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施迎敢专利>正文

针尖回缩型一次性安全采血针及一次发射型安全采血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678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针尖回缩型一次性安全采血针及一次发射型安全采血笔,采血针主要是将带针体的针芯滑动安置在一外壳中,外壳前部内壁设锥面或斜面,前端设出针孔,针芯上对称斜设弹性片,与锥面或斜面滑动配合,构成针尖回缩结构。采血笔包括壳体和带发射杆的锁定射击结构,壳体前端设有采血针插装孔;壳体上设有一滑动推压部件,该部件有一推杆延伸至插装孔,与采血针配合;有一推钩延伸至发射杆,与发射杆推压端面配合,推钩的延伸臂侧面设凸起与壳体上的斜面配合;还有一推压键露在壳体外;发射杆前端有一射头,射头正对前方插装孔中的采血针撞击面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目前采血针针尖外露和采血笔装上一支采血针后可重复发射的安全性问题,是采血针及配套使用的采血笔的一次重大改革和创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用一次性安全采血针及其配套使用的一次发射型安全采血笔,具体涉及一种针尖自动回缩的一次性安全采血针,以及一次装针不可重复发射的安全采血笔。
技术介绍
目前,在医用采血针器件中,采用一次性采血针与采血笔配套使用的方式是采血针器件典型的类型之一。这种类型的采血器件由采血针和采血笔两部分组成,采血针作为一种扎针结构,由带针体的针芯和针帽构成,这种采血针都采用简易结构,一次性使用。采血笔作为一种发射装置内设一套弹射机构,可重复使用。使用时,将一次性采血针安装在采血笔的头部,发射后取下一次性采血针,然后装上新的采血针再次使用,相当于子弹与枪的关系。与带发射机构的一次性自动采血针相比,由于采血笔可重复使用,而一支一次性采血针的成本很低,因此,这种采血器件的使用成本较低,容易被医疗机构接受,同时也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浪费,目前这种采血器件占有相当大的市场。然而,从安全性角度,目前全世界范围所有的一次性采血针均存在着一个共同的安全问题,即由于这种采血针的针尖外露,在卸针时因不慎容易造成刺伤医护人员以及交叉感染的危险;在遗弃后针尖也容易伤害人体,并造成交叉感染。尽管,目前绝大多数一次性采血针都带有针帽或针盖,但实际使用后未把针帽或针盖盖住针尖的现象经常发生,因此同样存在很大的危险性。另一方面,目前市场上常规的采血笔在结构设计上也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的安全性问题,即在安装了一支采血针后均可重复发射,这样由于医护人员的疏忽容易造成交叉感染。特别是在采血病人多,工作节奏快或高度紧张的状态下,很容易出现再次使用的现象。再一方面,现有采血笔的出针孔端面直接接触人体采血部位的皮肤,而且不可更换,如果在重复使用时不进行有效的消毒杀菌处理,很容易造成病菌或残血病毒交叉感染。尽管长期以来许多生产厂商和科研人员都很关注这方面的问题,但到目前为止还未十分满意的答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针尖回缩型一次性安全采血针及配套使用的一次发射型安全采血笔,其目的是解决目前一次性安全采血针针尖外露存在的安全性问题和采血笔在装上一支采血针后可重复发射的安全性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血针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针尖回缩型一次性安全采血针,包括带针体的针芯,其创新在于将针芯安置在一外壳中,并与外壳的内腔滑动配合;针芯后端设有撞击面,该撞击面露在外壳后端的敞口内或敞口外;外壳前部内壁设有锥面或对称的斜面,前端设有出针孔,针芯上对应该锥面或斜面对称设置弹性片,弹性片斜向向前延伸并与针体呈锐角,弹性片随针芯向前运动过程中,其未端与锥面或斜面滑动配合,锥面或斜面在针体轴向投影的长度大于针尖发射时露出的长度,以此构成针尖回缩结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和变化解释如下1、上述方案中,针芯后端的撞击面中央凹设孔或槽,该孔或槽的底面作为针体轴向的定位基准面。2、上述方案中,针芯后端的撞击面露在外壳后端的敞口内,敞口的内壁上设有防止针芯滑出的凸起或倒钩,敞口周向相隔开设槽口,使敞口具有弹性,以便于针芯的装入。3、上述方案中,为了保证针尖在消毒后不与外界接触,采用了针帽或针盖的保护措施。当采用针帽时,可直接套在或一体连接在针尖上形成针尖密封结构,针帽从外壳前端的出针孔中伸出。当采用针盖时,可直接套在外壳前端形成针尖密封空间。