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于国旭专利>正文

一种适合浅海湿地淤泥质粉质粘土海底的生态藻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6347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9: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合浅海湿地淤泥质粉质粘土海底的生态藻礁,包括底座及固定于底座上端面的立方体结构,立方体结构由四个板面组成,顶部开口;底座由多根长筒状硬质管支撑,硬质管下端切有曲面形弯口;硬质管管壁开有用于通过麻绳在硬质管内部悬挂由可溶性材料制成的藻类孢子营养袋的小口;立方体结构的空间内设有斜板,用于在立方体结构的底部形成为软体动物提供休眠和栖息地的三角形空间;立方体结构中两面对立的板面上各设有大小不一的两个孔;底座中心设有开口。本发明专利技术适于投放在浅海湿地淤泥软底质的海域,投放简单,稳固性好,不会发生倾覆移位,可抗风浪,有利于海洋生物的附着生长,可适于海洋生物栖息尤其适宜海参的栖息生长。栖息生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合浅海湿地淤泥质粉质粘土海底的生态藻礁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浅海湿地生态修复和资源增殖养护
,尤其涉及一种适合浅海湿地淤泥质粉质粘土海底的生态藻礁。

技术介绍

[0002]浅海湿地位于大陆和海洋生态系统的交汇地带,是公认的自然之肾和生物超市,其中海藻场是浅海湿地典型的生态系统,具有保护海岸、净化水质,提供生物栖息地、维持生物多样性、增汇固碳、气候调节等重要生态功能。同时,海藻场也是非常脆弱的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非常敏感。由于土地利用、城市建设、物种入侵等人类活动以及自然因素的影响,海藻场面积正处于严重退化之中。在浅海湿地实施生态藻礁,营造海底森林,既可以修复海藻、海草等海底植被,又养护鱼、虾、蟹、贝、参等海洋生物,从而构成一个自我发育和自我维持的海底森林生态系统。通过生态藻礁群建设,为海洋生物提供良好的繁衍生息场所,将有效保护水生生物,促进海洋生物资源的增殖和恢复。而且,礁体附着生物可消耗掉海水富营养物质,大量浮游植物、定植的藻类可吸收海水氮磷,从而减轻海水富营养化程度,净化水质,减少赤潮发生,有效缓解近海养殖污染,辐射优化周边海区养殖环境,改善海域生态环境,营造海洋生物栖息的良好环境,达到保护、增殖和提高渔获量的目的。
[0003]目前为保证人工鱼礁的稳定性和抗淤性,人工鱼礁投放均选择较硬、泥质淤积少的底质。山东黄渤海海域是主要的渔业资源区,历史上近海渔业资源十分丰富。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受长期过度捕捞和海域污染的影响,近海资源急剧衰退,许多优质品种己基本上形不成鱼汛,急需海洋牧场的建设以达到恢复黄渤海区渔业资源的目的。但在黄渤海区急需海洋牧场建设的海域存在较深的淤泥层和流速大的细沙底质等问题,目前人工鱼礁主要为水泥制成的混凝土框架礁和石块等,容易在海流和风浪作用下滚动、易被风浪冲走或泥沙埋没等。基于上述问题,目前黄渤海淤泥底粉质粘土海底海域生态修复,基本只是依赖人工种植海草实现。因此,提高人工鱼礁的稳定性,解决易被风浪冲走或泥沙埋问题,并能在此基础上可为藻类生长的提供适宜的附着环境,这是人工鱼礁结构设计和工艺上的难点,也是渔业增殖中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合浅海湿地淤泥质粉质粘土海底的生态藻礁,适于投放在浅海湿地淤泥软底质的海域,投放简单,稳固性好,不会发生倾覆移位,可抗风浪,有利于海洋生物的附着生长,可适于海洋生物栖息尤其适宜海参的栖息生长。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合浅海湿地淤泥质粉质粘土海底的生态藻礁,包括底座及固定于所述底座上端面的立方体结构,所述立方体结构由四个板面组成,顶部开口;
[0006]所述底座由多根长筒状硬质管支撑,所述硬质管下端切有曲面形弯口;
[0007]所述硬质管管壁开有用于通过麻绳在硬质管内部悬挂由可溶性材料制成的藻类
孢子营养袋的小口;
[0008]所述立方体结构的空间内设有斜板,用于在所述立方体结构的底部形成为软体动物提供休眠和栖息地的三角形空间;
[0009]所述立方体结构中两面对立的板面上各设有大小不一的两个孔,其中,小孔位于三角形空间内,用于通过海流冲洗三角形空间内的海洋生物排泄物,大孔位于三角形空间上方,用于抵御风浪,减小海水流速;另两面对立的板面上各设有一个圆孔,开孔位置不同,用于鱼虾蟹贝参进出口;
[0010]所述底座中心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位于立方体结构空间内,用于通过与淤泥层接触,便于生物觅食。
[0011]进一步地,所述硬质管的数量为八个,八个硬质管的弯口分4组相互对应,错位布置。
[0012]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端面为正方形结构,由钢筋混凝土浇筑制成。
[0013]进一步地,所述立方体结构的四个板面由钢筋混凝土浇筑制成,所述板面进行混凝土灰浆粗糙处理,以便于藻类附着生长。
[0014]借由上述方案,通过适合浅海湿地淤泥质粉质粘土海底的生态藻礁,适于投放在浅海湿地淤泥软底质的海域,投放简单,稳固性好,不会发生倾覆移位,可抗风浪,有利于大量藻类快速的附着生长,可为刺参以及恋礁鱼类等隐匿生物提供安全可靠的栖息地和饵料场,在海底形成一个小型海底森林生态系统;可以广泛应用于浅海湿地的生态修复和生态增值工程建设中,具有很高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0015]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适合浅海湿地淤泥质粉质粘土海底的生态藻礁立体图一;
[0017]图2是本专利技术适合浅海湿地淤泥质粉质粘土海底的生态藻礁立体图二;
[0018]图3是本专利技术适合浅海湿地淤泥质粉质粘土海底的生态藻礁剖视图;
[0019]图4是本专利技术适合浅海湿地淤泥质粉质粘土海底的生态藻礁顶视图;
[0020]图5是本专利技术适合浅海湿地淤泥质粉质粘土海底的生态藻礁底视图;
[0021]图6是本专利技术适合浅海湿地淤泥质粉质粘土海底的生态藻礁立面图。
[0022]图中标号:
[0023]1‑
底座;11

