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开拉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4286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外开拉手结构,包括骨架和盖体,盖体和骨架之间设有连接结构和锁定结构;连接结构包括设在骨架上的插槽和设在盖体上的插舌;锁定结构包括设在骨架上的卡脚和设在盖体上的卡块,卡脚的后端部设有凸出部;盖体具有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当盖体位于解锁位置时,卡块位于凸出部的前侧,插舌位于插槽的前侧;当盖体位于锁定位置时,插舌插装在插槽中,卡块向前支撑在凸出部的后侧面上,外开拉手结构上设有供工具向上伸入外开拉手结构内以驱动卡脚解除卡接的撬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合理设置外开拉手结构,降低了外开拉手结构的盖体的拆卸难度,能够防止在拆卸过程中造成卡脚损伤,便于盖体的维修、更换,降低了盖体返修工时及成本。及成本。及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开拉手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具体涉及一种外开拉手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汽车用外开拉手总成主要分为外凸式外开拉手和隐藏式外开拉手两种类型。外凸式外开拉手,其盖体和骨架通过卡脚及螺钉实现可靠连接,拆卸简单和便利。隐藏式外开拉手,受限于盖体与骨架间匹配处的重合区域较少,盖体与骨架之间无法设计螺钉紧固点,仅能通过卡脚进行限位,当盖体因划伤、喷漆质量等缺陷需要更换时,因卡脚卡接牢靠,造成盖体拆卸困难,在拆卸过程中容易出现卡脚破损、断裂的情况,因此隐藏式外开拉手存在盖体拆卸困难的问题,存在返修工时长和返修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外开拉手结构,以降低外开拉手结构的盖体的拆卸难度。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外开拉手结构,包括骨架和盖体,所述盖体和所述骨架之间设置有连接结构和锁定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骨架上的插槽和设置在所述盖体上的插舌,所述插槽的入口朝前设置,所述插舌能够向后插装至所述插槽中;所述锁定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骨架上的卡脚和设置在所述盖体上的卡块,所述卡脚的后端为自由端,所述卡脚的后端部设置有向下凸出的凸出部;所述盖体具有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当所述盖体位于解锁位置时,所述卡块位于所述凸出部的前侧,所述插舌位于所述插槽的前侧,所述骨架上设置有供所述盖体向右脱离所述骨架的拆卸通道;当所述盖体位于锁定位置时,所述插舌插装在所述插槽中,所述卡块向前支撑在所述凸出部的后侧面上,所述外开拉手结构上设置有供工具向上伸入所述外开拉手结构内以驱动所述卡脚解除卡接的撬孔。
[0004]可选的,所述骨架上设置有当所述盖体位于锁定位置时阻止所述盖体向后移动的阻挡部。
[0005]可选的,所述骨架的右侧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侧部和下侧部均设置有多个所述插槽。
[0006]可选的,所述骨架上设置有一圈用于向右支撑所述盖体的支撑面,所述支撑面环绕在所述连接部的外围。
[0007]可选的,所述骨架上设置有向左凹陷的凹槽,所述凹槽向下贯穿所述骨架,所述凹槽和所述盖体围成所述撬孔。
[0008]可选的,所述凸出部的前侧面为从后至前向上倾斜的第一斜面。
[0009]可选的,所述盖体包括盖板和环绕所述盖板的边缘设置的翻边;所述插舌连接在
所述翻边的内侧面上,所述卡块连接在所述翻边的内侧面上。
[0010]可选的,所述骨架的后部设置有向右凸出的限位凸起,当所述盖体位于锁定位置时,所述限位凸起阻挡在所述翻边的后部的前侧,所述限位凸起上设置有从前至后向右凸出的高度逐渐增大的过渡部。
[0011]可选的,所述卡块的后侧连接有用于向上顶开所述卡脚的后端部的顶开部,所述顶开部上设置有用于在顶开所述卡脚的后端部的过程中与所述凸出部接触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从后至前向上倾斜。
[0012]可选的,所述插槽包括用于阻挡在所述插舌的右侧的第一挡壁以及用于阻挡在所述插舌后侧的第二挡壁。
[0013]本专利技术通过合理设置外开拉手结构,降低了外开拉手结构的盖体的拆卸难度,能够防止在拆卸过程中造成卡脚损伤,便于盖体的维修、更换,降低了盖体返修工时及成本。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外开拉手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盖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骨架;2—盖体;11—骨架本体;12—插槽;13—凹槽;14—卡脚;15—支撑面;16—连接部;17—限位凸起;131—后槽壁;141—凸出部;142—第一斜面;143—过渡面;144—后侧面;21—盖板;22—翻边;23—插舌;24—卡块;25—顶开部;26—第二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7]如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