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心电监护仪导联线整理器,包括盒体、转动件及驱动件;盒体包括N个安装孔,每一安装孔一端形成第一开口,每一安装孔另一端形成第二开口,盒体侧部一侧设置N个第一穿孔,盒体侧部另一侧设置N个第二穿孔,每一第二穿孔与一第一穿孔对应,盒体侧部设置第一定位结构;转动件设置为N个,每一转动件设置在一第一开口上,转动件上设置用于固定一导联线的固定机构;驱动件设置为N个,每一驱动件设置在一第二开口上,每一驱动件与一转动件连接并驱使该转动件连同该转动件上的固定机构转动,每一驱动件上设置与第一定位结构配合的第二定位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将多根导联线分别进行收纳,使得不同的导联线不易缠绕在一起。使得不同的导联线不易缠绕在一起。使得不同的导联线不易缠绕在一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心电监护仪导联线整理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具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心电监护仪导联线整理器。
技术介绍
[0002]心电监护是监测心脏电活动以及血压、呼吸、氧饱和的一种手段,普通心电图只能简单观察当时短暂的心电活动情况,不能对心电的连续持续活动进行监测。心电监护则弥补了心电图时间短暂的缺陷。心电监护是一种无创的检测方法,可以适时的观察病情,提供有价值的心电活动、血压情况、呼吸以及氧饱和的情况,适用于有心电活动异常的患者。
[0003]心电监护仪通常连接有多根导联线,如常见的心电监护仪连接有五导联线或者三导联线,每一导联线与一电极片连接,使用时将不同电极片贴于病人不同部位,以准确地反应心律失常的性质,检测心率、心肌供血、血氧饱和度等重要指标,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0004]传统的心电监护仪连接多根导联线后,不同的导联线容易缠绕在一起,同时,导联线的长度较长,使用时,导联线易与地面接触,从而使路过的人易踩坏导联线,且路过的人人存在被地面的导联线绊倒的情形。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心电监护仪导联线整理器,其能将多根导联线分别进行收纳,使得不同的导联线不易缠绕在一起。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心电监护仪导联线整理器,包括盒体、转动件及驱动件;
[0007]盒体包括N个安装孔,每一安装孔一端形成第一开口,每一安装孔另一端形成第二开口,盒体侧部一侧设置N个第一穿孔,盒体侧部另一侧设置N个第二穿孔,每一第二穿孔与一第一穿孔对应,盒体侧部设置第一定位结构;
[0008]转动件设置为N个,每一转动件设置在一第一开口上,转动件上设置用于固定一导联线的固定机构;
[0009]驱动件设置为N个,每一驱动件设置在一第二开口上,每一驱动件与一转动件连接并驱使该转动件连同该转动件上的固定机构转动,每一驱动件上设置与第一定位结构配合的第二定位结构;
[0010]其中,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0011]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心电监护仪导联线整理器,在安装时,先将多个转动件分别设置在不同的第一开口上,然后将其中一导联线从一第一穿孔穿入,从一第二穿孔穿出,并将该导联线固定在该转动件的固定机构上,接着将另一导联线从另一第一穿孔穿入,从另一第二穿孔穿出,并将该导联线固定在该转动件的固定机构上,重复上述步骤而将多根导联线固定在不同的固定机构上,最后,将不同驱动件设置在不同的第二开口上,并
与不同的转动件连接。收纳时,施力于一驱动件,以驱使该驱动件转动,该驱动件转动带动一转动件转动,由于一导联线固定在该转动件的固定机构上,该转动件转动时,驱使该导联线缠绕在固定机构上,从而将该导联线收纳。施力于另一驱动件,以使另一导联线收纳。将多根导联线收纳至合适长度后,第一定位结构与第二定位结构配合,从而防止驱动件转动。因此,本技术能将多根导联线分别进行收纳,使得不同的导联线不易缠绕在一起。
[0012]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心电监护仪导联线整理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0013]进一步,N等于3或者N等于5。
[0014]进一步,固定机构为固定柱,固定柱包括第一固定臂及第二固定臂,第一固定臂及第二固定臂之间形成供一导联线放置的放置槽。
