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建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介质及产品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76629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9:17
本公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隧道建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介质及产品,该方法包括:在主隧道上与交汇道口间隔预设距离的位置处生成主拱形,在各岔路隧道上生成各岔路拱形,在主拱形上生成多个衔接点,其中,衔接点将主拱形划分为与各岔路拱形一一对应的部分拱形;在各岔路拱形中两两相邻的岔路拱形之间生成至少一条衔接拱形,衔接拱形的一端连接该衔接点另一端与两两相邻的岔路拱形之间的道路连接,将岔路拱形对应的部分拱形和岔路拱形两侧的衔接拱形连接至岔路拱形,形成衔接拱面;对所述衔接拱面进行渲染处理,得到所述主拱形与所述各岔路拱形之间的衔接隧道模型。该技术方案可以提升三维电子地图的美观性和真实感,进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用户的使用体验。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隧道建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介质及产品


[0001]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电子地图
,具体涉及一种隧道建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介质及产品。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车道级导航的广泛使用,需要在电子地图上显示更详实美观的道路要素与之相辅相成。隧道作为道路中较为明显的建筑,其建模样式的呈现是车道级导航精细化表达的重要构成。目前对隧道进行建模时,都是在每个隧道上模拟出多个平行的拱形,对于不同宽度的隧道,模拟出的拱形高度不变仅做横向的拉伸,连接前后拱形上对应的连接点可以构建成面,在面上附以相应的纹理,则隧道建模完成。常见的隧道只是单一道路方向的,但是也有一些隧道存在分岔或汇合的情况,如果还按照上述方式进行隧道建模,那么在各分岔隧道与主隧道的交汇处,主隧道的拱形与各分岔隧道的拱形会出现交叉的情况,形成的隧道模型在交汇处的连接很不连贯,严重影响隧道模型的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隧道建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介质及产品。
[0004]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隧道建模方法。
[0005]具体的,所述隧道建模方法,包括:
[0006]获取主隧道、至少两个岔路隧道、以及主隧道和岔路隧道发生交汇的交汇道口的图形数据;
[0007]在所述主隧道上与所述交汇道口间隔达一预设距离的位置处生成主拱形;
[0008]在各岔路隧道上生成各岔路拱形;
[0009]基于各岔路隧道的隧道宽度,在所述主拱形上生成多个衔接点,每个所述衔接点与所述各岔路拱形中两两相邻的岔路拱形相对应,并且所述衔接点将所述主拱形划分为与所述各岔路拱形一一对应的部分拱形;
[0010]在所述各岔路拱形中两两相邻的岔路拱形之间生成至少一条衔接拱形,所述衔接拱形的一端与所述两两相邻的岔路拱形对应的所述衔接点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两两相邻岔路拱形之间的道路连接;
[0011]将所述岔路拱形的一部分与其对应的部分拱形连接,并将所述岔路拱形的另一部分和其两侧的所述至少一条衔接拱形连接,形成所述岔路拱形与所述主拱形之间的衔接拱面;
[0012]对所述衔接拱面进行渲染处理,得到所述主拱形与所述各岔路拱形之间的衔接隧道模型。
[0013]结合第一方面,本公开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0014]基于各岔路隧道的隧道宽度确定所述主拱形的最高点位置。
[0015]结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以上各种实现方式,本公开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现
方式中,其中,所述主隧道对应有两个岔路隧道,所述主拱形的最高点为所述主拱形上的衔接点,所述主拱形包括被所述衔接点划分成的第一部分拱形和第二部分拱形。
[0016]结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以上各种实现方式,本公开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其中,所述在所述各岔路拱形中两两相邻的岔路拱形之间生成至少一条衔接拱形,包括:
[0017]将所述第一部分拱形旋转预设角度后得到所述衔接拱形。
[0018]结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以上各种实现方式,本公开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其中,所述将所述第一部分拱形旋转预设角度后得到所述衔接拱形,包括:
[0019]在所述至少一条衔接拱形包括奇数条的衔接拱形时,将所述第一部分拱形旋转90度后得到中间位衔接拱形,将所述第一部分拱形旋转(90

i*N)度后得到一侧第i条衔接拱形,将所述第一部分拱形旋转(90+i*N)度后得到另一侧第i条衔接拱形;
[0020]在所述至少一条衔接拱形包括偶数条的衔接拱形时,将所述第一部分拱形旋转(90

