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烫熏香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5558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烫熏香炉,一种防烫熏香炉,其结构包括外壳、上盖、内壳,所述上盖设于外壳的上端,所述外壳包括外壳弧形外壁、内连接架、固定凸起,所述内连接架为圆柱形结构,所述内连接架设于外壳弧形外壁的内部,并且内连接架其上端向外弯折并连接与外壳弧形外壁的内壁上,所述内连接架的上端连接于外壳弧形外壁的上部三分之一的区域内,使用的过程中,流经外壳弧形外壁的空气均为冷空气,可以有效的避免了拿熏香炉被烫到的情况,不管是使用中还是其他情况都可以随时拿起,拆卸时也一样,只需要握住内壳底座和外壳弧形外壁转动即可;设有防烫片,即使长时间使用之后防烫把手也不会变烫,提高了换香的便利性,不需要等把手冷却。把手冷却。把手冷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烫熏香炉


[0001]本技术涉及熏香炉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烫熏香炉。

技术介绍

[0002]当前,中国专利号:CN201821417441.1公开了一种吊挂式熏香炉,其龙门吊架固定在环形支座上,吊架挂环固定在龙门吊架的上端横梁上,炉体吊环通过悬吊绳索和上熏香炉体连接,炉体吊环挂在吊架挂环上,悬吊绳索上端连接在炉体吊环上,悬吊绳索下端连接在上熏香炉体的绳索连接凸边上,上熏香炉体的炉顶壁和炉侧壁上设置有熏香孔,上熏香炉体下端的下炉体安装口内壁上成型有下炉体定位边,下炉体定位边上开设有一对对称的下炉体装入槽口,下熏香炉体外壁上朝外延伸凸出有一对对称的卡装凸耳,下熏香炉体通过卡装凸耳从下炉体装入槽口卡入再转动支撑在下炉体定位边上实现安装连接在上熏香炉体下端;结构形式新颖、可满足不同消费者对于熏香炉的结构形式有不同的选择需求。但是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存在着使用时容易烫伤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防烫熏香炉,其解决使用时容易烫伤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防烫熏香炉,其结构包括外壳、上盖、内壳,所述上盖设于外壳的上端,所述外壳包括外壳弧形外壁、内连接架、固定凸起,所述内连接架为圆柱形结构,所述内连接架设于外壳弧形外壁的内部,并且内连接架其上端向外弯折并连接与外壳弧形外壁的内壁上,所述内连接架的上端连接于外壳弧形外壁的上部三分之一的区域内,所述内连接架的内侧的下端设置卡块,所述内壳包括内壳侧壁、内壳底座、内壳卡块,所述内壳侧壁与内壳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内壳底座的底面比外壳弧形外壁的最低端低2

5mm,所述内壳侧壁设于外壳弧形外壁、内连接架之间,所述内壳卡块与固定凸起卡置。
[0005]进一步的,所述内壳卡块的下端与内壳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内壳卡块的上部设有向外的上下两个凸起块,所述固定凸起卡设于两个凸起块之间。
[0006]进一步的,所述内壳卡块设置2

6个,所述固定凸起的数量和位置与内壳卡块的数量和位置相匹配。
[0007]进一步的,所述上盖包括上盖把手、上盖主体,所述上盖把手为弧形结构,所述上盖把手固定设于上盖主体上方,所述上盖主体上设有多个通孔。
[0008]进一步的,所述内壳的内部设有香薰斗,所述香薰斗包括盛放主体、连接杆、防烫片、防烫把手,所述盛放主体为圆柱形结构,所述盛放主体的高度为1

4cm,所述盛放主体为空心结构,所述盛放主体的一侧与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上端设有防烫把手,所述防烫把手为硅胶材质,所述防烫把手的下方设置防烫片。
[0009]进一步的,所述防烫片与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防烫片的倾斜度为45