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血笔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次发射型安全采血笔,有一壳体,壳体内设有一套带发射杆的锁定射击结构,其创新在于壳体前端对应采血针设有插装孔;壳体上设有一滑动的推压部件,该推压部件上有一推杆直接延伸至插装孔,与采血针配合;有一推钩延伸至发射杆,与发射杆推压端面配合,推钩的延伸臂侧面设有凸起,与壳体上的斜面配合,以此构成装针的推杆连动锁定机构;还有一推压键露在壳体外,以此构成卸针机构; 发射杆前端有一射头,该射头正对前方插装孔中的采血针撞击面位置。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和变化解释如下1、上述方案中,锁定射击结构包括发射杆、射击弹簧、锁定部件以及按钮,发射杆滑动安装在壳体的射击腔内,发射杆后端连接射击弹簧,锁定部件为一杆件,杆件转动支承在壳体上,杆件前端设有锁钩,对应该锁钩在发射杆侧面设有锁扣,锁钩与锁扣配合构成锁定结构,按钮上设有斜面杆,该斜面杆延伸至杆件的作用端,并与作用端配合构成发射结构;所述射击弹簧与按钮之间还串接一调节头和一按钮弹簧,调节头侧部设有调节臂,调节臂从壳体侧部的调节孔伸出,调节孔为斜槽孔。2、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采血针插装孔的内壁上平行设置有两条槽,在两条槽间设置有一弹性凸起,该凸起与采血针外壁配合,构成防脱结构,使采血针插入插装孔后,不会自行脱落。本专利技术工作原理是1、关于采血针部分,参见附图12,未使用时,针尖上套有针帽3,弹性片8呈张开自由状态,与外壳4相抵住,针芯2位于外壳4内;使用时,将采血针装在采血笔上,拧下针帽3,发射时,射头的冲击力作用在针芯2后端的撞击面6上,针芯即因惯性向前端滑动,将弹性片8的向前挤压,弹性片8的未端即顺着壳体上的斜面滑动,使原本张开的两弹性片8压缩变型,此时,针尖即从出针孔5中伸出,进行采血工作;当发射的惯性力被弹性片8变型后产生的复原力抵消时,弹性片8的复原力会立即将针芯推回壳体4内,其针尖也随之缩入壳体4内。2、关于采血笔部分,未装上采血针时,参见附图4所示,发射杆17位于外壳前部,其锁扣26与锁定部件23的锁钩25相脱离;将采血针装入插装孔13中,采血针通过推杆15推着推压部件14后移,并且,推压部件14上的推钩16与发射杆17的推压端面相配合,带动发射杆17一起向后移动,将射击弹簧22压缩,同时,推钩16上的凸起18也渐渐滑向壳体上的斜面19;当发射杆17移动到位,其锁扣26勾住了锁定部件23的锁钩25时,推钩16上的凸起18沿斜面19滑动,使推钩16的延伸臂向外摆开,推钩16与发射杆17的推压端面相脱离,此时如附图5所示,为待发射状态;发射时,按动按钮24,斜面杆27即向前移动,作用在锁定部件23杆件的作用端,杆件的作用端即向轴心方向摆动,另一端即向外摆开,使锁钩25与锁扣26相脱离,发射杆17即会因射击弹簧22的弹力向前射出,使其前端的射头21撞击在采血针的针芯撞击面6上,将冲击力转移至采血针上,使采血针射出;发射后,发射杆17与锁定部件23、推压部件14均已脱离,推压部件14上的推钩16已位于发射杆17的中部,无法作用于发射杆,此时,再按按钮也无效果,不会连续发射;现在,使用者只能进行更换采血针的操作,将推压部件14的推压键20向前推,其推杆15将已发射过的采血针从插装孔13内顶出,此时又回到未装采血针的状态,使用者可将一支新的采血针插入插装孔13进行安装,如附图4所示,以此往复工作。3、关于调节头部分,当需要调节针刺深度时,可通过调节臂30转动调节头28,即可改变发射杆17在采血笔内的轴向位置,从而可以调整发射杆17推动针体1的行程,以达到调节采血量的目的。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由于本专利技术采血针的针芯与外壳之间设置了弹性片的回弹机构,这种一次性安全采血针在使用后,针尖会自动回缩在一个安全的外壳内,使针尖不再外露,因此彻底消除了现有采血针在使用中和使用后所存在的安全隐患,进一步提高了采血针的安全性。2、由于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针尖回缩型一次性安全采血针,包括带针体[1]的针芯[2],其特征在于:将针芯[2]安置在一外壳[4]中,并与外壳[4]的内腔滑动配合;针芯[2]后端设有撞击面[6],该撞击面[6]露在外壳[4]后端的敞口内或敞口外;外壳[4]前部内壁设有锥面或对称的斜面[7],前端设有出针孔[5],针芯[2]上对应该锥面或斜面[7]对称设置弹性片[8],弹性片[8]斜向向前延伸并与针体[1]呈锐角,弹性片[8]随针芯[2]向前运动过程中,其未端与锥面或斜面[7]滑动配合,锥面或斜面[7]在针体[1]轴向投影的长度大于针尖发射时露出的长度,以此构成针尖回缩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迎敢李福渊施国平
申请(专利权)人:施迎敢施国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