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冬小麦高产高效健康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768640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9: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小麦栽培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冬小麦高产高效健康栽培方法,包括适期晚播、宽幅播种、适度密植、适量减氮、优化灌溉、耐晚播品种选择。与传统的农民习惯栽培方法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推迟播种日期、改良播种方式、增加种植密度、减少氮肥用量、减少灌溉量等栽培措施,构建了以晚播为核心的高产、养分高效吸收利用、高抗病虫的冬小麦高产高效健康栽培方法;可显著提高小麦群体的抗倒能力和高产稳产性能、有效提高冬小麦的水氮利用效率,显著降低小麦茎基腐病、纹枯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减轻病害防控压力,实现高产高效健康栽培,有利于区域小麦高产高效健康生产、化学肥料农药减施、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种麦效益。提高种麦效益。提高种麦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冬小麦高产高效健康栽培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小麦栽培
,尤其涉及一种冬小麦高产高效健康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对小麦高产要求的不断提高,鲁东地区小麦生产中化肥、农药、灌溉用水的投入越来越多。同时,肥料、农药、水分的大量投入易造成小麦群体过大,倒伏、贪青、减产以及生产成本的增加,同时,易导致土壤、地下水、大气等环境污染,农药残留增加和产品品质下降,土壤板结、酸化、养分结构失调和土壤质量变劣,病虫草害抗药性增加等诸多问题。
[0003]小麦的产量、肥水利用效率、病虫害发生情况与栽培管理措施关系密切。栽培措施中,播种日期、播种方式、种植密度、肥料用量、灌溉量等均会对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形成、水氮吸收与利用、病虫害发生等产生影响。优化播期、种植密度、播种方式、肥水运筹等栽培管理措施,构建高产高效健康群体,有利于充分挖掘小麦植株对养分、水分的吸收利用能力,提高小麦群体的抗病虫能力,减少肥水需求和病虫防控压力,对降低肥料、农药、水分等成本投入,推动区域小麦高产高效健康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0004]适宜的播期能够使冬小麦获得充足的光热资源,以保证苗期生长和后期的群体构建。但目前生产中,在气候变暖大背景下,早播或常规播期的小麦冬前积温较高,会增加麦田病虫草害发生率和病情指数,提高病虫防控压力并增加农药施用量。同时,较高的冬前积温亦会促使冬小麦生长速度加快,产生大量的分蘖,导致养分无效消耗,容易遭受冬季寒害、冻害的影响。
[0005]种植密度过低会造成群体数量减少、光温资源利用率低,干物质积累量低,难以形成高产,而种植密度过高则会造成群体无效分蘖增多,种内竞争加剧,个体发育不良,植株瘦弱,容易产生籽粒干瘪、植株倒伏等现象,同时密度过高还会由于田间湿度增加、郁蔽等原因提高病虫发病率,最终降低产量。不同生态区域和不同播期下小麦适宜的种植密度不一致,特定生态区内合理密植可以有效协调群体与个体矛盾、改善群体内生态环境、降低病虫害发生率,实现高产高效健康栽培。
[0006]目前我国粮食生产中化肥用量不断扩大,化肥增产效应和肥料利用效率持续下降;同时,化学氮肥施入土壤后易挥发、反硝化和淋溶,对土壤、地下水和空气污染严重,过多的氮肥投入亦会提高纹枯病、茎基腐病的发病率。挖掘小麦植株的氮素吸收与利用能力,对于减少氮肥投入具有重要意义。宽幅播种与合理密植组合可提高单位土地面积内的根条数,对土壤氮素和肥料氮素的吸收能力显著高于传统条播。适期晚播小麦可以优化氮素在旗叶、倒二叶等叶层的分配,对于吸收氮素的再利用能力明显高于常规播期。综合栽培管理措施构建的“晚播宽幅密植”群体,可以实现减氮投入基础上的小麦高产、高效栽培,且氮肥减施有利于减轻病虫害发生,减少农药用量,实现健康栽培。
[0007]水分是影响小麦干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的重要因素,灌水不足会导致群体建成受阻,群体数量降低,同时后期早衰降低产量。灌水过多,则会导致小麦倒伏、贪青等问题,较高的土壤含水量和冠层湿度还会加剧病虫害发生,增加农药用量,不利于高产高效和生态
环保。挖掘植株的水分吸收和利用能力有利于降低水分需求,减少灌水量,既满足小麦高产需求还可降低病虫害发生情况,减少农药用量,为区域节水农业发展和生态保护提供支撑。宽幅密植小麦的群体根条数、各土层根长密度显著高于传统管理措施,有利于对小麦不同土层的水分吸收,实现节水高产栽培,适量减水亦有利于减轻病虫害发生,降低用药需求,实现健康栽培。
[0008]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小麦生产过程中肥料、农药、水分投入量过高,小麦群体过大、易倒伏、易贪青、减产风险大和生产成本高,小麦种植会对土壤、地下水、大气产生环境污染,此外还易造成土壤质量变劣,病虫草害抗药性增加等问题。构建小麦高产高效健康栽培方法,通过优化播期、种植密度、播种方式等栽培管理措施降低肥料、农药、水分投入并实现节本高产、资源高效,对于推动区域小麦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9]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冬小麦高产高效健康栽培方法。
[0010]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冬小麦高产高效健康栽培方法,所述冬小麦高产高效健康栽培方法采用适期晚播推迟冬小麦播种日期;适度密植,结合品种特性适度密植;宽幅播种;减施氮肥,基肥于播前施入,于拔节期再次施入氮肥作为追肥;减少灌溉量和灌溉次数。
[0011]进一步,所述冬小麦高产高效健康栽培方法采用适期晚播推迟冬小麦播种日期至10月16

