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信道干扰信号识别引导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748643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信道干扰信号识别引导系统及方法,包括步骤S100:接收目标检测区域内的所有可疑回波信号,对雷达设备在目标检测区域内是否受欺骗性干扰进行初步检验和排查;步骤S200:对所有可疑回波信号基于各自在二维平面上的分布信息进行欺骗式干扰的初步判断;步骤S300:分别找寻与各探测目标存在正相关固定伴随联系或者负相关固定伴随联系的指示性指标;步骤S400:将若干回波信号基于各自对应目标的指示性指标的伴随情况,进行欺骗式干扰影响的校验;步骤S500:对应获取雷达设备在接收到回波信号时的状态数据,基于雷达设备的状态数据获取干扰信号的影响范围,反馈并提醒操作人员调整雷达设备的检测参数。作人员调整雷达设备的检测参数。作人员调整雷达设备的检测参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信道干扰信号识别引导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雷达干扰信号识别
,具体为一种信道干扰信号识别引导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雷达干扰中存在一种欺骗式干扰,是指改变接收到的雷达回波信号的参数,或者制造虚假的目标回波,诱使接收到回波信号的雷达错误的理解或者使用该信号,进而达到扰乱雷达检测追踪目标的目的。
[0003]真实的雷达回波信号与虚假的雷达回波信号存在高度的相似性,这也是在区别真假雷达回波信号时的技术难点;但是,若是敌方有意在雷达侦察目标时增加欺骗干扰,那么其对雷达设备增加干扰时总是具备一些规律性的,因为敌方总是相让侦察雷达尽可能的多侦察到假信号,并且,真实的雷达回波信号与虚假的雷达回波信号在时域和频域上的信息维数是存在差异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信道干扰信号识别引导系统及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信道干扰信号识别引导方法,方法包括:
[0006]步骤S100:操控侦察车,利用侦察车上的雷达设备对目标检测区域进行可疑目标探测,接收目标检测区域内的所有可疑回波信号,基于雷达设备的状态数据对雷达设备在目标检测区域内是否受欺骗性干扰进行初步检验和排查;若初步检验和排查结果为雷达设备在目标检测区域内受到欺骗性干扰,转步骤S200;
[0007]步骤S200:对所有可疑回波信号基于各自在二维平面上的分布信息进行欺骗式干扰的初步判断,分别得到存在欺骗式干扰影响的回波信号和不存在欺骗式干扰影响的回波信号,转步骤S300;
[0008]步骤S300:对雷达设备历史探测数据进行分析,分别找寻与各探测目标存在正相关固定伴随联系或者负相关固定伴随联系的指示性指标;与各探测目标存在正相关固定伴随联系的指示性指标是指与探测目标之间相适配的特征环境指标;与各探测目标存在负相关固定伴随联系的指示性指标是指与探测目标之间不相适配的特征环境指标;
[0009]步骤S400:将步骤S200中检测出存在欺骗式干扰影响的若干回波信号进行处理识别,得到各回波信号对应的目标信息;目标信息包括目标类别信息、目标至雷达的距离信息、目标的径向速度信息、目标的方位信息、目标的高度信息;将若干回波信号基于各自对应目标的指示性指标的伴随情况,进行欺骗式干扰影响的校验;
[0010]步骤S500:将校验结果显示确实存在欺骗式干扰影响的回波信号进行汇集,对应获取雷达设备在接收到回波信号时的状态数据,基于雷达设备的状态数据获取干扰信号的
影响范围,反馈并提醒操作人员调整雷达设备的检测参数或者调整侦察车的侦察路径。
[0011]进一步的,步骤S100基于雷达设备的状态数据对雷达设备在目标检测区域内是否受欺骗性干扰进行初步检验和排查的过程包括:
[0012]步骤S101:获取雷达设备在目标检测区域内接收到的所有目标回波信号,将所有目标回波信号均视为可疑回波信号;将所有可疑回波信号按照回波接收时间进行排序,得到与回波接收时序集{t1,t2,

,t
n
}相对应的可疑回波信号排序集{S1,S2,

,S
n
};其中,S1,S2,

,S
n
分别表示雷达设备在t1,t2,

,t
n
接收时刻下,接收到的第1、2、

、n个可疑回波信号;计算雷达设备在目标检测区域内的平均目标检测率:
[0013][0014]步骤S102:分别对应获取侦察车上的雷达设备在得到第i个可疑回波信号时的状态数据US
i
;状态数据US
i
包括雷达设备接收到第i个可疑回波信号时雷达天线波束的扫描角信息、雷达设备接收到第i个可疑回波信号时侦察车的位置信息;分别获取在可疑回波信号排序集{S1,S2,