[0015]进一步,第一固定臂及第二固定臂的外侧壁为弧形缠绕面。
[0016]进一步,第一固定臂及第二固定臂内侧壁设置内螺纹;驱动件上设置驱动杆,驱动杆设置外螺纹,驱动杆通过外螺纹及内螺纹与固定柱螺纹连接。
[0017]进一步,第一穿孔及第二穿孔为跑道形穿孔。
[0018]进一步,驱动件外端面设置旋钮。
[0019]进一步,第一定位结构为毛面,第二定位结构为勾面。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心电监护仪导联线整理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心电监护仪导联线整理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心电监护仪导联线整理器的分解图;
[0023]图4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转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驱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标号说明
[0026]盒体1、安装孔11、第二开口111、第一穿孔12;
[0027]转动件2、固定柱21、第一固定臂211、第二固定臂212、放置槽213、弧形缠绕面214、内螺纹215;
[0028]驱动件3、驱动杆31、外螺纹311、旋钮32;
[0029]第一定位结构4;
[0030]第二定位结构5;
[0031]导联线10;
[0032]心电监护仪20。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4]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心电监护仪导联线整理器,包括盒体
1、转动件2及驱动件3;盒体1包括N个安装孔11,每一安装孔11一端形成第一开口,每一安装孔11另一端形成第二开口111,盒体1侧部一侧设置N个第一穿孔12,盒体1侧部另一侧设置N个第二穿孔,每一第二穿孔与一第一穿孔12对应,盒体1侧部设置第一定位结构4。
[0035]转动件2设置为N个,每一转动件2设置在一第一开口上,转动件2上设置用于固定一导联线10的固定机构;驱动件3设置为N个,每一驱动件3设置在一第二开口111上,每一驱动件3与一转动件2连接并驱使该转动件2连同该转动件2上的固定机构转动,每一驱动件3上设置与第一定位结构4配合的第二定位结构5;其中,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0036]在安装时,先将多个转动件2分别设置在不同的第一开口上,然后将其中一导联线10从一第一穿孔12穿入,从一第二穿孔穿出,并将该导联线10固定在该转动件2的固定机构上,接着将另一导联线10从另一第一穿孔12穿入,从另一第二穿孔穿出,并将该导联线10固定在该转动件2的固定机构上,重复上述步骤而将多根导联线10固定在不同的固定机构上,最后,将不同驱动件3设置在不同的第二开口111上,并与不同的转动件2连接。收纳时,施力于一驱动件3,以驱使该驱动件3转动,该驱动件3转动带动一转动件2转动,由于一导联线10固定在该转动件2的固定机构上,该转动件2转动时,驱使该导联线10缠绕在固定机构上,从而将该导联线10收纳。施力于另一驱动件3,以使另一导联线10收纳。将多根导联线10收纳至合适长度后,第一定位结构4与第二定位结构5配合,从而防止驱动件3转动。因此,本技术能将多根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电监护仪导联线整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转动件及驱动件;盒体包括N个安装孔,每一安装孔一端形成第一开口,每一安装孔另一端形成第二开口,盒体侧部一侧设置N个第一穿孔,盒体侧部另一侧设置N个第二穿孔,每一第二穿孔与一第一穿孔对应,盒体侧部设置第一定位结构;转动件设置为N个,每一转动件设置在一第一开口上,转动件上设置用于固定一导联线的固定机构;驱动件设置为N个,每一驱动件设置在一第二开口上,每一驱动件与一转动件连接并驱使该转动件连同该转动件上的固定机构转动,每一驱动件上设置与第一定位结构配合的第二定位结构;其中,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电监护仪导联线整理器,其特征在于:N等于3或者N等于5。3.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燕婷,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