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风装置及送风装置的调节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75592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送风装置及送风装置的调节方法,其中送风装置包括:库房,库房的顶部设有进风口,进风口的下方设有送风孔板,送风孔板和进风口之间形成送风稳压层,库房的顶部呈坡屋顶状。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送风装置和传统的送风结构相比,冷风进入库房后能沿着倾斜状的顶部流入送风孔板的四周,从而均匀散布在送风孔板上,因此顶部呈坡屋顶状的库房能使送风更加均匀。同时,送风孔板是可以移动的,因此使用时能根据库房内的负荷和风机的风量来调整送风稳压层的高度,使送风更加均匀。使送风更加均匀。使送风更加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送风装置及送风装置的调节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冷库送风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送风装置及送风装置的调节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对于一些特殊的场合,比如冰温冷库、洁净室、恒温实验室等,人们对于送风的均匀性、温度的精度控制有着较高的要求。在传统的送风结构的设计中,大多数都是采用送风孔板、上送侧回的结构和方法实现均匀送风。但是,传统的送风结构基本上都是固定的,而安装在冷库顶部的送风孔板与冷库顶板之间形成的送风稳压层的总高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冷库射流在送风孔板的孔口处的动压和静压的转换过程。因此,传统的送风结构中送风稳压层的总高度无法调节会影响到整个冷库无法根据不同的负荷、风量调节冷库内部气流的射流速度和冷库内气体温度的均匀程度,进而导致冷库内部的送风效果不佳。同时,传统的冷库的顶部是采用平顶的设计,这样的设计会导致冷库的送风不够均匀,从而导致冷库内部的送风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冷库内部的送风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送风装置及送风装置的调节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送风装置及送风装置的调节方法,其中送风装置包括:库房,所述库房的顶部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的下方设有送风孔板,所述送风孔板和所述进风口之间形成送风稳压层,所述库房的顶部呈坡屋顶状。
[0006]进一步的,所述库房的内壁和外壁之间留有间隙形成回风通道。
[0007]进一步的,所述送风孔板与所述库房滑动连接,所述送风孔板通过上下移动调整所述送风稳压层的总高度。
[0008]进一步的,还包括送风管和回风管,所述送风管连通所述进风口,所述回风管连通所述回风通道。
[000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库房包括多块内层板、多块外层板、多块顶板,所述内层板围成顶部开口的腔室,每块所述内层板的外侧对应间隔设置一块所述外层板,所述内层板的顶端连接所述外层板的顶端,所述顶板的底端连接所述内层板和/或所述外层板的顶端,所述顶板环绕所述开口设置,所有所述顶板的顶端向所述库房的中央倾斜并围成所述进风口,所述送风孔板设置在所述内层板上。
[00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内层板上设有导轨,所述导轨竖直设置,所述送风孔板安装在所述导轨上。
[00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腔室呈立方体状,所述送风稳压层呈梯台状。
[00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内层板上设有回风入口,所述外层板上设有连通回风管的出风口。
[0013]送风装置的调节方法,使用所述调节方法调整上文所述的送风装置中送风稳压层的总高度,优化所述送风装置的送风效果。
[0014]进一步的,调节方法包括步骤:
[0015]开启风机向送风装置送风,获取所述送风稳压层当前的总高度;
[0016]根据所述风机当前的风量、风量影响参数计算目标总高度;
[0017]根据所述目标总高度调整所述送风稳压层的总高度,优化所述送风装置的送风效果。
[0018]进一步的,根据所述风机当前的风量、风量影响参数计算目标总高度包括步骤:计算空气的运动粘度对所述送风孔板出风效果的第一影响参数、计算所述送风稳压层内部的横梁对所述送风孔板出风效果的第二影响参数、计算所述风机当前的风量下所述送风孔板的单位送风量;计算所述目标总高度,
[0019]进一步的,根据所述目标总高度调整所述送风稳压层的总高度包括步骤:判断所述目标总高度是否在预设范围内;若是,将所述目标总高度作为等效总高度代入高度换算模型中计算与等效总高度对应的总高度,并将所述送风稳压层当前的总高度调整为换算后的总高度;若否,将所述送风稳压层当前的总高度调整为所述预设范围的阈值。
[0020]进一步的,将所述送风稳压层当前的总高度调整为所述预设范围的阈值包括步骤:若所述目标总高度大于所述预设范围的最大阈值,将所述送风稳压层当前的总高度调整为所述最大阈值;若所述目标总高度小于所述预设范围的最小阈值,将所述送风稳压层当前的总高度调整为所述最小阈值。
