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装配式工程地下室顶板临时支撑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76605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9:17
一种PC装配式工程地下室顶板临时支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在地下室顶板上标出行车路线,b、在地下室顶板上布置PC构件堆场,c、在洞口设置构造柱,d、在行车路线图中标注出需支撑部位,e、在后浇带两侧设置型钢支撑杆,f、所有支撑杆件在浇注地下室顶板同时完成,g、钢板、型钢、钢筋与顶板钢筋同步施工,h、沿行车路线两侧设置隔离栏杆,i、在地下室顶板上部PC构件吊装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PC装配式工程地下室顶板临时支撑方法具有支撑加固措施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工程质量安全可靠,后浇带区域可以代替一部分后浇带处的后拆支撑架的作用和拆除均快速简单的优点。和拆除均快速简单的优点。和拆除均快速简单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PC装配式工程地下室顶板临时支撑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下室顶板临时支撑,具体地说,是一种PC装配式工程地下室顶板临时支撑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家对在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技术提升水平提高,施工能力也越来越强,其预制装配率也越来越高了。建筑的主体结构大部分都在工厂预制,因在工厂预制相较现场施工更能把握质量。也因此造成了建筑工地现场有大量的预制构件运输、吊运、安装工作。而且构件加工的体积重量也越来越大,不光对起重设备的要求高,对现场的施工道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现代建筑的特点,新建建筑尤其是大型公共建筑和住宅,都有一个庞大的地下室,而这大量的预制构件吊装就需要在这大面积地下室顶板上作为构件堆场和构件运输道路,因此地下室顶板在正式闭合前就已需要承受一定的荷载重力。同传统建筑一样,装配式建筑顶板同样需要承受各种施工机械和设备设施的额外荷载,例如人货电梯升降机底座对顶板的停落时的冲击荷载塔吊穿过顶板预留洞口处板、梁暂时被切断薄弱的加固回顶。由于后浇带的存在使得在PC构件吊运期间地下室顶板是无法封闭的,两块顶板之间被后浇带给分隔开,造成了后浇带区域承重的薄弱性。
[0003]常规地下室顶板加固采用拆模后重新假设钢管脚手架支撑,或型钢支撑。但都是在模板和支撑拆除后进行的二次回顶,而在拆除模板支撑时与重新加设支撑这个中间时间段中地下室顶板已产生了不可恢复的下挠变形和微裂缝,对顶板混凝土结构产生影响,很可能对后期使用造成质量和安全问题。
[0004]因此已知的地下室顶板加固方式存在着上述种种不便和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安全可靠的PC装配式工程地下室顶板临时支撑方法。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PC装配式工程地下室顶板临时支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预制混凝土构件及混凝土、钢筋重型材料运输车的运输道路路线确定后,在地下室顶板上标出行车路线范围;b、在地下室顶板上布置出PC构件临时堆场及卸货停车区域,避开塔吊洞口区域;堆场设置在顶板梁柱较密部位,堆场边界应至顶板的梁、柱边;c、在塔吊洞口薄弱处,当有梁被切断时,在对应洞口切断梁的端部分别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混凝土应与顶板混凝土相同标号,设置不少于四根通长钢筋、箍筋为间距250mm,通长钢筋不锚入底板及顶板梁内;d、在行车路线图中标注出需支撑加固的部位,所述部位为主梁底部作支撑加固的支撑点;沿行车路线长度方向找出所有主梁,在所述主梁的中部设置支撑件;
e、在与行车线路相交错的后浇带部位,在后浇带两侧被切断梁的两端设置混凝土或型钢支撑杆;f、所有支撑杆件的设置均应在浇注地下室顶板同时设置完成,混凝土构造柱支撑与顶板同时浇注混凝土,不得拆模后二次回顶;g、在搭设顶板模板支撑架时,在对应的需设支撑的梁底调整支撑立杆的位置,将钢板、型钢、钢筋与顶板钢筋同步施工,同步支设模板;h、在顶板设置的支撑形成后、行车线路最终确定时、正式通车之前,在沿行车线路两侧边线设置硬质隔离栏杆,以此来强制引导车辆通行,隔离栏杆可以采用脚手钢管搭设,或工具式定型化围栏等。人员从隔离栏杆两侧通行,车辆在两隔离栏杆形成的路线中通行,实现人车分流;i、在地下室顶板上部PC构件吊装完成,大型车辆不再需要在顶板上通行,以及后浇带封闭后再行拆除支撑杆件。
[0007]本专利技术的PC装配式工程地下室顶板临时支撑方法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0008]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构造柱的尺寸视顶部荷载大小、构造柱的长短而定,构造柱截面尺寸不小于200*200mm。
[0009]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构造柱顶部和底部设有扩大头,以增加支顶面积,增加稳固性。