i*M)度后得到一侧第i条衔接拱形,将所述第一部分拱形旋转(90+i*M)度后得到另一侧第i条衔接拱形;
[0021]其中,所述i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所述M、N大于等于0。
[0022]结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以上各种实现方式,本公开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现方式中,其中,所述第一部分拱形、所述第二部分拱形和各条衔接拱形上的连接点数量相同,所述主拱形与所述各岔路拱形上的连接点数量相同;所述将所述岔路拱形的一部分与其对应的部分拱形连接,并将所述岔路拱形的另一部分和其两侧的所述至少一条衔接拱形连接,形成所述岔路拱形与所述主拱形之间的衔接拱面,包括:
[0023]将所述岔路拱形的部分连接点与其对应的第一部分拱形的连接点一一对应连接;
[0024]将所述两两相邻的岔路拱形之间的至少一条衔接拱形的连接点一一对应连接;
[0025]将所述岔路拱形的另一部分连接点和所述之间的至少一条衔接拱形中的最近衔接拱形的连接点一一对应连接。
[0026]结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以上各种实现方式,本公开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部分拱形、所述第二部分拱形和所述各条衔接拱形上的连接点均均匀分布,所述各岔路拱形上的连接点均匀分布。
[0027]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隧道建模装置。
[0028]具体的,所述隧道建模装置,包括:
[0029]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主隧道、至少两个岔路隧道、以及主隧道和岔路隧道发生交汇的交汇道口的图形数据;
[0030]第一生成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主隧道上与所述交汇道口间隔达一预设距离的位置处生成主拱形;
[0031]第二生成模块,被配置为在各岔路隧道上生成各岔路拱形;
[0032]第三生成模块,被配置为基于各岔路隧道的隧道宽度,在所述主拱形上生成多个衔接点,每个所述衔接点与所述各岔路拱形中两两相邻的岔路拱形相对应,并且所述衔接点将所述主拱形划分为与所述各岔路拱形一一对应的部分拱形;
[0033]第四生成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各岔路拱形中两两相邻的岔路拱形之间生成至少一条衔接拱形,所述衔接拱形的一端与所述两两相邻的岔路拱形对应的所述衔接点连接,
另一端与所述两两相邻岔路拱形之间的道路连接;
[0034]连接模块,被配置为将所述岔路拱形的一部分与其对应的部分拱形连接,并将所述岔路拱形的另一部分和其两侧的所述至少一条衔接拱形连接,形成所述岔路拱形与所述主拱形之间的衔接拱面;
[0035]渲染模块,被配置为对所述衔接拱面进行渲染处理,得到所述主拱形与所述各岔路拱形之间的衔接隧道模型。
[0036]结合第二方面,本公开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0037]确定模块,被配置为基于各岔路隧道的隧道宽度确定所述主拱形的最高点位置。
[0038]结合第二方面、第二方面的以上各种实现方式,本公开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其中,所述主隧道对应有两个岔路隧道,所述主拱形的最高点为所述主拱形上的衔接点,所述主拱形包括被所述衔接点划分成的第一部分拱形和第二部分拱形。
[0039]结合第二方面、第二方面的以上各种实现方式,本公开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其中,所述第三生成模块被配置为:
[0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建模方法,其中,包括:获取主隧道、至少两个岔路隧道、以及主隧道和岔路隧道发生交汇的交汇道口的图形数据;在所述主隧道上与所述交汇道口间隔达一预设距离的位置处生成主拱形;在各岔路隧道上生成各岔路拱形;基于各岔路隧道的隧道宽度,在所述主拱形上生成多个衔接点,每个所述衔接点与所述各岔路拱形中两两相邻的岔路拱形相对应,并且所述衔接点将所述主拱形划分为与所述各岔路拱形一一对应的部分拱形;在所述各岔路拱形中两两相邻的岔路拱形之间生成至少一条衔接拱形,所述衔接拱形的一端与所述两两相邻的岔路拱形对应的所述衔接点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两两相邻的岔路拱形之间的道路连接;将所述岔路拱形的一部分与其对应的部分拱形连接,并将所述岔路拱形的另一部分和其两侧的所述至少一条衔接拱形连接,形成所述岔路拱形与所述主拱形之间的衔接拱面;对所述衔接拱面进行渲染处理,得到所述主拱形与所述各岔路拱形之间的衔接隧道模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基于各岔路隧道的隧道宽度确定所述主拱形的最高点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主隧道对应有两个岔路隧道,所述主拱形的最高点为所述主拱形上的衔接点,所述主拱形包括被所述衔接点划分成的第一部分拱形和第二部分拱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在所述各岔路拱形中两两相邻的岔路拱形之间生成至少一条衔接拱形,包括:将所述第一部分拱形旋转预设角度后得到所述衔接拱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将所述第一部分拱形旋转预设角度后得到所述衔接拱形,包括:在所述至少一条衔接拱形包括奇数条的衔接拱形时,将所述第一部分拱形旋转90度后得到中间位衔接拱形,将所述第一部分拱形旋转(90

i*N)度后得到一侧第i条衔接拱形,将所述第一部分拱形旋转(90+i*N)度后得到另一侧第i条衔接拱形;在所述至少一条衔接拱形包括偶数条的衔接拱形时,将所述第一部分拱形旋转(90

i*M)度后得到一侧第i条衔接拱形,将所述第一部分拱形旋转(90+i*M)度后得到另一侧第i条衔接拱形;其中,所述i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所述M、N大于等于0。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部分拱形、所述第二部分拱形和各条衔接拱形上的连接点数量相同,所述主拱形与所述各岔路拱形上的连接点数量相同;所述将所述岔路拱形的一部分与其对应的部分拱形连接,并将所述岔路拱形的另一部分和其两侧的所述至少一条衔接拱形连接,形成所述岔路拱形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雨田郭宁章启鹏
申请(专利权)人:高德软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