,S
n
}内,每相邻两个可疑回波信号之间对应的状态改变数据US
i

US
i
‑1;计算雷达设备在目标检测区域内的平均状态改变率:
[0015][0016]计算随着雷达平均设备检测状态改变得到的平均伴随目标检测率:
[0017]P3=P2/P1[0018]步骤S103:当得到的平均目标检测率P1大于系统预先设定的平均目标检测率阈值,且平均伴随目标检测率P3大于系统预先设定的平均伴随目标检测率阈值,判定初步检验和排查结果为,雷达设备在当前目标检测区域内受到欺骗性干扰;
[0019]上述引入平均目标检测率、平均状态改变率、平均伴随目标检测率是对雷达检测目标回波的环境进行初步分析;因为考虑到若是敌方有意在雷达侦察目标时增加欺骗干扰,那么其对雷达设备增加干扰时总是具备一些规律性的,因为敌方总是相让侦察雷达尽可能的多侦察到假信号,而这时,若是雷达在不断地改变检测状态的情况下,检测到目标回波的频率高,有两种可能性,第一种,雷达检测正确,当前雷达所处的检测环境中确实存在很多检测目标;第二种,雷达检测出现虚警率过高的现象,即当前雷达所处的检测环境中存在欺骗式干扰影响。
[0020]进一步的,步骤S200对所有可疑回波信号进行欺骗式干扰的初步判断过程包括:
[0021]步骤S201:分别获取雷达设备在目标检测区域内接收到的所有可疑回波信号,分别将每个可疑回波信号的信号数据点作为起点,分别将各可疑回波信号划分为若干长度等于雷达发射脉冲宽度的数据段;
[0022]步骤S202:分别计算在每个可疑回波信号内每个数据段中的信息维数x,分别计算在每个可疑回波信号内每个数据段的信号包络的信息维数y,获取两者之间的的差值R=y

x;从雷达设备的历史检测数据中,获取当目标回波单独存在,不存在干扰回波时得到的最大R值,记为R
max
,满足μ>R
max
,设置干扰检测门限μ;
[0023]步骤S203:当某一可疑回波信号R>μ,初步判定在某一可疑回波信号内存在欺骗式干扰;当某一可疑回波信号R≤μ,初步判定在某一可疑回波信号内不存在欺骗式干扰;
[0024]步骤S204:对所有可疑回波信号完成欺骗式干扰影响的初步判断,将所有可疑回波信号进行分类,分别得到存在欺骗式干扰影响的回波信号和不存在欺骗式干扰影响的回波信号;
[0025]上述步骤是利用欺骗式干扰与目标回波在信息维数上的差异进行区分,且是对步骤S100雷达是否受到欺骗式干扰判断的进一步的判断,提高对干扰识别的准确度;利用欺骗式干扰信号两个信息维数差值大,而噪声、目标回波两个信息维数差值小的特点进行判断分析是否存在欺骗式干扰。
[0026]进一步的,步骤S300对雷达设备历史探测数据进行分析,分别找寻与各探测目标存在正相关固定伴随联系或者负相关固定伴随联系的指示性指标的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信道干扰信号识别引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步骤S100:操控侦察车,利用侦察车上的雷达设备对目标检测区域进行可疑目标探测,接收所述目标检测区域内的所有可疑回波信号,基于雷达设备的状态数据对雷达设备在目标检测区域内是否受欺骗性干扰进行初步检验和排查;若初步检验和排查结果为雷达设备在目标检测区域内受到欺骗性干扰,转步骤S200;步骤S200:对所有可疑回波信号基于各自在二维平面上的分布信息进行欺骗式干扰的初步判断,分别得到存在欺骗式干扰影响的回波信号和不存在欺骗式干扰影响的回波信号,转步骤S300;步骤S300:对雷达设备历史探测数据进行分析,分别找寻与各探测目标存在正相关固定伴随联系或者负相关固定伴随联系的指示性指标;所述与各探测目标存在正相关固定伴随联系的指示性指标是指与探测目标之间相适配的特征环境指标;所述与各探测目标存在负相关固定伴随联系的指示性指标是指与探测目标之间不相适配的特征环境指标;步骤S400:将步骤S200中检测出存在欺骗式干扰影响的若干回波信号进行处理识别,得到各回波信号对应的目标信息;所述目标信息包括目标类别信息、目标至雷达的距离信息、目标的径向速度信息、目标的方位信息、目标的高度信息;将所述若干回波信号基于各自对应目标的指示性指标的伴随情况,进行欺骗式干扰影响的校验;步骤S500:将校验结果显示确实存在欺骗式干扰影响的回波信号进行汇集,对应获取雷达设备在接收到所述回波信号时的状态数据,基于所述雷达设备的状态数据获取干扰信号的影响范围,反馈并提醒操作人员调整雷达设备的检测参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信道干扰信号识别引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00基于雷达设备的状态数据对雷达设备在目标检测区域内是否受欺骗性干扰进行初步检验和排查的过程包括:步骤S101:获取雷达设备在所述目标检测区域内接收到的所有目标回波信号,将所述所有目标回波信号均视为可疑回波信号;将所有可疑回波信号按照回波接收时间进行排序,得到与回波接收时序集{t1,t2,

