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框架式施工升降机基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4666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框架式施工升降机基础,该框架式基础包括筏板、独立柱、框架梁及顶板;在确定升降机基础区域后,将所述区域挖至原土标高浇筑叠层,在叠层浇筑筏板作为整个框架式施工升降机的基础,在筏板四角位置分别设立独立柱,独立柱的顶部设立框架梁,框架梁将四根独立梁进行连接形成稳定的支撑机构,同时框架梁的顶部与独立柱的顶部处于同一平面,在该平面浇筑施工顶板,顶板作为升降机的承载平台,该框架式基础根据升降机的载荷确定框架结构的受力,计算得到能满足受力要求的框架尺寸、配筋等参数,进而能有效保障施工升降机的安全性,避免因回填土质问题而发生危险状况,从而更好的保障施工升降机的运行,具备较好的使用效果。使用效果。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框架式施工升降机基础


[0001]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框架式基础,属于工程用承载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一种框架式施工升降机基础。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建设单位与施工总承包单位的合同的愈发严苛,部分建设单位将土方工程单独发包,在施工总承包管理过程中对于土方单位作业管理乏力,尤其在土方回填作业中,回填质量更是难以保障。
[0003]施工现场主楼开挖肥槽,施工升降机的布置往往设置在肥槽范围内,施工升降机基础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依赖于肥槽范围回填土的质量,如果肥槽范围回填土压实度不足,容易导致施工升降机沉降、倾斜,升降机安全性难以保证,以往为了保证升降机基础范围的回填质量,总承包单位会购买级配砂石回填以保证回填质量。但级配砂石价格昂贵,且建设单位往往不给单独计取费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肥槽底部设置基础,上部设施柱、梁、板框架结构作为升降机基础,保证升降机运行安全性,以解决现有的施工升降机基础安全性难以保障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框架式施工升降机基础。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框架式施工升降机基础包括:筏板、独立柱、框架梁及顶板;筏板与挖出的原土叠层接触作为整个框架式施工升降机的基础,在筏板的四角位置分别设立独立柱,在独立柱的顶部设立框架梁,框架梁将四根独立柱进行连接形成稳定的支撑机构,同时框架梁的顶部与独立柱的顶部处于同一平面,在这平面上浇筑施工顶板,顶板作为升降机的承载平台。r/>[0006]进一步的,确定升降机基础区域后,将所述区域挖至原土标高清理浮土,在承载面上采用等级为C30的混泥土进行浇筑,浇筑厚度为100mm作为叠层,在所述叠层上浇筑施工所述筏板;所述筏板采用等级为C30的混泥土进行浇筑,长为6500mm,宽为4000mm,厚度为400mm,所述筏板钢筋采用双层双向配筋,其中所述配筋的箍筋直径为φ16mm,布置间距为150mm;在所述筏板施工时采用木模板支设筏板边部,保证模板高度及垂直度。
[0007]进一步的,在所述筏板上表面的四角位置分别浇筑施工所述独立柱,所述独立柱位于所述筏板的边距为500mm;所述独立柱采用等级为C30的混泥土进行浇筑,长为500mm,宽为500mm,所述独立柱采用箍筋直径为φ8mm,加密区间距为100mm,非加密区间距为200mm;
[0008]横向主筋采用两根通长布置的钢筋,横向配筋直径为φ22mm,纵向主筋采用四根通长布置的钢筋,纵向钢筋直径为φ25mm;
[0009]在所述独立柱施工时,上部设置弯折,设立独立柱模板以保证垂直度、阴阳角方正
度,设立侧边斜撑,以保证独立柱模板的稳定性。
[0010]进一步的,在所述独立柱的顶端浇筑施工所述框架梁,包括前后位置的两根横向梁,以及左中右位置的三根纵向梁。所述框架梁前后位置的横向梁,长为4500mm,宽为300mm,厚度为700mm,采用箍筋直径为φ8mm,间距为200mm,全为四肢箍;梁上主筋包括上部钢筋和下部钢筋,均采用四根通长布置的直径为φ22mm的钢筋;梁腰中钢筋采用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直径为φ12mm;