开口;
[0024]2‑
硬质管;21

弯口;22

小口;
[0025]3‑
立方体结构;31

小孔;32

大孔;33

圆孔;
[0026]4‑
斜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8]本实施例提供的适合浅海湿地淤泥质粉质粘土海底的生态藻礁,考虑了人工藻礁
本身的沉降性及海洋生物附着特点,人工藻礁呈立体结构,具备良好的稳定性、抗风浪和适宜藻类生长的优点。该结构组装简单、成本低、空间利用率高,人工藻礁底座设计充分考虑淤泥软低质沉降等各种因素、不易被泥沙堵塞,稳定性强,具有抗风浪的能力。
[0029]参图1至图6所示,该生态藻礁包括底座1及固定于底座1上端面的立方体结构3,立方体结构3由四个板面组成,顶部开口。
[0030]底座1由多根长筒状硬质管2支撑,如板凳状,便于下沉到淤泥中和抵御风浪冲击,起到稳固鱼礁的作用。硬质管的管壁厚度、直径大小以及高度根据投放鱼礁海域的风浪情况、海底淤泥层厚度以及地质承载力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0031]本实施例中,底座1由八根硬质管2作为支架,八个长筒状硬质管80

120mm深。硬质管2下端的两个方向切40

50mm米深的曲面形弯口21,直径40mm,八个硬质管2的弯口分4组相互对应,错位布置,增加抗风浪能力和礁体的稳定性。
[0032]硬质管2管壁开有用于通过麻绳在硬质管内部悬挂由可溶性材料制成的藻类孢子营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合浅海湿地淤泥质粉质粘土海底的生态藻礁,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及固定于所述底座上端面的立方体结构,所述立方体结构由四个板面组成,顶部开口;所述底座由多根长筒状硬质管支撑,所述硬质管下端切有曲面形弯口;所述硬质管管壁开有用于通过麻绳在硬质管内部悬挂由可溶性材料制成的藻类孢子营养袋的小口;所述立方体结构的空间内设有斜板,用于在所述立方体结构的底部形成为软体动物提供休眠和栖息地的三角形空间;所述立方体结构中两面对立的板面上各设有大小不一的两个孔,其中,小孔位于三角形空间内,用于通过海流冲洗三角形空间内的海洋生物排泄物,大孔位于三角形空间上方,用于抵御风浪,减小海水流速;另两面对立的板面上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国旭吴忠迅林新宇初永忠于恩亮肖娜
申请(专利权)人:于国旭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