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黄移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75199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大黄移栽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由下向上顺次设置有多孔板、蓄水层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用于放置移栽盆的放置孔,所述移栽盆的底面设置有透水孔,所述移栽盆插入所述放置孔内,所述移栽盆的底面贴合或埋入所述蓄水层,所述多孔板上部贴合所述蓄水层,下部与所述箱体的内底面具有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箱体内设置有放置移栽盆的支撑板,便于移栽盆移出箱体进行移栽种植,在移栽盆的底部设置有蓄水层,通过蓄水层能够蓄积水分,并通过移栽盆底部设置的透水孔连通移栽盆内土壤环境,能够为秧苗的培养种植提供事宜的湿度环境。宜的湿度环境。宜的湿度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黄移栽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大黄种植
,特别是涉及一种大黄移栽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大黄为蓼科大黄属植物,是常用大宗药材,以干燥根及根茎入药,是泄实热、通大便、破积滞、下瘀血的良药,是大黄清胃丸、牛黄上清丸、牛黄清火丸、牛黄解毒丸、百顺丸、清宁丸、黄连上清丸、黄连清胃丸等几十种中成药的重要原料,目前,低度大黄酒、大黄饮料、大黄减肥药在市场上十分走俏,长期以来,大黄除国内使用外,一直是重要的出口商品,长期以来,药用大黄一直为一种野生植物,近些年来虽然有人零星种植,但都是粗放型的,一是产量低,二是成品质量参差不齐,三是由于长期药材价格较低,人工种植比较效益差。
[0003]目前大黄种植通常以直播和育苗移栽两种方式为主,直播存在种子用量大,出苗率较差的缺陷;育苗移栽通常需要用到育苗容器及移栽盘,但是,现有的育苗容器在进行移栽时存在很大不便,需要借助工具才能将秧苗取出,这样容易导致秧苗损坏,影响成活率。
[0004]授权公告号为CN 210694895 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大黄种植用移栽装置,通过支撑座和支柱的设置,可对栽培架的底部进行支撑和固定,在育苗过程中需要移栽时,可通过把手将固定框的一端从卡槽内部移出,随后可将固定框整体从栽培架内部移出,再次将内部的移栽盘手动取出,可将放置槽内部的秧苗移出进行移栽;但是,该方案并没有明确记载秧苗如何在放置槽内放置,而为了保持秧苗的生长环境,如果直接埋入土壤砂石层内,在取出时仍有可能将秧苗损坏。
[0005]授权公告号为CN 214014994 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大黄种植用可多排同步提取的移栽装置,包括支架,支架底部中心处设有若干个移动装载装置,移动装载装置包括伸缩液压缸,伸缩液压缸的顶部与支架的底部连接固定,伸缩液压缸的底部设有固定板,固定板的底部两端分别设有电机与轴承支撑座,电机靠近轴承支撑座一侧输出端设有转动杆,转动杆外表面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外螺纹与第二外螺纹,该方案通过第一外螺纹与第二外螺纹螺纹方向相反的设计,使得电机带动转动杆转动时,螺母连接件一与螺母连接件二向两个相反的方向移动,从而完成移栽盆架一与移栽盆架二分离动作,刚方案虽然能够实现自动分离移栽盆架的作用,但是,移栽盆架内的秧苗所处的生长环境是否能达到培养需求并不确定,或需要人工降秧苗移入移栽盆架内造成费时费力。
[0006]因此,如何能够方便移出秧苗并在培养装置内保持良好的土壤环境是提高秧苗成活率的关键因素和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黄移栽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在箱体内设置有放置移栽盆的支撑板,便于移栽盆移出箱体进行移栽种植,在移栽盆的底部设置有蓄水层,通过蓄水层能够蓄积水分,并通过移栽盆底部设置的透水孔连通移栽盆内土壤环境,能够为秧苗的培养种植提供适宜的湿度环境。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9]本技术提供一种大黄移栽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由下向上顺次设置有多孔板、蓄水层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用于放置移栽盆的放置孔,所述移栽盆的底面设置有透水孔,所述移栽盆插入所述放置孔内,所述移栽盆的底面贴合或埋入所述蓄水层,所述多孔板上部贴合所述蓄水层,下部与所述箱体的内底面具有间隙。
[0010]优选地,所述移栽盆包括竖向分体的分体盆,所述分体盆通过啮合部啮合连接并组合成整体的所述移栽盆,组合后的所述移栽盆外径侧卡放在所述放置孔内,各所述分体盆的顶部均设置有凸缘,所述凸缘与所述支撑板之间具有手部深入的间隙。
[0011]优选地,所述箱体的底部或侧部设置有排水口。
[0012]优选地,所述箱体的顶部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提手。
[0013]优选地,所述啮合部采用锯齿结构。
[0014]优选地,所述支撑板上均匀分布设置有多个所述放置孔。
[0015]优选地,所述支撑板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提手,所述第二提手竖向向上延伸出所述箱体。
[0016]优选地,所述多孔板与所述箱体的内底面之间具有间隙。
[0017]优选地,所述箱体的内壁向内径侧延伸形成环向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用于支撑所述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部用于支撑所述多孔板。
[0018]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0019](1)本技术在箱体内设置有放置移栽盆的支撑板,便于移栽盆移出箱体进行移栽种植,在移栽盆的底部设置有蓄水层,通过蓄水层能够蓄积水分,并通过移栽盆底部设置的透水孔连通移栽盆内土壤环境,能够为秧苗的培养种植提供适宜的湿度环境;
[0020](2)本技术移栽盆通过分体盆啮合连接,卡入放置孔内形成能够栽培秧苗的整体移栽盆,在分体盆的顶部设置有凸缘,能够利用凸缘将移栽盆由放置孔内方便取出,在取出后通过分离分体盆可以将秧苗连同土壤一同移栽到所需求种植的场地,能够保证秧苗的完整性,避免在移栽的过程中秧苗受损;
[0021](3)本技术在支撑板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提手,能够利用第二提手将支撑板整体拉出箱体,从而能够同时将多个移栽盆移出箱体,便于对多个移栽盆同步处理;
[0022](4)本技术通过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设置能够固定支撑板和多孔板的位置,进而形成对于移栽盆和蓄水层的支撑,保证移栽盆和蓄水层之间的位置关系,同时,在蓄水层下部设置多孔板能够避免蓄水层蓄积过多的水分,保证合适的湿度环境。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俯视图;
[0026]图3为图2的A

A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图2的B

B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为本技术移栽盆结构示意图;
[0029]其中,1、箱体;11、排水口;12、第一提手;13、第一支撑部; 14、第二支撑部;2、支撑板;21、放置孔;22、第二提手;3、移栽盆;31、透水孔;32、凸缘;33、啮合部;4、蓄水层;5、多孔板; 51、渗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黄移栽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在箱体内设置有放置移栽盆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黄移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由下向上顺次设置有多孔板、蓄水层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用于放置移栽盆的放置孔,所述移栽盆的底面设置有透水孔,所述移栽盆插入所述放置孔内,所述移栽盆的底面贴合或埋入所述蓄水层,所述多孔板上部贴合所述蓄水层,下部与所述箱体的内底面具有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黄移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栽盆包括竖向分体的分体盆,所述分体盆通过啮合部啮合连接并组合成整体的所述移栽盆,组合后的所述移栽盆外径侧卡放在所述放置孔内,各所述分体盆的顶部均设置有凸缘,所述凸缘与所述支撑板之间具有手部深入的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黄移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底部或侧部设置有排水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黄移栽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美蓉李晓蓉王宏霞漆永红丁文姣陶海霞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畜草与绿色农业研究所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