[0011]所述框架梁左中右位置的纵向梁,长为2000mm,宽为300mm,厚度为600mm,采用箍筋直径为φ8mm,间距为200mm,全为四肢箍;梁上主筋包括上部钢筋和下部钢筋,均采用四根通长布置的直径为φ16mm的钢筋;梁腰中钢筋采用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直径为φ12mm。
[0012]进一步的,所述顶板采用等级为C30的混泥土进行浇筑,长为5500mm,宽为3000mm,厚度为300mm,所述顶板钢筋采用双层双向配筋,其中所述配筋的箍筋直径为φ14mm,布置间距为200mm。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此技术更新了传统肥槽换填的方式作为升降机基础的问题,解决了主楼肥槽开挖,采用换填形式造价高,安全性不能保证的难题。利用框架结构受力,使底部原土层承受荷载,上部回填土质量无要求。传统级配砂石换填,受限于回填质量的好坏,其结构稳定性不佳,不确定性较大,雨季等可能发生沉降,无法保证升降机的安全平稳运行。此技术,无需考虑回填土质量,保证升降机的安全性。因此,此技术与传统换填形式对比既创造经济效益又提高社会效益,同时鉴于建筑市场对于安全性的要求,本工法应用前景更加广阔。
附图说明
[00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6]在附图中: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去除顶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独立柱的配筋图;
[0020]图4为本技术施工演示图;
[0021]图中:1、筏板;2、独立柱;3、框架梁;31横向梁;32、纵向梁;4、顶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如图1

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框架式施工升降机基础包括筏板1、独立柱2、框架梁3及顶板4。其中,独立柱为4根分别位于筏板1的四角位置,用于连接顶板4及筏板1;在
独立柱4的侧边设立框架梁3,其中框架梁3共有5根,包括2根前后位置的横向梁31以及3根左中右位置的纵向梁32,框架梁3将四根独立柱进行连接以形成稳定的支撑机构,同时框架梁3的顶部与独立柱2的顶部处于同一平面,在这平面上浇筑施工顶板4,顶板4作为升降机的承载平台。
[0024]实施例1
[002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框架式升降机基础,该框架式基础根据升降机的载荷确定框架结构的受力,经过计算得到能满足受力要求的框架尺寸、配筋等参数。
[0026]筏板1采用等级为C30的混泥土进行浇筑,长为6500mm,宽为4000mm,厚度为400mm,筏板钢筋采用双层双向配筋,其中所述配筋的箍筋直径为φ16mm,布置间距为150mm;
[0027]如图3所述,独立柱2采用等级为C30的混泥土进行浇筑,长为500mm,宽为500mm,所述独立柱采用箍筋直径为φ8mm,加密区间距为100mm,非加密区间距为200mm;横向主筋采用两根通长布置的钢筋,横向配筋直径为φ22mm,纵向主筋采用四根通长布置的钢筋,纵向钢筋直径为φ25mm;在所述独立柱施工时,上部设置弯折,设立独立柱模板以保证垂直度、阴阳角方正度,设立侧边斜撑,以保证独立柱模板的稳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框架式施工升降机基础,其特征在于包括:筏板(1)、独立柱(2)、框架梁(3)及顶板(4);其中,独立柱(2)为4根分别位于筏板(1)的四角位置,用于连接顶板(4)及筏板(1);在独立柱(2)的侧边设立框架梁(3),其中框架梁(3)共有5根,包括前后位置的两根横向梁(31),以及左中右位置的三根纵向梁(32),所述框架梁(3)连接四根所述独立柱(2),并且所述框架梁(3)和四根所述独立柱(2)顶面处于同一平面,所述顶板(4)浇筑施工在所述框架梁(3)和所述四根独立柱(2)组成的平面上,所述顶板(4)用于承载升降机;所述筏板(1)采用等级为C30的混泥土进行浇筑,长为6500mm,宽为4000mm,厚度为400mm,所述筏板采用双层双向配筋,其中所述配筋的箍筋直径为φ16mm,布置间距为150mm;在所述筏板(1)施工时采用木模板支设筏板(1)的边部,保证木模板高度及垂直度;所述独立柱(2)采用等级为C30的混泥土进行浇筑,长为500mm,宽为500mm,所述独立柱(2)采用箍筋直径为φ8mm,加密区间距为100mm,非加密区间距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智渊刘长城马原驰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二局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