,t
n
}相对应的可疑回波信号排序集{S1,S2,

,S
n
};其中,S1,S2,

,S
n
分别表示雷达设备在t1,t2,

,t
n
接收时刻下,接收到的第1、2、

、n个可疑回波信号;计算雷达设备在所述目标检测区域内的平均目标检测率步骤S102:分别对应获取侦察车上的雷达设备在得到第i个可疑回波信号时的状态数据US
i
;所述状态数据US
i
包括雷达设备接收到第i个可疑回波信号时雷达天线波束的扫描角信息、雷达设备接收到第i个可疑回波信号时侦察车的位置信息;分别获取在可疑回波信号排序集{S1,S2,

,S
n
}内,每相邻两个可疑回波信号之间对应的状态改变数据US
i

US
i
‑1;计算雷达设备在所述目标检测区域内的平均状态改变率:计算随着雷达平均设备检测状态改变得到的平均伴随目标检测率:P3=P2/P1步骤S103:当得到的平均目标检测率P1大于系统预先设定的平均目标检测率阈值,且平均伴随目标检测率P3大于系统预先设定的平均伴随目标检测率阈值,判定初步检验和排查
结果为,雷达设备在当前目标检测区域内受到欺骗性干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信道干扰信号识别引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00对所有可疑回波信号进行欺骗式干扰的初步判断过程包括:步骤S201:分别获取雷达设备在目标检测区域内接收到的所有可疑回波信号,分别将每个可疑回波信号的信号数据点作为起点,分别将各可疑回波信号划分为若干长度等于雷达发射脉冲宽度的数据段;步骤S202:分别计算在每个可疑回波信号内每个数据段中的信息维数x,分别计算在每个可疑回波信号内每个数据段的信号包络的信息维数y,获取两者之间的的差值R=y

x;从雷达设备的历史检测数据中,获取当目标回波单独存在,不存在干扰回波时得到的最大R值,记为R
max
,满足μ>R
max
,设置干扰检测门限μ;步骤S203:当某一可疑回波信号R>μ,初步判定在所述某一可疑回波信号内存在欺骗式干扰;当某一可疑回波信号R≤μ,初步判定在所述某一可疑回波信号内不存在欺骗式干扰;步骤S204:对所述所有可疑回波信号完成欺骗式干扰影响的初步判断,将所述所有可疑回波信号进行分类,分别得到存在欺骗式干扰影响的回波信号和不存在欺骗式干扰影响的回波信号。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信道干扰信号识别引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00对雷达设备历史探测数据进行分析,分别找寻与各探测目标存在正相关固定伴随联系或者负相关固定伴随联系的指示性指标的过程包括:步骤S301:获取雷达设备历史探测出某目标a时的伴随特征环境指标;所述伴随特征环境指标包含项集{r1,r2,r3,r4,r5,};其中,r1为a所处的地势海拔范围;r2为与a处于距离阈值范围内的建筑设施属性;r3为与a处于距离阈值范围内的移动物属性;r4为a所处的区域地貌;r5为a所处的区域气候;步骤S302:在雷达设备历史探测记录中,将目标a与第j项伴随特征环境指标r
j
组合出现的情况为一种独立事例{a,r
j
};其中,r
j
∈{r1,r2,r3,r4,r5,};计算每一种独立事例{a,r
j
}出现的频率:其中,N{a,r
j
}表示目标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晃李继锋朱文明包学富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宇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