[0021]进一步的,所述高度换算模型为所述送风稳压层的体积等于所述送风孔板的面积乘以所述送风稳压层的等效总高度。
[0022]与现有技术比较,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送风装置和传统的送风结构相比,冷风进入库房后能沿着倾斜状的顶部流入送风孔板的四周,从而均匀散布在送风孔板上,因此顶部呈坡屋顶状的库房能使送风更加均匀。同时,送风孔板是可以移动的,因此使用时能根据库房内的负荷和风机的风量来调整送风稳压层的高度,使送风更加均匀。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送风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送风稳压层的总高度的调节流程;
[0026]1、顶板;2、内层板;3、外层板;4、进风口;5、回风入口;6、出风口;7、回风通道;8、送风孔板;9、送风管;10、回风管;11、导轨;12、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8]在传统的送风结构的设计中,大多数都是采用送风孔板、上送侧回的结构和方法实现均匀送风。但是,传统的送风结构基本上都是固定的,而安装在冷库顶部的送风孔板与冷库顶板之间形成的送风稳压层的总高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冷库射流在送风孔板的孔口处的动压和静压的转换过程。因此,传统的送风结构中送风稳压层的总高度无法调节会影响到整个冷库无法根据不同的负荷、风量调节冷库内部气流的射流速度和冷库内气体温度的均匀程度,进而导致冷库内部的送风效果不佳。同时,传统的冷库的顶部是采用平顶的设计,这样的设计会导致冷库的送风不够均匀,从而导致冷库内部的送风效果不佳。
[0029]因此,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传统的送风结构的送风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送风装置及送风装置的调节方法,其中送风装置包括:
[0030]库房,库房的顶部设有进风口,进风口的下方设有送风孔板,送风孔板和进风口之间形成送风稳压层,库房的顶部呈坡屋顶状,且送风孔板能上下移动从而调整送风稳压层的总高度。
[0031]综上可知,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送风装置和传统的送风结构相比,冷风进入库房后能沿着倾斜状的顶部流入送风孔板的四周,从而均匀散布在送风孔板上,因此顶部呈坡屋顶状的库房能使送风更加均匀。同时,送风孔板是可以移动的,因此使用时能根据库房内的负荷和风机的风量来调整送风稳压层的高度,使送风更加均匀。
[0032]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及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送风装置,包括库房,所述库房的顶部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的下方设有送风孔板,所述送风孔板和所述进风口之间形成送风稳压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库房的顶部呈坡屋顶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库房的内壁和外壁之间留有间隙形成回风通道。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孔板与所述库房滑动连接,所述送风孔板通过上下移动调整所述送风稳压层的总高度。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送风管和回风管,所述送风管连通所述进风口,所述回风管连通所述回风通道。5.如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库房包括多块内层板、多块外层板、多块顶板,所述内层板围成顶部开口的腔室,每块所述内层板的外侧对应间隔设置一块所述外层板,所述内层板的顶端连接所述外层板的顶端,所述顶板的底端连接所述内层板和/或所述外层板的顶端,所述顶板环绕所述开口设置,所有所述顶板的顶端向所述库房的中央倾斜并围成所述进风口,所述送风孔板设置在所述内层板上。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板上设有导轨,所述导轨竖直设置,所述送风孔板安装在所述导轨上。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呈立方体状,所述送风稳压层呈梯台状。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板上设有回风入口,所述外层板上设有连通回风管的出风口。9.送风装置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所述调节方法调整如权利要求1

8任意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的送风稳压层的总高度,优化所述送风装置的送风效果。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送风装置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锐张少勇许敏杨杰陈智捷雷创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