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垃圾分类研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76326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9: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垃圾分类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垃圾分类研判系统,包括:控制装置和垃圾分类装置,垃圾分类装置包括:一次转运区、回收区、二次转运区、切割模块、非回收区、图像采集设备、声波探查模块和终端控制器,其中,图像采集设备设置有采集待分类垃圾的第一检测图像和第二检测图像,能够通过两次转运过程中,通过第一检测图像和第二检测图像,通过检测图像和声波探查模块进行判定材料的密度区间;判定垃圾质量阈值,能够实现对垃圾的切割分类,避免垃圾的错误分类;减少垃圾的回收浪费;同时实现垃圾的细分,提高资源的回收率,同时减少资源的浪费。同时减少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垃圾分类研判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垃圾分类
,具体的说是一种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垃圾分类研判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垃圾分类,一般是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投放和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的使用,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等几方面的效益;
[0003]垃圾在分类储存阶段属于公众的私有品,垃圾经公众分类投放后成为公众所在小区或社区的区域性公共资源,垃圾分类搬运到垃圾集中点或转运站后成为没有排除性的公共资源,从国内外各城市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方法来看,大多都是根据垃圾的成分、产生量,结合本地垃圾的资源利用和处理方式等来进行分类的;
[0004]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一些关于垃圾分类的技术方案,如申请号为CN109201514A的一项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垃圾分类回收方法、垃圾分类装置以及垃圾分类回收系统,该垃圾分类回收方法包括:获取待分类垃圾的第一检测图像;使用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处理第一检测图像以判断待分类垃圾是否与可回收垃圾相匹配,如果是,则发出第一控制信号,以控制将待分类垃圾送入回收区;如果不是,则发出第二控制信号,以控制将待分类垃圾送入非回收区,该垃圾分类回收方法采用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的方法对待分类垃圾进行实时检测识别,并自动分类回收,从而提高待分类垃圾的识别准确率,减少垃圾回收中心的工作人员的分类回收工作,提高垃圾分类回收的效率,降低垃圾分类回收的成本,在上述专利技术中,在分类研判过程中,只能对垃圾通过图像进行检测进行判别分类,对分类的层次较浅,造成垃圾资源被错误分类,垃圾的回收率较低,造成对资源的浪费。
[0005]针对上述专利技术中的问题,只能对垃圾通过图像进行检测进行判别分类,对垃圾分类的判定依据较为简单,造成垃圾资源被错误分类,垃圾的回收率较低,造成对资源的浪费。
[0006]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垃圾分类研判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现有的垃圾分类判定过程中,只能对垃圾通过图像进行检测进行判别分类,对分类的层次较浅,造成垃圾资源被错误分类,垃圾的回收率较低,造成对资源的浪费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垃圾分类研判系统。
[0008]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垃圾分类研判系统,包括:控制装置和垃圾分类装置,垃圾分类装置包括:一次转运区、回收区、二次转运区、切割模块、非回收区、图像采集设备、声波探查模块和终端控制器,其中,图像采集设备设置有采集待分类垃圾的第一检测图像和第二检测图像;终端控制器设置有
发送第一检测图像和第二检测图像,终端控制器同时设置有为接收控制信号模块,通过接收控制信号模块与一次转运区和二次转运区连接;一次转运区和二次转运区分别与回收区和非回收区连通,一次转运区和二次转运区之间设置有切割模块;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存储有适于由处理器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0009]计算机程序处理第一检测图像以判断待分类垃圾是否与可回收垃圾相匹配,如果是,则发出控制信号至垃圾分类装置,以控制将待分类垃圾送入回收区;如果不是,则发出控制信号至垃圾分类装置,以控制将待分类垃圾送入非回收区;
[0010]其中,通过获取第一检测图像后,通过一次转运区的承重器测定区域内垃圾质量,同时通过扫描成像测算垃圾的体积,在体积与所成像物体的类别密度区间,获取质量区间,判定垃圾是否属于单属性材料垃圾;