[0010]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支撑件为混凝土构造柱,也可以采用工字钢或双拼槽钢作为型钢支撑,但尺寸不小于18#,在型钢顶部及底部焊接方形支撑钢板。
[0011]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通长钢筋直径≥12mm。
[0012]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箍筋直径≥8mm。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的PC装配式工程地下室顶板临时支撑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支撑加固措施结构简单、制作方便;2、工程质量安全可靠,相比以往的拆模后再进行二次回顶效果好,不会对梁板造成质量问题;后浇带区域可以代替一部分后浇带处的后拆支撑架的作用;3、相较传统支顶方式更简便实用,安装、拆除均快速简单,降低工程成本。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型钢支撑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混凝土构造柱支撑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

A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后浇带支撑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PC构件临时堆场布置示意图。
[0015]图中:1地下室顶板,2梁,3钢板,4工字钢,5焊接缝,6地下室底板,7柱顶扩大头,8构造柱,9柱底扩大头,10主梁,11次梁,12支撑件,13后浇带,14洞口,15主楼区域,16构件堆场。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更进一步说明。
[0017]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的PC装配式工程地下室顶板临时支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于预制构件及混凝土、钢筋等重型材料运输车等的运输道路路线确定后在地下室顶板1上标出行车路线范围,尽量避开或远离平行的后浇带,尽量靠近所需吊装PC构件的楼栋主楼区域15,设置好转弯半径,汇车区域等。
[0018]2、在顶板上布置出临时PC构件堆场16及卸货停车区域(保证PC构件车辆卸货时不影响其他车辆通行),并尽量避开较大的洞口14区域。堆场设置应尽量设置在顶板梁柱较密部位,边界应至顶板的梁、柱边。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PC构件临时堆场布置示意图。
[0019]3、在塔吊洞口薄弱处,当有梁2被切断时,在对应洞口切断梁的端部分别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构造柱尺寸视顶部荷载(运输车辆、机械等)大小、构造柱的长短而定,尺寸不小于200*200mm,混凝土应与顶板相同标号,设置不少于四根通长φ12钢筋、箍筋φ8间距250mm,通长钢筋不锚入底板及顶板梁内(便于拆除),构造柱顶部和底部为柱顶扩大头7和柱底扩大头9,增加支顶面积,增加稳固性。混凝土构造柱内的钢筋根据受力计算所确定的尺寸,四边中部适当增设构造钢筋。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混凝土构造柱支撑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

A的剖视图。
[0020]4、在设置好的行车路线图中标注出需支撑加固的部位,该部位为在主梁底部作为支撑加固的支撑点,沿行车路线长度方向找出所有主梁,在该梁的中部设置支撑件12。支撑件不仅可以采用上述混凝土构造柱,也可以采用工字钢4或双拼槽钢等作为型钢支撑,但尺寸不小于18#,在型钢顶部及底部以焊接缝5焊接方形支撑钢板3。型钢支撑下料时应计算好梁底与地下室底板6之间的净空,上下支垫的钢板不埋入混凝土内,便于后期拆卸回收。当所需架设支撑点靠近主梁10和次梁11交叉点时(不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C装配式工程地下室顶板临时支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预制混凝土构件及混凝土、钢筋重型材料运输车的运输道路路线确定后,在地下室顶板上标出行车路线范围;b、在地下室顶板上布置出PC构件临时堆场及卸货停车区域,避开塔吊洞口区域;堆场设置在顶板梁柱较密部位,堆场边界应至顶板的梁、柱边;c、在塔吊洞口薄弱处,当有梁被切断时,在对应洞口切断梁的端部分别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混凝土应与顶板混凝土相同标号,设置不少于四根通长钢筋、箍筋为间距250mm,通长钢筋不锚入底板及顶板梁内;d、在行车路线图中标注出需支撑加固的部位,所述部位为主梁底部作支撑加固的支撑点;沿行车路线长度方向找出所有主梁,在所述主梁的中部设置支撑件;e、在与行车线路相交错的后浇带部位,在后浇带两侧被切断梁的两端设置混凝土或型钢支撑杆;f、所有支撑杆件的设置均应在浇注地下室顶板同时设置完成,混凝土构造柱支撑与顶板同时浇注混凝土,不得拆模后二次回顶;g、在搭设顶板模板支撑架时,在对应的需设支撑的梁底调整支撑立杆的位置,将钢板、型钢、钢筋与顶板钢筋同步施工,同步支设模板;h、在顶板设置的支撑形成后、行车线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群凯张潇王利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