整性,原料的选取成本较低,十分的适合在打井勘探的时候进行使用,而且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通过不同粒径的堵漏剂原料粒子混合使用,可以完成90%以上的井下地层漏失的堵漏,可以通过粒子之间的桥接、粒子的遇水遇油膨胀、压力作用下的压缩和失水等对漏失地层中的微裂缝进行封堵,对地层进行加固。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16]一种井下堵漏体系的固相材料选择及配方,包括以下材料:丙烯酸多元共聚物和随钻堵漏剂,其中原料利用称重设备、混合设备,采用物理混合进行使用。
[0017]丙烯酸多元共聚物为腈纶废料的水解产物,价格低廉,可以吸附在粘土表面形成吸附层,以阻止粘土颗粒絮凝变大,提高滤液粘度可以降低滤失量,滤失量与钻井液滤液粘度的0.5次方成反比,有机降滤失剂加入钻井液后提高了滤液粘度,使滤失量降低加入丙烯酸多元共聚物后,它们一方面使分子的长链楔入滤饼的间隙中,另一方面长链子卷曲成球状,堵塞滤饼微孔隙,使滤饼薄而细致,从而降低滤失量;随钻堵漏剂成分为高活性腐植酸盐及其衍生物、纤维素、植物胶、聚戊糖,外观为灰白色粉末,细度为60目,水份≤8%,采用密封的方式进行储存,便于对随钻堵漏剂进行储存,随钻堵漏剂有不同粒径(从10微米~3mm)的刚性粒子(石英砂、金刚砂等)和可以弯曲、可压缩的弹性粒子,便于通过复配适用于不同的漏失地层,随钻堵漏剂为粒径25

250微米的复配材料,粒径中值在70

80微米,适用于页岩裂缝、砂岩孔隙的堵漏,或增强井壁的抗压强度,提升井壁稳定性和完整防止掉块。
[0018]在使用的过程中将丙烯酸多元共聚物和随钻堵漏剂(粒径25

250微米的复配材料,粒径中值在70

80微米)混合在一起进行使用,这样的配方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可以针对页岩裂缝、砂岩孔隙的堵漏,同时可以增强井壁的抗压强度,提升井壁稳定性和完整防止掉块。
[0019]实施例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0]随钻堵漏剂为粒径70

900微米的复配材料,粒径中值在400微米。
[0021]在使用的过程中将丙烯酸多元共聚物和随钻堵漏剂(粒径70

900微米的复配材料,粒径中值在400微米)混合在一起使用,这样的配方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可以用于常见的泥浆漏失堵漏,也可以提升井壁稳定性。
[0022]实施例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3]随钻堵漏剂为粒径0.4

4.5mm的复配材料,粒径中值在1.8mm并与粒径 25

250微米的随钻堵漏剂,粒径中值在70

80微米的随钻堵漏剂和粒径 70

900微米的随钻堵漏剂,粒径中值在400微米的随钻堵漏剂混合使用。
[0024]在使用的过程中将丙烯酸多元共聚物、随钻堵漏剂(粒径25

250微米的复配材料,粒径中值在70

80微米)和随钻堵漏剂(粒径70

900微米的复配材料,粒径中值在400微米)混合在一起使用,这样的配方主要用于严重漏失,主要通过粒子之间的桥接、粒子的遇水遇油膨胀、压力作用下的压缩和失水等对漏失地层中的微裂缝进行封堵,对地层进行加固。
[0025]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专利技术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下堵漏体系的固相材料选择及配方,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材料:丙烯酸多元共聚物和随钻堵漏剂,其中原料利用称重设备、混合设备,采用物理混合进行使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下堵漏体系的固相材料选择及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多元共聚物为腈纶废料的水解产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下堵漏体系的固相材料选择及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随钻堵漏剂成分为高活性腐植酸盐及其衍生物、纤维素、植物胶、聚戊糖,外观为灰白色粉末,细度为60目,水份≤8%,采用密封的方式进行储存。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下堵漏体系的固相材料选择及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随钻堵漏剂有不同粒径(从10微米~3mm)的刚性粒子(石英砂、金刚砂等)和可以弯曲、可压缩的弹性粒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下堵漏体系的固相材料选择及配方,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美强徐俊刘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越海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