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联网设备的身份识别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766480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9:18
一种物联网设备的身份识别方法,所述服务器包括,用于随机生成软ID码,还用于储存与软ID码对应的物联网设备信息;将加载有软ID码的标识与所述物联网设备随机一一对应;对应后,所述终端和物联网设备在同一个网络中;利用所述终端识别所述标识中的软ID码,还用于填写所述物联网设备信息,并利用网络将所述软ID码和物联网设备信息传输至物联网设备,最终再通过物联网设备上传至服务器储存。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软ID码标识的思路,相较于硬ID,解决了硬ID贴二维码标签时需要找对硬件设备的难题,节省了繁琐且易出错的核对步骤,同时又无需采集硬件ID,大大提高了物联网设备身份识别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物联网设备身份识别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物联网设备身份识别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物联网设备的身份识别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物联网设备的身份识别方法,属于物联网设备的身份识别


技术介绍

[0002]物联网技术是我国当今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的核心思想是以物联网为基础和核心,在这样的一个基础之上,对网络进行不断的延伸和探索,最终实现物品与物品之间,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交流。随着物联网设备的普及开始规模化服务于民众,方便快捷显得尤为重要。物联网设备信息采集、识别是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管理中必要且关键的一环。
[0003]常规的物联网设备识别方法是:通过采集设备自身硬件ID(下文统称硬ID),将硬ID注册在硬件闪存中,再转发给服务器,打码设备从服务器下载硬ID打成设备二维码,再对比找到设备二维码对应的硬件进行粘贴。这种方法存在较复杂的两个问题:问题一是硬ID确定及采集问题;问题二是二维码贴签对比硬件较繁琐且易出错问题。以上方法在小批量的物联网设备管理中或许是可行的,但是随着大批量物联网设备量产投入使用,问题二就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物联网设备的身份识别方法,该方法省去了问题一和问题二中的难题,大大提高了量产下的物联网设备的注册、识别及管理效率。
[0004]因此,采用何种设备识别方法,以达到高效准确的识别效果就称为本
关注的技术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物联网设备的身份识别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规模化物联网设备管理的需求,结合物联网设备隔空配网解决方案,研究物联网设备的身份识别方法,实现物联网设备的快速注册和识别管理。
[0007]本专利技术详细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物联网设备的身份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中包括:服务器、终端和物联网设备;该方法包括:
[0009](1)识别物联网设备并注册物联网设备信息
[0010]所述服务器包括,用于随机生成软ID码,还用于储存与软ID码对应的物联网设备信息;在本方案中,所述服务器是指物联网设备的产品管理系统的服务器;所述产品管理系统是负责物联网设备产品的软ID生成、产品管理、产品升级等功能;其中,所述软ID是相对于硬件ID来说的,表示是通过软件随机算法自动生成的唯一ID,而不是硬件自身的CPU唯一ID或者SIM卡号等,但是本方案中服务器随机生成软ID码的随机算法并不是本专利技术所要保护的内容;以本方案的具体应用场景为例,所述软ID由15个字符组成,包括9个数字字符和6个字母字符;所述随机算法包括:以时间戳作为种子,使用常用的random函数依次生成每一位随机数,并对生成的随机数字符串进行碰撞检测,确保不会发生重复;另外,在服务器中
可以实现的产品管理包括:对物联网设备进行分类、信息存储、数据分析等功能,此
技术实现思路
是基于物联网设备的身份识别后的具体应用场景,也不是本专利技术所要保护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述产品升级是指对物联网设备远程升级的应用程序进行分类升级管理,如升级版本号、升级日志、升级说明等信息,此
技术实现思路
是基于物联网设备的身份识别后的具体应用场景,也不是本专利技术所要保护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11]将加载有软ID码的标识与所述物联网设备随机一一对应;
[0012]对应后,所述终端和物联网设备在同一个网络中;利用所述终端识别所述标识中的软ID码,还用于填写所述物联网设备信息,并利用网络将所述软ID码和物联网设备信息传输至物联网设备,最终再通过物联网设备上传至服务器储存。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身份识别方法还包括:
[0014](2)查询物联网设备信息
[0015]利用终端通过网络直接访问服务器,查询已在服务器注册的所述物联网设备信息。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查询所述物联网设备信息包括:
[0017]通过网络向所述服务器发起查询物联网设备的指令,服务器沿当前网络向所述指令发出方返回查询匹配结果。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所述指令包括所述物联网设备对应标识中加载的软ID码。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所述指令包括所述物联网设备对应标识中加载的软ID码时:
[0020]所述终端识别物联网设备对应的标识为对应的软ID码;
[0021]所述终端通过网络和软ID码与所述服务器建立通信信道;
[0022]所述服务器接收到软ID码后,服务器沿当前网络向所述指令发出方返回查询匹配结果为:
[0023]当完全匹配时,反馈与软ID码对应的物联网设备信息;
[0024]当不完全匹配时,反馈:查询无效。
[0025]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所述指令还包括全部物联网设备信息,或部分物联网设备信息。
[0026]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所述指令还包括全部物联网设备信息,或部分物联网设备信息时:
[0027]所述终端识别物联网设备对应的标识为对应的软ID码;
[0028]所述终端通过网络和软ID码与所述服务器建立通信信道;
[0029]所述服务器同时接收到软ID码、全部物联网设备信息或部分物联网设备信息时,服务器沿当前网络向所述指令发出方返回查询匹配结果为:
[0030]当完全匹配时,反馈与软ID码对应的物联网设备信息;
[0031]当不完全匹配时,反馈:查询无效。
[0032]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加载有软ID码的标识包括任何可被识别出对应软 ID的信息码,所述信息码为二维码。在本方案的具体应用场景中,智能打码设备根据服务器随机生成的软ID码对应生成二维码,使用时,随机将所述二维码贴于物联网设备上即可。
[0033]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身份识别方法还包括,修改所述物联网设备信息:管理员直接通过后台与服务器通信,并根据修改权限对所述物联网设备信息进行修改。
[003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优势在于:
[0035]1、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物联网设备的身份识别方法,采用软ID码标识的思路,相较于硬ID,解决了硬ID贴二维码标签时需要找对硬件设备的难题,节省了繁琐且易出错的核对步骤,同时又无需采集硬件ID,大大提高了物联网设备身份识别的工作效率。
[0036]2、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物联网设备的身份识别方法,将物联网软ID的注册融合在隔空配网的过程中,依据奥姆卡剃刀原理,实施极简设计理念,力求实现极致用户体验,最终将联网配置和设备注册工作简化为扫码、联网的同时将二维码对应的软ID码同时上传至服务器,具体为:输入wifi密码即可完成隔空配置,输入信息最小化,操作步骤简化到极致。
[0037]3、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物联网设备的身份识别方法,还可以实现隔空配网APP 的扫码工作也支持用户信息查看,提高用户对APP使用频率,而不会因为配一次网络长期不用导致遗忘的问题。
[0038]4、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物联网设备的身份识别方法,在应用时,用户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物联网设备的身份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中包括:服务器、终端和物联网设备;该方法包括:(1)识别物联网设备并注册物联网设备信息所述服务器包括,用于随机生成软ID码,还用于储存与软ID码对应的物联网设备信息;将加载有软ID码的标识与所述物联网设备随机一一对应;对应后,所述终端和物联网设备在同一个网络中;利用所述终端识别所述标识中的软ID码,还用于填写所述物联网设备信息,并利用网络将所述软ID码和物联网设备信息传输至物联网设备,最终再通过物联网设备上传至服务器储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联网设备的身份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身份识别方法还包括:(2)查询物联网设备信息,利用终端通过网络直接访问服务器,查询已在服务器注册的所述物联网设备信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联网设备的身份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查询所述物联网设备信息包括:通过网络向所述服务器发起查询物联网设备的指令,服务器沿当前网络向所述指令发出方返回查询匹配结果。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物联网设备的身份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指令包括所述物联网设备对应标识中加载的软ID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物联网设备的身份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指令包括所述物联网设备对应标识中加载的软ID码时:所述终端识别物联网设备对应的标识为对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瑞瑞孔志刚郝凤琦程广河韩路跃杜明昊张晓捷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计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