70
°
,所述防
烫片聚氨酯塑料片。
[0010]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防烫熏香炉通过设置外壳和内壳两个支撑结构改进了使用时容易烫伤的情况,使用过程中,空气从通过外壳和内壳之间的通道先向上运动,之后再向下运动到香薰斗处参与燃烧,之后热的空气从上方的上盖的通孔排出,使用的过程中,流经外壳弧形外壁的空气均为冷空气,可以有效的避免了拿熏香炉被烫到的情况,不管是使用中还是其他情况都可以随时拿起,拆卸时也一样,只需要握住内壳底座和外壳弧形外壁转动即可;进一步的,设有防烫片,即使长时间使用之后防烫把手也不会变烫,提高了换香的便利性,不需要等把手冷却。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3]图3是本技术的气流方向示意图。
[0014]图中:1、外壳;2、上盖;3、内壳;4、香薰斗;11、外壳弧形外壁;12、内连接架;13、固定凸起;21、上盖把手;22、上盖主体;23、通孔;31、内壳侧壁;32、内壳底座;33、内壳卡块;41、盛放主体;42、连接杆;43、防烫片;44、防烫把手;5、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15]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6]参考图1

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防烫熏香炉,其结构包括外壳1、上盖2、内壳3,所述上盖2设于外壳1的上端,所述外壳1包括外壳弧形外壁11、内连接架12、固定凸起13,所述内连接架12为圆柱形结构,所述内连接架12设于外壳弧形外壁11的内部,并且内连接架12其上端向外弯折并连接与外壳弧形外壁11的内壁上,所述内连接架12的上端连接于外壳弧形外壁11的上部三分之一的区域内,所述内连接架12的内侧的下端设置卡块。
[0017]所述内壳3包括内壳侧壁31、内壳底座32、内壳卡块33,所述内壳侧壁31与内壳底座32固定连接,所述内壳底座32的底面比外壳弧形外壁11的最低端低2

5mm,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壳底座32的底面比外壳弧形外壁11的最低端低3mm,所述内壳侧壁31设于外壳弧形外壁11、内连接架12之间,所述内壳卡块33与固定凸起13卡置,所述内壳卡块33的下端与内壳底座3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内壳卡块33的上部设有向外的上下两个凸起块,所述固定凸起13卡设于两个凸起块之间,所述内壳卡块33设置4个,所述固定凸起13的数量和位置与内壳卡块33的数量和位置相匹配。
[0018]所述上盖2包括上盖把手21、上盖主体22,所述上盖把手21为弧形结构,所述上盖把手21固定设于上盖主体22上方,所述上盖主体22上设有多个通孔23。
[0019]所述内壳3的内部设有香薰斗4,所述香薰斗4包括盛放主体41、连接杆42、防烫片43、防烫把手44,所述盛放主体41为圆柱形结构,所述盛放主体41的高度为2cm,所述盛放主体41为空心结构,盛放主体41的侧壁上还设有直径1mm的进气孔(图中未示出),所述盛放主体41的一侧与连接杆42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42的上端设有防烫把手44,所述防烫把手44为硅胶材质,所述防烫把手44的下方设置防烫片43。
[0020]所述防烫片43与连接杆42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防烫片43的倾斜度为60
°

所述防烫片43聚氨酯塑料片。
[0021]使用过程中,气流方向如图3中所示,空气从通过外壳1和内壳3之间的通道5先向上运动,之后再向下运动到香薰斗4处参与燃烧,之后热的空气从上方的上盖2的通孔23排出,使用的过程中,流经外壳弧形外壁11的空气均为冷空气,可以有效的避免了拿熏香炉被烫到的情况,不管是使用中还是其他情况都可以随时拿起,拆卸时也一样,只需要握住内壳底座32和外壳弧形外壁11转动即可;进一步的,设有防烫片43,即使长时间使用之后防烫把手44也不会变烫,提高了换香的便利性,不需要等把手冷却。
[0022]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烫熏香炉,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外壳、上盖、内壳,所述上盖设于外壳的上端,所述外壳包括外壳弧形外壁、内连接架、固定凸起,所述内连接架为圆柱形结构,所述内连接架设于外壳弧形外壁的内部,并且内连接架其上端向外弯折并连接与外壳弧形外壁的内壁上,所述内连接架的上端连接于外壳弧形外壁的上部三分之一的区域内,所述内连接架的内侧的下端设置卡块,所述内壳包括内壳侧壁、内壳底座、内壳卡块,所述内壳侧壁与内壳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内壳底座的底面比外壳弧形外壁的最低端低2

5mm,所述内壳侧壁设于外壳弧形外壁、内连接架之间,所述内壳卡块与固定凸起卡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烫熏香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卡块的下端与内壳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内壳卡块的上部设有向外的上下两个凸起块,所述固定凸起卡设于两个凸起块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烫熏香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卡块设置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仲森
申请(专利权)人:永春信合香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