22日;适度密植,结合品种特性适度密植:大穗型品种种植密度375

405万/公顷基本苗,中多穗型品种种植密度240

270万/公顷基本苗;宽幅播种:苗带宽8

10cm、行距27

28cm,播种深度3

5cm;减施氮肥,以纯氮计 180

216kg/公顷,基肥于播前施入,于拔节期再次施入氮肥作为追肥,氮肥基追比为4:6;减少灌溉量:小麦春灌2水,即拔节期、抽穗

齐穗期水,每次灌水量 450

500m3/公顷等栽培措施。
[0012]进一步,适期晚播:推迟冬小麦播种日期,改传统常规播期10月5

12日至 10月16

22日。
[0013]进一步,适度密植:改常规播种量165

225万/公顷基本苗为结合品种特性适度密植,大穗型品种种植密度375

405万/公顷基本苗,中多穗型品种种植密度240

270万/公顷基本苗。
[0014]进一步,宽幅播种:将常规的条播(苗带宽2

3cm、行距22

23cm)播种方式,改为宽幅播种(苗带宽8

10cm、行距27

28cm)的播种方式,播种深度3

5cm,促进植株均匀分布。
[0015]进一步,减施氮肥:将农民常规的240

270kg/公顷(以纯氮计)的氮肥用量,降低至180

216kg/公顷,基肥于播前施入,于拔节期再次施入氮肥作为追肥。
[0016]进一步,将氮肥基追比由农民习惯的改为4:6。
[0017]进一步,减量灌溉,将农民常规的每次灌水量600

750m3/公顷(60

75mm),改为每次灌水量450

500m3/公顷(45

50mm);播种后喷灌200

240m3/公顷,确保一播全苗。
[0018]进一步,采用微喷灌、滴灌、立杆式喷灌、地埋式喷灌、自走式喷灌进行节水灌溉。
[0019]进一步,耐晚播品种选择,包括:选用太麦198、山农30、山农38、山农 43、烟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冬小麦高产高效健康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冬小麦高产高效健康栽培方法采用适期晚播推迟冬小麦播种日期;适度密植,结合品种特性适度密植;宽幅播种;减施氮肥,基肥于播前施入,于拔节期再次施入氮肥作为追肥;减少灌溉量和灌溉次数。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冬小麦高产高效健康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适期晚播,推迟冬小麦播种日期至10月16

22日;适度密植,结合品种特性适度密植:大穗型品种种植密度375

405万/公顷基本苗,中多穗型品种种植密度240

270万/公顷基本苗;宽幅播种:苗带宽8

10cm、行距27

28cm,播种深度3

5cm;减施氮肥,以纯氮计180

216kg/公顷,基肥于播前施入,于拔节期再次施入氮肥作为追肥,氮肥基追比为4:6;减少灌溉量:小麦春灌2水,即拔节期、抽穗

齐穗期水,每次灌水量450

500m3/公顷。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冬小麦高产高效健康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适期晚播推迟冬小麦播种日期,播种日期为10月16

22日。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冬小麦高产高效健康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适度密植,结合品种特性适度密植,大穗型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兴龙初金鹏华一帆董元杰于金凤张秀郑飞娜柏慧刘曼玉贺明荣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