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字媒体设计用拍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75731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拍摄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数字媒体设计用拍摄装置。技术包括拍摄设备、底座和电控升降机构,所述电控升降机构上安装有第一腔体;第一腔体内设置有第二电磁铁和第二转盘;第一腔体顶部设置有连接件,连接件底端与第二转盘顶端固定连接、顶端安装有第二腔体,第二腔体内设置有第一电磁铁和第一转盘;第二腔体上部开设有插槽,插槽内设置有第三连接板,第三连接板与第一转盘固定连接;第三连接板顶端安装有基板;基板上安装有电源控制面板,电源控制面板用于控制电控升降机构伸缩以及用于控制第二电磁铁和第一电磁铁的电源通断。该拍摄装置能快速调节拍摄设备的高度、水平拍摄方向及拍摄倾角,有利于把握拍摄时机,提高拍摄效果。提高拍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数字媒体设计用拍摄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拍摄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数字媒体设计用拍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数字媒体是指以机器可读格式编码的任何媒体,可以在数字电子设备上创建、查看、分发、修改、收听和保存数字媒体,其包括软件、数字图像、数字视频、视频游戏、网页和网站、社交媒体、数字数据和数据库等。
[0003]在进行数字媒体设计时,常用到拍摄装置拍摄素材,拍摄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可手持拍摄设备、可肩扛拍摄设备,也可以利用支架将拍摄设备安放在地面。手持拍摄设备操作比较方便,重量较大的拍摄设备可肩扛,操作起来也比较方便,但不管是手持拍摄设备还是肩扛拍摄设备,在拍摄过程中可能出现较大的晃动,影响拍摄作品品质,且对拍摄者的体力消耗大;利用支架安装拍摄设备可降低拍摄过程的晃动,提高作品品质,且对摄影者的体力消耗较小。如公告号为CN211315578U的专利、公告号为CN214275064U的专利和公告号为CN114526417A的专利均提出一种用于数字媒体设计的拍摄装置,上述三个拍摄装置均是利用支撑机构支撑安装拍摄设备,有的可调节拍摄设备的高度,有的可旋转调节拍摄设备的拍摄方向,但高度调节和拍摄方向旋转调节均采用手动转动螺杆的驱动方式,时间迟滞较大,试想,好的拍摄素材可能转瞬即逝,若暂停拍摄来调节高度和拍摄方向再继续拍摄,比较耽搁时间,可能会错失拍摄时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数字媒体设计用拍摄装置,利用该拍摄装置进行数字媒体设计素材拍摄时,利用支撑机构支撑安装拍摄设备,提高了拍摄设备的稳定性,通过支撑机构可快速调节拍摄设备的高度,可快速转动拍摄设备调节拍摄方向,以及快速调节拍摄设备的倾仰角度,有利于把握拍摄时机,提高拍摄效果。
[0005]所述的数字媒体设计用拍摄装置,包括拍摄设备、底座和电控升降机构,所述电控升降机构安装于底座上,电控升降机构上安装有第一腔体,电控升降机构用于带动第一腔体升降;
[0006]第一腔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电磁铁和第二转盘,第二电磁铁固定安装于第一腔体的内部,第二转盘可转动的安装于第一腔体的内部,且其可在水平面转动,第二转盘由磁性材料制成,第二转盘的底端与第二电磁铁的顶端间隙接触;
[0007]第一腔体的顶部设置有连接件,连接件的底端伸入第一腔体的内部与第二转盘的顶端固定连接,且连接件可在第一腔体的顶部转动;连接件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腔体,第二腔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电磁铁和第一转盘;第一电磁铁固定安装于第二腔体的内部,第一转盘可转动的安装于第二腔体的内部,且其可在竖直面转动;第二腔体的上部开设有内外贯通的插槽,插槽内设置有第三连接板,第三连接板的一侧壁与第一转盘的一侧壁固定
连接,第一转盘的另一侧壁与第一电磁铁的一侧壁间隙接触,第一转盘由磁性材料制成;
[0008]第三连接板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基板,基板的顶端设置有两个夹持机构,两个夹持机构左右对称设置,通过两个夹持机构可夹持固定拍摄设备;
[0009]基板上安装有电源控制面板,电控升降机构、第二电磁铁和第一电磁铁均与电源控制面板电连接,电源控制面板用于控制电控升降机构伸缩以及用于控制第二电磁铁和第一电磁铁的电源通断。
[0010]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包括箱体和箱门;箱门安装于箱体的前侧。
[0011]进一步的,所述电控升降机构包括内筒、外筒、导杆和电机;内筒呈方形柱状,外筒的内部开设有上下贯通的方形通道,内筒滑动连接于外筒的方形通道内;外筒的底端与箱体的顶端固定连接;内筒的底端开设有向上延伸的螺纹孔,导杆的上部外侧壁开设有外螺纹,导杆的上部伸入内筒的螺纹孔与内筒螺纹连接,导杆的下部贯穿箱体的顶端并伸入箱体的内部,导杆的中部与箱体的顶端之间通过带座轴承相连;电机固定安装于箱体的内部,导杆的底端与电机的转轴传动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内部安装有蓄电池,蓄电池用于给电控升降机构、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提供电源。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腔体包括盘体和顶盖;盘体的顶端开设有向下延伸的圆形槽,第二电磁铁固定安装于圆形槽的底部,第二转盘呈圆形,第二转盘设置于圆形槽内,第二转盘的外侧壁与圆形槽的内侧壁间隙接触;顶盖与盘体固定连接;顶盖的中部开设有上下贯通的圆形插孔,连接件的底端伸入圆形插孔与第二转盘的顶端固定连接。
