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温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絮凝注浆结合真空预压地基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75452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絮凝注浆结合真空预压地基处理方法,包括向土体中注入絮凝剂后插入竖向排水板进行真空预压抽排,所述絮凝剂通过注浆管向注浆孔中注入,将所述注浆管打设至处理区的底部,通过向上提拉注浆管将絮凝剂从下向上均匀注入处理区的软土中,所述注浆管包括柱形的内腔,单位高度的注浆孔注入的絮凝剂的体积与单位高度的注浆管内腔的容积相等,在注浆管提拉过程中,所述注浆管中的絮凝剂的液面与相对土体表面静止的标记平齐,以这样的方式使得单位高度的注浆孔中注入的絮凝剂相等或接近相等。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在注浆孔的单位高度上注入等量的絮凝剂,使得絮凝剂在处理区的高度方向分布均匀,具有更好的絮凝处理效果,从而提高真空预压处理的效果。真空预压处理的效果。真空预压处理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絮凝注浆结合真空预压地基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絮凝注浆结合真空预压地基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专利文献CN113322958A公开了一种现场注浆系统以及真空预压联合注浆絮凝淤泥加固的方法以及专利文献CN104674785A公开了一种絮凝联合真空预压处理吹填土地基的方法,均采用了在软土,如淤泥等处理上采用了注入絮凝剂,进行絮凝处理后,使得固液容易分离,颗粒加速聚集沉淀从而使得后期的真空预压处理效果更为明显。在絮凝注浆结合真空预压处理技术中,提高处理效果的一种方式是使的絮凝剂在软土中均匀分布,传统的方法包括在吹填的淤泥池中进行搅拌,该方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通常用于人工吹填的高流动性淤泥处理,对于部分上部土层承载力较高,下部为较软的淤泥并不适用,此外还包括向竖向排水板反向加压注入絮凝剂,或在注浆管的表面设置细孔向外注入絮凝剂。
[0003]不足的是,传统的注入絮凝剂的方法并不能准确的使软土中的絮凝剂较为均匀地分布,从而使得絮凝剂的絮凝处理并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较为准确地将絮凝剂均匀注入软土处理区的方法。
[0005]在高度方向上,根据单个注浆孔的絮凝剂的设计用量,定制容腔具有特定底面积的柱形注浆管,使得单位高度注入的絮凝剂与单位高度的容腔的容积一致,从下向上注入絮凝剂,通过控制注浆管提拉的速度与注浆管液面下降的速度相同使得在高度方向上注入的絮凝剂相等。在横向上采用合理设置注浆点,并利用高压注浆的方式使得絮凝剂在横向上充分扩散。具体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絮凝注浆结合真空预压地基处理方法,包括向土体中注入絮凝剂后插入竖向排水板进行真空预压抽排,所述絮凝剂通过注浆管向注浆孔中注入,将所述注浆管打设至处理区的底部,通过向上提拉注浆管将絮凝剂从下向上均匀注入处理区的软土中,所述注浆管包括柱形的内腔,单位高度的注浆孔注入的絮凝剂的体积与单位高度的注浆管内腔的容积相等,在注浆管提拉过程中,所述注浆管中的絮凝剂的液面相对注浆管的下降速度与注浆管向上提拉的速度相等,以这样的方式使得单位高度的注浆孔中注入的絮凝剂相等或接近相等。
[0006]进一步的,还包括相对土体表面静止的标记,在注浆管提拉过程中,所述注浆管中絮凝剂的液面与标记保持平齐。
[0007]进一步的,上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1)对处理区地面进行处理后,向规划的注浆点打设注浆管;
[0009](2)注浆管进入预定深度后,将絮凝剂注入注浆管中,使得注浆管中絮凝剂的液面与所述标记平齐;
[0010](3)将高压注浆装置与注浆管连接,向上提拉注浆管并同时向注浆孔注入絮凝剂,调整所述注浆管向上的移动速度或注浆管的压力使得注浆管中的液面与标记保持平齐;
[0011](4)处理区的注浆点完成注浆絮凝处理后,向处理区软土中插入竖向排水板,在处理区表面覆盖密封膜,将排水板与排水管和真空泵连接进行真空抽排。
[0012]进一步的,所述高压注浆装置包括轨道和沿轨道移动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用于竖直固定注浆管使得注浆管竖直向下打设。
[0013]进一步的,所述注浆管露出地面部分套接标记管,所述标记管上设有所述标记,所述标记管与轨道通过连接杆固定,所述注浆管可相对标记管移动。
[0014]进一步的,所述轨道上设有用于观测液面和标记的摄像机,所述摄像机与显示装置连接。
[0015]进一步的,所述注浆管包括储液管和设在储液管外侧的金属保护管,所述储液管高于金属保护管,所述储液管高于金属保护管部分由透明材料制成,所述储液管的下端设有注浆口,所述金属保护管设有与注浆口配合的注浆窗。
[0016]进一步的,所述注浆管包括锥形头,锥形头设有卡环,所述卡环套接在金属保护管的下端,所述金属保护管的下端内侧设有与锥形头卡环配合的凹槽和限位部,所述锥形头还设有保护环和阻力面,所述保护环套接在金属保护管下端的外侧用于注浆管向土体中打设时防止泥浆进入金属保护管的注浆窗内。
