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外渗化疗给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43435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外渗化疗给药器,包括给药针、给药管以及固定装置,给药针包括连接管和针头,连接管一端设置所述针头,连接管另一端连接所述给药管,连接管内腔一端设有定位槽,连接管内腔另一端设有输液通道,连接管靠近针头一端的外壁上设有凸起座,凸起座中贯穿设有连接杆,连接杆一端设有压块,且连接杆上套设有弹簧,弹簧两端分别抵压在压块上和凸起座上,连接杆另一端进入到连接管内腔中并设有密封块,连接管内侧壁上设有容置密封块的容置腔;在输液完成后,能够通过按压给药针上的压块,使得密封块对输液通道进行密封,从而在拨出针头时,避免针头内残留的药液出现外渗现象,保证了给药器使用的安全性。保证了给药器使用的安全性。保证了给药器使用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外渗化疗给药器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辅助用具
,具体涉及一种防外渗化疗给药器。

技术介绍

[0002]化疗药物外渗是指化疗药物在输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渗漏到皮下组织中,使注射部位出现疼痛/肿胀/红斑,此时检查静脉通路应无回血,如果化疗药物渗漏后处理不当,可引起局部皮肤变化,表现为皮肤颜色变黑或起水疱,水疱破裂后,形成溃疡。严重者须进行外科清创/植皮。尤其应该警惕的是,部分患者可能不出现上述症状,等发现时已发生皮肤组织受损,甚至丧失肢体功能。在固定针头及输液管时,医护人员通常采用对胶布将针头和管路进行固定,患者在输液期间没有按正确的方法移动输液的肢体,比如手腕进行大幅度的活动,使得管路对针头进行推动或拉扯,导致针尖穿破血管/针头滑落,从而引起外渗;在输液完成后,医护人员在拔针时,针管内残留的药液也容易会滴落在患者皮肤上,存在隐患。因此针对现有问题,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公开了一种防外渗化疗给药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给药时,容易因患者的手腕大幅度活动,导致针头脱落或刺破血管引起外渗的问题以及针管残留药液容易渗出的问题。
[0004]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防外渗化疗给药器,包括给药针、给药管以及固定装置,所述给药针包括连接管和针头,所述连接管一端设置所述针头,连接管另一端连接所述给药管,所述连接管内腔截面呈方形结构,连接管内腔一端设有用于固定给药管一端的定位槽,连接管内腔另一端设有与针头相连通的输液通道,所述连接管靠近针头一端的外壁上设有凸起座,所述凸起座中贯穿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设有压块,且连接杆上套设有弹簧,弹簧两端分别抵压在压块上和凸起座上,所述连接杆另一端进入到连接管内腔中并设有密封块,所述密封块外表面套设有硅胶垫,且连接管内侧壁上开设有用于容置密封块的容置腔,所述密封块上的硅胶垫与容置腔内壁贴合设置,通过下压压块,使得密封块对输液通道进行密封;所述给药管上设置所述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底部设有用于与患者手臂贴合的定位板,固定座下端水平开设有两个穿孔,两个所述穿孔分别位于固定座两端,所述穿孔中均贯穿设有用于与患者手臂绑带的固定带,所述固定带的两端通过魔术贴进行粘接固定,固定座上端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两侧顶端设有限位板,滑槽中滑动设有滑动座,所述滑动座上端通过限位板限位,滑动座两侧设有滚珠槽,所述滚珠槽中设有多个滚珠,滑动座通过滚珠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滑动座上端中心设有定位座,所述定位座上端向上穿过滑槽并设有两个用于固定给药管的卡接座。
[0006]进一步的,所述卡接座内壁上设有防滑纹。
[0007]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板截面呈弧形结构。
[0008]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板底部设有海绵垫。
[0009]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管位于输液通道一端的内壁为倾斜设置,所述密封块靠近输液通道的一端为倾斜设置并与连接管一端内壁相适配。
[0010]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块的长度尺寸大于连接管内腔的宽度尺寸。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0012](1)本技术采用固定装置将给药管能够固定在手臂上,能够保证针头的稳定,当患者出现手腕大幅度活动,而对给药管进行拉伸或推动时,给药管在滑动座的带动下能够进行活动,形成缓冲作用,从而有效防止针头与静脉血管连接处出现外渗。
[0013](2)本技术在输液完成后,能够通过按压给药针上的压块,使得密封块对输液通道进行密封,从而在拨出针头时,避免针头内残留的药液出现外渗现象,保证了给药器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实用新中给药针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中固定装置的俯视图。
[0017]图4为本技术中固定装置的侧视图。
[0018]图5为本技术中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给药针1、连接管11、定位槽111、输液通道112、容置槽113、凸起座114、连接杆115、弹簧116、压块117、密封块118、硅胶垫119、针头12、给药管2、固定装置3、固定座31、穿孔311、滑槽312、限位板313、定位板32、海绵垫321、滑动座33、滚珠槽331、滚珠332、定位座333、卡接座334、防滑纹3341、固定带34、魔术贴341。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晰明确,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描述,任何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进行等价替换和常规推理得出的方案均落入本技术保护范围。本技术中所提及的固定连接,固定设置均为机械领域中的通用连接方式,焊接、螺栓螺母连接以及螺钉连接均可。
[0021]在本技术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2]如图1