[0014]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连接轴;连接轴呈圆柱状,其顶端与第一连接板的底端固定连接,其底端伸入顶盖的圆形插孔与第二转盘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板的底端与第一连接板的顶端固定连接,其顶端与第二腔体固定连接。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腔体包括筒体和端盖;筒体的轴线沿水平方向设置,端盖设置有两个,其中一个端盖与筒体的左端固定连接,另一个端盖与筒体的右端固定连接;第一电磁铁和第一转盘均设置于筒体的内部,第一电磁铁、第一转盘与筒体同轴设置;筒体的上部开设有内外贯通的插槽,插槽沿圆周方向延伸,且插槽呈弧形。
[0016]进一步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支撑板、螺杆和夹板;支撑板的底端与基板的顶端固定连接,夹板可滑动的设置于基板的顶端,螺杆的一端与夹板的侧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其另一端贯穿支撑板且与支撑板螺纹连接。
[0017]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夹板的下方均设置有直线导轨,直线导轨沿左右方向延伸,每个直线导轨上均滑动设置有滑块,夹板的底端与对应的直线导轨上的滑块固定连接。
[0018]进一步的,所述基板上靠近电源控制面板处固定安装有把手。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0]利用该拍摄装置进行数字媒体设计素材拍摄时,利用底座支撑安装拍摄设备,能提高拍摄设备的稳定性,通过电源控制面板能快速控制电控升降机构在竖直方向上伸缩,以快速调节拍摄设备的高度,通过电源控制面板能快速控制第二电磁铁断电以便于转动拍摄设备快速调节拍摄方向,通过电源控制面板能快速控制第一电磁铁断电以便于转动拍摄设备快速调节拍摄角度,在拍摄过程中,能快速调节拍摄设备的高度、水平拍摄方向及拍摄倾角,有利于把握拍摄时机,提高拍摄效果。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右视图;
[0023]图3为图1中A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4]图4为图3中D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5]图5为图2中B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6]图6为图2中C

C方向剖视图;
[0027]图7为图6中E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8]图中各部件名称:1、底座 1.1、箱体 1.2、箱门 2、电控升降机构 2.1、内筒 2.2、外筒 2.3、导杆 2.4、电机 3、第一腔体 3.1、盘体 3.2、顶盖 4、连接件 4.1、第一连接板 4.2、第二连接板 4.3、连接轴 5、第二腔体 5.1、筒体 5.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字媒体设计用拍摄装置,包括拍摄设备、底座(1)和电控升降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升降机构(2)安装于底座(1)上,电控升降机构(2)上安装有第一腔体(3),其用于控制第一腔体(3)升降;第一腔体(3)内部设置有第二电磁铁(33)和第二转盘(32),第二转盘(32)可转动的安装于第一腔体(3)的内部,且其可在水平面转动;第二转盘(32)由磁性材料制成,其底端与第二电磁铁(33)顶端间隙接触;第一腔体(3)顶部设置有连接件(4),连接件(4)的底端伸入第一腔体(3)内部与第二转盘(32)的顶端固定连接,连接件(4)可在第一腔体(3)顶部转动;连接件(4)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腔体(5),第二腔体(5)内部设置有第一电磁铁(29)和第一转盘(30);第一转盘(30)可转动的安装于第二腔体(5)的内部,且其可在竖直面转动;第二腔体(5)的上部开设有内外贯通的插槽(23),插槽(23)内设置有第三连接板(6),第三连接板(6)的一侧壁与第一转盘(30)的一侧壁固定连接,第一转盘(30)的另一侧壁与第一电磁铁(29)的一侧壁间隙接触,第一转盘(30)由磁性材料制成;第三连接板(6)顶端固定安装有基板(7),基板(7)的顶端设置有两个夹持机构(8),通过两个夹持机构(8)可夹持固定拍摄设备;基板(7)上安装有电源控制面板(11),电控升降机构(2)、第二电磁铁(33)和第一电磁铁(29)均与电源控制面板(11)电连接,电源控制面板(11)用于控制电控升降机构(2)伸缩以及用于控制第二电磁铁(33)和第一电磁铁(29)的电源通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媒体设计用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包括箱体(1.1)和箱门(1.2);箱门(1.2)安装于箱体(1.1)的前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字媒体设计用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升降机构(2)包括内筒(2.1)、外筒(2.2)、导杆(2.3)和电机(2.4);内筒(2.1)呈方形柱状,外筒(2.2)的内部开设有上下贯通的方形通道,内筒(2.1)滑动连接于外筒(2.2)的方形通道内;外筒(2.2)的底端与箱体(1.1)的顶端固定连接;内筒(2.1)的底端开设有向上延伸的螺纹孔,导杆(2.3)的上部外侧壁开设有外螺纹,导杆(2.3)的上部伸入内筒(2.1)的螺纹孔与内筒(2.1)螺纹连接,导杆(2.3)的下部贯穿箱体(1.1)的顶端并伸入箱体(1.1)的内部,导杆(2.3)的中部与箱体(1.1)的顶端之间通过带座轴承(27)相连;电机(2.4)固定安装于箱体(1.1)的内部,导杆(2.3)的底端与电机(2.4)的转轴传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字媒体设计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淼王震聂阳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