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气泡水发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76680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9: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微气泡发生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微气泡水发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微气泡水发生装置包括一喉管,沿所述喉管轴向层叠设置于所述喉管喉部的垫片,空气可经所述垫片间的微隙进入喉管并与水混合形成微气泡水。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喉管喉部设置垫片,空气经垫片间的微隙进入喉管与水混合,由于垫片间的微隙小,能够对空气进行剪切,进而使得空气变为压力更高的细小空气,其与水混合,产生的微气泡水效果更佳,且能够持续产生微气泡水。且能够持续产生微气泡水。且能够持续产生微气泡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气泡水发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微气泡发生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气泡水发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微气泡是指直径在50um以下的微小气泡。微气泡水产生原理主要通过压差混合法实现。即在一定的压力下将一定气体(如空气)与水充分混合,形成气水混合溶液,再通过膨胀释放压力,使溶在水中的气体突然聚合形成细小微气泡而呈乳白色。该过程改变是气体与水的混合状态,属于物理变化。这种水有较强的除污功能,工业用于处理生产污水,对于养殖以及改善生态环境有一定的作用,其在日常生活中一般用于洗涤等。
[0003]现有微气泡水通常是通过微气泡水产生装置进行生成,微气泡水产生装置一般由水路增压装置、气路补充装置以及气液混合器共三大部分组成。水通过水路增压装置与经过气路补充装置的外部气体共同进入气液混合器中,通过气液混合器的高压作用,将水与气体充分混合并压缩,即可实现微气泡水的生成。但是现有微气泡水产生装置生成的微气泡水效果不好,且无法持续生成微气泡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气泡水发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能够持续的生成微气泡水,且其效果更佳。
[0005]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微气泡水发生装置,包括一喉管,沿所述喉管轴向层叠设置于所述喉管喉部的垫片,空气可经所述垫片间的微隙进入喉管并与水混合形成微气泡水。
[0007]作为优选,所述微气泡水发生装置包括第一管道以及一端密封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内的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之间形成所述喉管。
[0008]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管道,所述垫片夹设于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之间。
[0009]作为优选,所述垫片的侧壁具有表面粗糙度,相邻所述垫片的侧壁之间形成所述微隙。
[0010]作为优选,所述垫片沿轴向两侧的表面开设有若干剪切槽,所述剪切槽与所述第一管道的端面之间、相邻两个所述垫片的剪切槽之间以及所述剪切槽与所述第二管道的端面之间形成所述微隙。
[0011]作为优选,若干所述剪切槽平行设置或者交叉设置。
[0012]作为优选,所述垫片括呈阶梯状分布的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所述第一片体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片体的直径。
[0013]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管道上设有环形腔室,空气进入所述环形腔室后进入所述垫片间的微隙。
[0014]作为优选,所述微气泡水发生装置包括气体管道,所述气体管道开设有气体通道,所述气体通道连通于所述环形腔室。
[0015]作为优选,所述微气泡水发生装置还包括第三管道,所述第三管道密封连接于所述第一管道远离所述垫片的一端,用于向所述第一管道进水。
[0016]作为优选,所述微气泡水发生装置包括旁通管道,所述旁通管道连通于所述喉管的喉部两侧。
[0017]作为优选,所述微气泡水发生装置还包括分配阀,所述分配阀被配置为调整流入所述喉管进口以及所述旁通管道的水的比例。
[001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上述的微气泡水发生装置的控制方法,获取进入喉管内的进水压力,在所述进水压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压力值时,通过喉管自动吸附空气至喉管的喉部并与水混合形成微气泡水。
[0019]作为优选,在所述进水压力处于第一预设压力值和第二预设压力值之间时,通过气泵泵送空气至所述喉部,所述第二预设压力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压力值。
[0020]作为优选,在所述进水压力大于第二预设压力值时,通过分配阀调整进入喉管的水的流量至所述进水压力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压力值,之后通过气泵泵入空气至所述喉部。
[0021]作为优选,控制气泵间歇性泵入空气至所述喉部。
[002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在喉管喉部设置垫片,空气经垫片间的微隙进入喉管与水混合,由于垫片间的微隙小,能够对空气进行剪切,进而使得空气变为压力更高的细小空气,其与水混合,产生的微气泡水效果更佳,且能够持续产生微气泡水。此外,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喉管结构,使得水的流速升高且压力变低,其配合垫片间的微隙使空气压力更高,能够使空气更多以及更容易融入水,进而使得形成微气泡水每毫升含有的气泡达到106个,使其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微气泡水发生装置的原理示意图;
[0024]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微气泡水发生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微气泡水发生装置的剖视图;
[0026]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微气泡水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微气泡水发生装置隐藏壳体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微气泡水发生装置的剖视图;
[0030]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第二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微气泡水发生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0032]图中:
[0033]1、垫片;11、剪切槽;12、第一片体;13、第二片体;14、凹槽;2、第一管道;21、环形腔室;22、第一液体通道;3、第二管道;31、第二液体通道;32、连接孔;4、气体管道;41、气体通道;5、第三管道;51、第三液体通道;52、进液口;6、检测装置;7、旁通管道;8、分配阀;9、气泵;10、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35]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6]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7]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气泡水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喉管,沿所述喉管轴向层叠设置于所述喉管喉部的垫片(1),空气可经所述垫片(1)间的微隙进入喉管并与水混合形成微气泡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气泡水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气泡水发生装置包括第一管道(2)以及一端密封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2)内的第二管道(3),所述第一管道(2)和所述第二管道(3)之间形成所述喉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气泡水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道(3)的一端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管道(2),所述垫片(1)夹设于所述第一管道(2)和所述第二管道(3)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气泡水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1)的侧壁具有表面粗糙度,相邻所述垫片(1)的侧壁之间形成所述微隙。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气泡水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1)沿轴向两侧的表面开设有若干剪切槽(11),所述剪切槽(11)与所述第一管道(2)的端面之间、相邻两个所述垫片(1)的剪切槽(11)之间以及所述剪切槽(11)与所述第二管道(3)的端面之间形成所述微隙。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气泡水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剪切槽(11)平行设置或者交叉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1

6任一所述的微气泡水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1)包括呈阶梯状分布的第一片体(12)和第二片体(13),所述第一片体(12)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片体(13)的直径。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气泡水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2)上设有环形腔室(21),空气进入所述环形腔室(21)后进入所述垫片(1)间的微隙。9.根据权利要求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攀管江勇赵雪森张少辰徐伟曹冠忠高志强王家豪黄超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