5所示,一种防外渗化疗给药器,包括给药针1、给药管2以及固定装置3,所述给药针1包括连接管11和针头12,所述连接管11一端设置所述针头12,连接管11另一端连接所述给药管2,所述连接管11内腔截面呈方形结构,连接管11内腔一端设有用于固定给药管2一端的定位槽111,连接管11内腔另一端设有与针头12相连通的输液通道112,所述连接管11靠近针头12一端的外壁上设有凸起座114,所述凸起座114中贯穿设有连接杆115,所述连接杆115一端设有压块117,且连接杆115上套设有弹簧116,弹簧116两端分别抵压在压块
117上和凸起座114上,且弹簧116处于压缩状态,所述连接杆115另一端进入到连接管11内腔中并设有密封块118,所述密封块118外表面套设有硅胶垫119,且连接管11内侧壁上开设有用于容置密封块118的容置腔,所述密封块118上的硅胶垫119与容置腔内壁贴合设置,通过下压压块117,使得密封块118对输液通道112进行密封;
[0023]所述给药管2上设置所述固定装置3,固定装置3包括固定座31,所述固定座31呈长方形结构,固定座31底部设有用于与患者手臂贴合的定位板32,固定座31下端水平开设有两个穿孔311,两个所述穿孔311分别位于固定座31两端,所述穿孔311中均贯穿设有用于与患者手臂绑带的固定带34,所述固定带34的两端通过魔术贴341进行粘接固定,固定座31上端开设有滑槽312,所述滑槽312两侧顶端设有限位板313,滑槽312中滑动设有滑动座33,所述滑动座33上端通过限位板313限位,滑动座33两侧设有滚珠槽331,所述滚珠槽331中设有多个滚珠332,滑动座33通过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外渗化疗给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给药针(1)、给药管(2)以及固定装置(3),所述给药针(1)包括连接管(11)和针头(12),所述连接管(11)一端设置所述针头(12),连接管(11)另一端连接所述给药管(2),所述连接管(11)内腔截面呈方形结构,连接管(11)内腔一端设有用于固定给药管(2)一端的定位槽(111),连接管(11)内腔另一端设有与针头(12)相连通的输液通道(112),所述连接管(11)靠近针头(12)一端的外壁上设有凸起座(114),所述凸起座(114)中贯穿设有连接杆(115),所述连接杆(115)一端设有压块(117),且连接杆(115)上套设有弹簧(116),弹簧(116)两端分别抵压在压块(117)上和凸起座(114)上,所述连接杆(115)另一端进入到连接管(11)内腔中并设有密封块(118),所述密封块(118)外表面套设有硅胶垫(119),且连接管(11)内侧壁上开设有用于容置密封块(118)的容置腔,所述密封块(118)上的硅胶垫(119)与容置腔内壁贴合设置;所述给药管(2)上设置所述固定装置(3),固定装置(3)包括固定座(31),所述固定座(31)底部设有用于与患者手臂贴合的定位板(32),固定座(31)下端水平开设有两个穿孔(311),两个所述穿孔(311)分别位于固定座(31)两端,所述穿孔(311)中均贯穿设有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敏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