[0011]如果在质量区间内,直接投放到回收区,如果不是投放入二次转运区,通过切割模块对二次转运区的垃圾进行切割,实现分割,通过声波探查模块进行探查,判定内部混合物种类;同步获取第二检测图像,通过扫描成像测算垃圾的体积,在体积与通过声波探查的类别密度区间,获取质量区间,根据内含的垃圾品类和外侧垃圾品类进行切割,重新划分,将垃圾细化分出,分别导入回收区和非回收区。
[0012]优选的,所述研判系统包括研判操作步骤,步骤如下:
[0013]S1:在一次转运区中,通过扫描成像获取垃圾体积,同时匹配判定垃圾的材料属性,获取材料属性的密度区间;
[0014]S2:获取一次转运区的承重器测定区域内垃圾质量;
[0015]S3:通过体积和垃圾属性的密度区间获取垃圾的质量阈值;判定垃圾属不属于单属性垃圾如果是,确定待分类垃圾与可回收垃圾相匹配;如果不是,确定待分类垃圾与可回收垃圾不相匹配;如果不是,待分类垃圾进入二次转运区;通过切割模块对二次转运区的垃圾进行切割;
[0016]S4:通过声波探查模块进行探查,判定内部混合物种类;同步获取第二检测图像,通过扫描成像测算垃圾的体积,通过测定的质量,推算各种混合物单体的质量,通过多物质混合推算各种混合物的质量阈值,能够推演实现对切割位置的判定;
[0017]S5:在切割后,实现含有大体量的单属性垃圾材料的分类,重新划分,将垃圾细化分出,分别导入回收区和非回收区。
[0018]优选的,在垃圾由第一转运区进入到第二转运区时,终端控制器还被配置为获取并发送垃圾分类装置的标识号,第二次检测图像获取时,需要获取与采集第一检测图像对应的垃圾分类装置的标识号。
[0019]优选的,获取第二检测图像,第一检测图像和第二检测图像的拍摄角度不同;第二检测图像并结合第一检测图像的判断结果,以判断待分类垃圾是否与可回收垃圾相匹配。
[0020]优选的,在确定待分类垃圾与可回收垃圾相匹配的情况下,统计回收数量;在回收数量超过回收区的预定承载数量的情况下,发出回收控制信号,以提示回收中心回收区的垃圾。
[0021]优选的,在图像采集设备内设置有图像样本库,在将存储的第一检测图像和第二次检测图像检测后,判定后的垃圾结构信息反馈导入样本图像库后,重新补充样本图像库。
[0022]优选的,控制装置为垃圾分类装置的远程控制装置,且垃圾分类装置和控制装置
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信号连接。
[002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4]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垃圾分类研判系统,通过扫描成像获取垃圾体积,同时匹配判定垃圾的材料属性,获取材料属性的密度区间,获取一次转运区的承重器测定区域内垃圾质量,通过体积和垃圾属性的密度区间获取垃圾的质量阈值;判定垃圾属不属于单属性垃圾如果是,确定待分类垃圾与可回收垃圾相匹配;如果不是,确定待分类垃圾与可回收垃圾不相匹配;如果不是,待分类垃圾进入二次转运区;通过切割模块对二次转运区的垃圾进行切割,通过声波探查模块进行探查,判定内部混合物种类;同步获取第二检测图像,通过扫描成像测算垃圾的体积,通过测定的质量,推算各种混合物单体的质量,通过多物质混合推算各种混合物的质量阈值,能够推演实现对切割位置的判定,在切割后,实现含有大体量的单属性垃圾材料的分类,重新划分,将垃圾细化分出,分别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垃圾分类研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装置和垃圾分类装置,所述垃圾分类装置包括:一次转运区、回收区、二次转运区、切割模块、非回收区、图像采集设备、声波探查模块和终端控制器,其中,所述图像采集设备设置有采集待分类垃圾的第一检测图像和第二检测图像;所述终端控制器设置有发送所述第一检测图像和所述第二检测图像,终端控制器同时设置有为接收控制信号模块,通过接收控制信号模块与一次转运区和二次转运区连接;所述一次转运区和二次转运区分别与回收区和非回收区连通,所述一次转运区和二次转运区之间设置有切割模块;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适于由所述处理器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处理所述第一检测图像以判断所述待分类垃圾是否与可回收垃圾相匹配,如果是,则发出控制信号至所述垃圾分类装置,以控制将所述待分类垃圾送入所述回收区;如果不是,则发出控制信号至所述垃圾分类装置,以控制将所述待分类垃圾送入所述非回收区;其中,通过获取第一检测图像后,通过一次转运区的承重器测定区域内垃圾质量,同时通过扫描成像测算垃圾的体积,在体积与所成像物体的类别密度区间,获取质量区间,判定垃圾是否属于单属性材料垃圾;如果在质量区间内,直接投放到回收区,如果不是投放入二次转运区,通过切割模块对二次转运区的垃圾进行切割,实现分割,通过声波探查模块进行探查,判定内部混合物种类;同步获取第二检测图像,通过扫描成像测算垃圾的体积,在体积与通过声波探查的类别密度区间,获取质量区间,根据内含的垃圾品类和外侧垃圾品类进行切割,重新划分,将垃圾细化分出,分别导入回收区和非回收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垃圾分类研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研判系统包括研判操作步骤,步骤如下:S1:在一次转运区中,通过扫描成像获取垃圾体积,同时匹配判定垃圾的材料属性,获取材料属性的密度区间;S2:获取一次转运区的承重器测定区域内垃圾质量;S3:通过体积和垃圾属性的密度区间获取垃圾的质量阈值;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芷逸朱飞朱清义金惠勇
申请(专利权)人:城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