[0017]进一步的,所述注浆管上设有与高压注浆装置的液罐可拆卸连接的注液口,所述高压注浆装置包括T形梁,所述T形梁设有多个提供高压的接口,所述轨道水平方向上设有与接口匹配的多个固定部,每个接口与一个注浆管可拆卸连接,以这样的方式使得所述高压装置一次可对多个注浆点进行絮凝剂的注浆作业。
[0018]进一步的,所述竖向排水板在注浆孔的原位打设或按正三角形或正六边形的方式布设。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0](1)不同高度的软土内部具有不同的压力,深度越大土体的压力越大,使得不同深度的土体与注浆管的压力差处于变化状态,难以准确控制注入的絮凝剂量,本专利技术的单位高度的注浆孔注入的絮凝剂的体积与单位高度的注浆管内腔的容积相等,并通过提拉注浆管从下向上注入絮凝剂,在注浆过程中,注浆管的提拉上升速度和液面的下降速度相等,使得相同高度的软土层注入了等量的絮凝剂,从而解决了高度方向上由于土体内部的压力差异导致不同高度上的注浆量难以均匀分布的问题。
[0021](2)本专利技术的特定实施例中,注浆管上设有注液口,液罐通过注液口向注浆管内注入搅拌后的絮凝剂至标记位置,高压注浆装置包括T形梁,T形梁设有多个用于与注浆管和增压装置连接为注浆管增压的可拆卸接口,轨道水平方向上设有横梁,横梁上设有与接口匹配的多个固定部,每个接口与一个注浆管可拆卸连接,以这样的方式使得高压装置一次可同时在多个注浆点打设多个注浆管进行絮凝剂的注浆作业。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0024]图3为注浆管的锥形头示意图;
[0025]图4为一次进行多个注浆管打设的示意图;
[0026]图5为竖向排水板原位打设的示意图;
[0027]图6为絮凝处理后真空预压抽排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1、竖向排水板;2、真空泵;3、注浆管;301、金属保护管;302、储液管;303、内腔;304、注浆口;305、注浆窗;306、锥形头;307、卡环;308、凹槽;309、限位部;310、保护环;311、阻力面;312、注液口;4、注浆孔;5、处理区;6、标记管;601、标记线;602、刻度线;7、高压注浆装置;8、液压装置;9、轨道;10、固定部;11、摄像机;12、液罐;121、控制阀;122、管道;13、T形梁;14、增压装置;15、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实现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0030]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絮凝注浆结合真空预压地基处理方法,包括向土体中注入絮凝剂后插入竖向排水板1进行真空预压抽排,絮凝剂通过注浆管3向注浆孔4中注入,将注浆管3打设至处理区5的底部,通过向上提拉注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絮凝注浆结合真空预压地基处理方法,包括向土体中注入絮凝剂后插入竖向排水板进行真空预压抽排,所述絮凝剂通过注浆管向注浆孔中注入,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注浆管打设至处理区的底部,通过向上提拉注浆管将絮凝剂从下向上均匀注入处理区的软土中,所述注浆管包括柱形的内腔,单位高度的注浆孔注入的絮凝剂的体积与单位高度的注浆管内腔的容积相等,在注浆管提拉过程中,所述注浆管中的絮凝剂的液面相对注浆管的下降速度与注浆管向上提拉的速度相等,以这样的方式使得单位高度的注浆孔中注入的絮凝剂相等或接近相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絮凝注浆结合真空预压地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相对土体表面静止的标记,在注浆管提拉过程中,所述注浆管中絮凝剂的液面与标记保持平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絮凝注浆结合真空预压地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对处理区地面进行处理后,向规划的注浆点打设注浆管;(2)注浆管进入预定深度后,将絮凝剂注入注浆管中,使得注浆管中絮凝剂的液面与所述标记平齐;(3)将高压注浆装置与注浆管连接,向上提拉注浆管并同时向注浆孔注入絮凝剂,调整所述注浆管向上的移动速度或注浆管的压力使得注浆管中的液面与标记保持平齐;(4)处理区的注浆点完成注浆絮凝处理后,向处理区软土中插入竖向排水板,在处理区表面覆盖密封膜,将排水板与排水管和真空泵连接进行真空抽排。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絮凝注浆结合真空预压地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注浆装置包括轨道和沿轨道移动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用于竖直固定注浆管使得注浆管竖直向下打设。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絮凝注浆结合真空预压地基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符洪涛王军倪俊峰袁国辉吕有畅邱韩金锦强金亚伟高紫阳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