外开拉手结构,包括骨架1和盖体2,盖体2和骨架1之间设置有连接结构和锁定结构;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骨架1上的插槽12和设置在盖体2上的插舌23,插槽12的入口朝前设置,插舌23能够向后插装至插槽12中,在装配盖体2时,盖体2的装配方向是从前向后装;锁定结构包括设置在骨架1上的卡脚14和设置在盖体2上的卡块24,卡脚14的前端为固定端,卡脚14的后端为自由端,卡脚14的后端部设置有向下凸出的凸出部141;盖体2具有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锁定结构具有解锁状态和锁定状态,当锁定结构处于解锁位置时,盖体2能够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移动;当盖体2位于解锁位置时,卡块24位于凸出部141的前侧,插舌23位于插槽12的前侧,骨架1上设置有供盖体2向右脱离骨架1的拆卸通道;当盖体2位于锁定位置时,插舌23插装在插槽12中,卡块24向前支撑在凸出部141的后侧面144上,外开拉手结构上设置有供工具向上伸入外开拉手结构内以驱动卡脚14解除卡接的撬孔。当盖体2位于锁定位置时,锁定结构处于锁定状态,凸出部141的后侧面144阻挡卡块24,从而能够防止盖体2向前(盖体2的装配方向的反向)移动。
[0018]当装配盖体2时,直接将盖体2从解锁位置移动至锁定位置即可,在盖体2的装配过程中,卡脚14的后端部先被顶开,待卡块24运动至凸出部141的后侧,卡脚14便可自动回弹并阻挡在卡块24,由于卡脚14长度沿前后方向设置,卡脚14能够向后为卡块24提供稳固的
支撑,能够有效防止在无外力的情况下出现卡块24向前脱离卡脚14的支撑的现象。
[0019]当需要拆卸盖体2时,利用机械钥匙、螺丝刀等工具伸入撬孔中向上顶开卡脚14,使得卡脚14的后端部和卡块24错开,使锁定结构切换至锁定状态,此时,便可向前移动盖体2,使插舌23脱离插槽12,解除骨架1和盖体2的连接。
[0020]采用上述的外开拉手结构,利用插舌23和插槽12来保证盖体2连接的稳固程度,利用连接结构配合锁定结构,降低了外开拉手结构的安装难度和拆卸难度,能够防止在拆卸过程中造成卡脚损伤,便于盖体2的维修、更换,降低了盖体2返修工时及成本。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骨架1上设置有当盖体2位于锁定位置时阻止盖体2向后移动的阻挡部。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骨架1的右侧设置有连接部16,连接部16上侧部和下侧部均设置有多个插槽12,对应的,在盖体2上设置有多个分别与多个插槽12一一对应的插舌23。通过设置多个插槽12和多个插舌23能够提升盖体2和骨架1连接的稳固程度。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骨架1上设置有一圈用于向右支撑盖体2的支撑面15,支撑面15环绕在连接部16的外围,支撑面15用于向右支撑盖体2,具体实施时,盖体2的翻边22的左边缘支撑在支撑面15上,能够利用支撑面15对盖体2进行限位。
[0024]在一些实施例中,骨架1上设置有向左凹陷的凹槽13,凹槽13向下贯穿骨架1,凹槽13和盖体2围成撬孔。作为一种优选示例,凸出部141伸入凹槽13中,凸出部141的后侧壁和凹槽13的后槽壁131之间形成用于与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开拉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骨架和盖体,所述盖体和所述骨架之间设置有连接结构和锁定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骨架上的插槽和设置在所述盖体上的插舌,所述插槽的入口朝前设置,所述插舌能够向后插装至所述插槽中;所述锁定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骨架上的卡脚和设置在所述盖体上的卡块,所述卡脚的后端为自由端,所述卡脚的后端部设置有向下凸出的凸出部;所述盖体具有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当所述盖体位于解锁位置时,所述卡块位于所述凸出部的前侧,所述插舌位于所述插槽的前侧,所述骨架上设置有供所述盖体向右脱离所述骨架的拆卸通道;当所述盖体位于锁定位置时,所述插舌插装在所述插槽中,所述卡块向前支撑在所述凸出部的后侧面上,所述外开拉手结构上设置有供工具向上伸入所述外开拉手结构内以驱动所述卡脚解除卡接的撬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开拉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上设置有当所述盖体位于锁定位置时阻止所述盖体向后移动的阻挡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开拉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的右侧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侧部和下侧部均设置有多个所述插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开拉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上设置有一圈用于向右支撑所述盖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明刘险峰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