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控制穿刺深度的穿刺针套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4650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控制穿刺深度的穿刺针套环,其包括防护结构与安装结构;所述防护结构包括防护支架;所述安装结构包括第一安装架;所述防护支架设置在第一安装架的一侧,防护支架与第一安装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架与针头套管可拆卸连接。安装架与针头套管可拆卸连接。安装架与针头套管可拆卸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控制穿刺深度的穿刺针套环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为一种可控制穿刺深度的穿刺针套环。

技术介绍

[0002]医生为患者实施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时,目前大多使用市售的穿刺套包,内含一枚普通穿刺针、针头套管与注射器,穿刺针略出针头套管,整个穿刺针长度一般大于皮肤至穿刺区所需的最大深度。
[0003]根据解剖特点,人体气管直径约15

20mm,其后壁缺乏软骨支撑,结构较薄弱,与食管伴行并与食管前壁毗邻。穿刺过程中,术者一般依据患者的体型和局部解剖标记,从颈前气管环之间的缝隙薄膜向患者气管内试探性穿刺气管,根据回抽有气体判断穿刺针是否进入了气管内,此操作允许的针头安全活动范围较小,约10

15mm;如穿刺成功后,再通过针孔送入金属导丝至气管内,送导丝过程可能需要适当调节针头方向和深度。
[0004]这个过程中,对于穿刺针的深度控制和调整,完全依靠术者的手感经验判断,没有准确的量化依据参考。如果穿刺深度过浅,则难以进入气管,达不到操作目的,如果穿刺过深,则可能损伤气管后壁以及食管,导致出血、感染、甚至窒息。为了直视确认穿刺针头的位置,避免误伤,有条件的医院可能使用气管镜插入气管上部,在操作过程中实时监控针头位置,此方法虽然可靠,但操作较为繁琐,对技术人员要求较高,增加患者痛苦。
[0005]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控制穿刺深度的穿刺针套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控制穿刺深度的穿刺针套环。
[0007]一种可控制穿刺深度的穿刺针套环,其包括防护结构与安装结构;所述防护结构包括防护支架;所述安装结构包括第一安装架;所述防护支架设置在第一安装架的一侧,防护支架与第一安装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架与针头套管可拆卸连接。
[0008]进一步,所述防护支架为圆形管状结构;所述第一安装架为圆形环状结构;所述防护支架的内部直径大于针头套管的外部直径;所述防护支架的外部直径等于第一安装架的外部直径。
[0009]或者,防护支架的外部直径小于第一安装架的外部直径。
[0010]或者,防护支架的外部直径大于第一安装架的外部直径。
[0011]进一步,所述第一安装架的内部直径大于针头套管的外部直径;所述第一安装架的内部直径与针头套管的外部直径的差值小于或等于0.1mm。
[0012]进一步,设置所述防护支架远离第一安装架的端面为第一端面;设置所述第一安装架远离防护支架的端面为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的距离为S;所述S=5mm。
[0013]或者,所述S=10mm。
[0014]或者,所述S=15mm。
[0015]或者,所述S=20mm。
[0016]或者,所述S=25mm。
[0017]进一步,所述安装结构还包括第二安装架;所述第二安装架设置在第一安装架远离防护支架的端面上;所述第二安装架与第一安装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架与注射器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架使防护结构能够更加稳定的安装在穿刺针筒上。
[0018]进一步,所述第二安装架为圆形管状结构;所述第二安装架的外部直径等于第一安装架的外部直径。
[0019]或者,第二安装架的外部直径大于第一安装架的外部直径。
[0020]或者,第二安装架的外部直径小于第一安装架的外部直径。
[0021]进一步,所述第二安装架的内部直径大于注射器的外部直径;所述第二安装架的内部直径与注射器的外部直径的差值小于或等于0.1mm。
[0022]进一步,在所述防护支架远离第一安装架的端面上设置防护板;所述防护板与防护支架固定连接。
[0023]进一步,所述防护板中部设置用于穿刺针以及针头套管通过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大于针头套管的外部直径。
[0024]进一步,所述防护板为中心开孔的圆弧形板状结构;
[0025]或者,所述防护板为中心开孔的方形板状结构。
[002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穿刺时将穿刺针套环固定于穿刺针筒,留出前面准确的穿刺长度,当穿刺达到术前计算的深度时,皮肤表面恰好被防护结构阻挡,不会引起穿刺过深,也避免穿刺过浅。这样可准确、安全将针头置入所需深度,不会因手感偏差失控发生误伤。对于操作经验不足的术者,增加了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对于熟练的术者,也提供了更加精确的参考位置;本专利可有效解决经皮气管穿刺时,穿刺针不能精确控制深度的问题,增加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同时,本专利也可应用于其他类似穿刺操作的穿刺针,如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心包积液穿刺所用穿刺针,结构类似,可以扩展应用。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安装示意图;
[0028]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0029]图3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安装剖视图;
[0030]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中整体结构剖视图;
[0031]图5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中整体结构安装剖视图;
[0032]图6为本技术的实施例3中整体结构剖视图;
[0033]图7为本技术的实施例4中整体结构剖视图;
[0034]图中,1、穿刺针套环;11、防护支架;12、第一安装架;13、第二安装架;14、防护板;2、穿刺针筒;21、穿刺针;22、针头套管;23、注射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
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6]实施例1
[0037]如图1

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控制穿刺深度的穿刺针套环,其包括防护结构与安装结构;防护结构包括防护支架11;安装结构包括第一安装架12;防护支架11设置在第一安装架12的一侧,防护支架11与第一安装架12固定连接;第一安装架12与针头套管22可拆卸连接。
[0038]防护支架11为圆形管状结构;第一安装架12为圆形环状结构;防护支架11的外部直径与第一安装架12的外部直径相等;防护支架11的内部直径大于针头套管22的外部直径。
[0039]或者,防护支架11的外部直径小于第一安装架12的外部直径。
[0040]或者,防护支架11的外部直径大于第一安装架12的外部直径。
[0041]第一安装架12的内部直径大于针头套管22的外部直径;第一安装架12的内部直径与针头套管22的外部直径的差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控制穿刺深度的穿刺针套环,其包括防护结构与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结构包括防护支架;所述安装结构包括第一安装架;所述防护支架设置在第一安装架的一侧,防护支架与第一安装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架与针头套管可拆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制穿刺深度的穿刺针套环,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支架为圆形管状结构;所述第一安装架为圆形环状结构;所述防护支架的内部直径大于针头套管的外部直径;所述防护支架的外部直径等于第一安装架的外部直径;或者,防护支架的外部直径小于第一安装架的外部直径;或者,防护支架的外部直径大于第一安装架的外部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制穿刺深度的穿刺针套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架的内部直径大于针头套管的外部直径;所述第一安装架的内部直径与针头套管的外部直径的差值小于或等于0.1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制穿刺深度的穿刺针套环,其特征在于,设置所述防护支架远离第一安装架的端面为第一端面;设置所述第一安装架远离防护支架的端面为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的距离为S;所述S=5mm;或者,所述S=10mm;或者,所述S=15mm;或者,所述S=20mm;或者,所述S=25mm。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可控制穿刺深度的穿刺针套环,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刚张国强王二宁
申请(专利权)人:中日友好医院中日友好临床医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