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滤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4227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过滤组件,包括第一端件、第二端件和密封堆叠于二者间的过滤元件,该过滤元件包括支撑板和密封固定于其两端面的滤膜,支撑板被滤膜覆盖的区域具有调节通槽,该调节通槽为贯穿支撑板厚度方向的通槽结构,即支撑板被滤膜覆盖的区域内形成部分缺料,该区域的应力作用可被被释放,该区域整体的弯曲、拱起的程度大幅降低,即提高了该区域整体的表面的平整度,相应增大滤膜与该区域的表面间的距离,且该距离的分布也更均匀,避免滤膜的部分区域与该区域的表面间贴得过紧,增大了该滤膜的下游侧和该区域间形成的流道的宽度,并改善流道的宽度的均匀性,加快滤液的排出速率,并减轻、缓和滤膜受到的磨损作用,保护滤膜。护滤膜。护滤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过滤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过滤技术,特别是一种过滤组件。

技术介绍

[0002]中国技术专利CN213790973U提供一种过滤器,其包括进液口、出液口、排气口、顶盖、底盖及密封固定于顶盖和底盖之间的过滤板,过滤板包括膜支撑板和分别密封固定于膜支撑板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第一滤膜和第二滤膜,膜支撑板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均具有位于膜密封部以内的多条导流槽和多条支撑筋,支撑筋位于相邻两条导流槽之间,支撑筋的表面与膜密封部的表面齐平,以接触、支撑第一滤膜和第二滤膜。
[0003]该膜支撑板由塑料注塑一体成型,其被滤膜覆盖的区域为整块的板状结构,注塑成型后,由于应力作用,支撑板被滤膜覆盖的区域的中心处会形成翘曲,即支撑板被滤膜覆盖的区域的中心处会形成较大幅度的弯曲、表面不平整,从而在支撑板两端面密封固定好滤膜后,顺着板状结构弯曲方向的滤膜与该区域的表面间距小,甚至紧贴。并且,在过滤过程中,一旦出现压力波动,上述滤膜与该区域的表面紧贴程度进一步加大。滤膜与该区域的表面紧贴,一方面减小了滤膜下游侧和该区域的表面间的流道的宽度,增大流动阻力,另一方面也增大了滤膜的下游表面与该区域的表面间的摩擦作用,容易损伤滤膜,造成泄漏。
[0004]因此,需改进支撑板被滤膜覆盖区域的结构,以降低该区域的弯曲幅度,提高表面的平整度,增大顺着板状结构弯曲方向的滤膜下游侧和支撑板被滤膜覆盖区域的表面间的流道的宽度,并减小二者间的摩擦作用,从而加快滤液排出的速率,保护滤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达到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过滤组件,其具有改进结构的支撑板,该支撑板被滤膜覆盖区域的弯曲幅度小,其与滤膜下游侧间的流道宽度增大,二者间的摩擦作用减小,从而加快滤液排出的速率,保护滤膜。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过滤组件,包括第一端件、第二端件和密封堆叠于二者间的过滤元件;所述第一端件具有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所述第二端件具有分别与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连通的第三过孔和第四过孔,所述过滤组件内部形成与第一过孔和第三过孔连通的上游腔室,及与所述第二过孔和第四过孔连通的下游腔室;
[0008]所述过滤元件包括支撑板和密封固定于其两端面的滤膜,所述滤膜定位于上游腔室中,所述支撑板具有与滤膜的下游表面和下游腔室均连通的滤液排出通道,且所述支撑板被滤膜覆盖的区域具有调节通槽,所述调节通槽为贯穿支撑板厚度方向的通槽结构。
[0009]本申请提供的过滤组件中,支撑板被滤膜覆盖的区域内设有调节通槽,该调节通槽为贯穿其厚度方向的通槽结构,即支撑板被滤膜覆盖的区域内形成部分缺料,该区域的应力作用可被被释放,该区域整体的弯曲、拱起的程度大幅降低,即提高了该区域整体的表面的平整度,相应增大滤膜与该区域的表面间的距离,且该距离的分布也更均匀,避免滤膜
的部分区域与该区域的表面间贴得过紧,即增大了该滤膜的下游侧和该区域间形成的流道的宽度,并改善流道的宽度的均匀性,加快滤液的排出速率,并减轻、缓和滤膜受到的磨损作用,保护滤膜。另外,部分滤液可沿着通槽结构流动,进入滤液排出通道,一定程度上减小该部分滤液的流动阻力,该部分滤液的排出速率进一步加快。
[0010]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具有与第一过孔和第三过孔连通的第一通孔、及与第二过孔和第四过孔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部构成上游腔室的一部分,所述第二通孔与滤液排出通道连通;
[0011]所述调节通槽包括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呈条状延伸,且由其朝向第一通孔的端部朝着滤液排出通道所在的方向延伸。
[0012]支撑板被滤膜覆盖的区域内,条状的第一通槽由其朝向第一通孔的端部朝着滤液排出通道所在的方向延伸,即第一通槽具有一定的长度,进一步改善支撑板被滤膜覆盖的区域的应力释放的程度,该区域弯曲、拱起的程度也进一步得到改善,该区域表面的平整度更佳,滤膜的下游侧和该区域的表面间形成的流道的宽度足够大、均匀性更高,更利于滤液的流动,从而以更快的速率排出。并且,可以有更多的滤液通过通槽结构快速流入滤液排出通道内,也进一步加快滤液整体的排出速率。
[0013]进一步的,所述调节通槽还包括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与第一通槽交叉相连。
[0014]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交叉相连,因此,可以通过沿不同方向延伸通槽结构来释放支撑板被滤膜覆盖的区域的应力作用。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为90
°
交叉相连;或者,所述第二通槽于第一通槽的长度的40%

60%对应的区域内与第一通槽交叉相连。
[0016]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为90
°
交叉相连,其对支撑板被滤膜覆盖的区域内的应力作用的释放效果最好。
[0017]或者,第二通槽于第一通槽的长度的40%

60%对应的区域内与第一通槽交叉相连,其也对支撑板被滤膜覆盖的区域提供较优的应力释放效果。
[0018]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被滤膜覆盖的区域为矩形,所述第一通槽包括相互平行的多条,且多条第一通槽与所述矩形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一通槽的长度大于矩形的长度的一半,所述第二通槽也包括相互平行的多条,且多条第二通槽与所述矩形的宽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二通槽的长度大于矩形的宽度的一半。
[0019]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的上述结构设计,可更大程度地释放支撑板被滤膜覆盖的区域的应力作用,更多的滤液可通过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流入滤液排出通道内,滤液的排出速率更快。
[002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的宽度在1

2mm之间取值。
[0021]因为滤膜在受到外压或者由于润湿后,会朝着靠近支撑板的表面的方向下沉,而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为该区域内的通槽结构,即缺料部分,如果二者的宽度过大,下沉的滤膜的下游表面会在通槽结构对应的区域内接触,甚至贴紧,使得滤膜的该部分区域无法继续过滤,或者流体通过该区域过滤的流动阻力比较大。
[0022]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的两端面具有间隔设置、并被滤膜覆盖的多条导流筋和多条导流凹槽,所述导流筋和导流凹槽由二者朝向第一通孔的端部朝着滤液排出通道所在的方向延伸,且二者的延伸方向与第一通槽的延伸方向平行。
[0023]导流筋和导流凹槽的延伸方向与第一通槽的延伸方向平行,可进一步加快滤液由滤膜的下游侧流入滤液排出通道的速率。
[0024]进一步的,所述导流凹槽和/或所述导流筋朝向第一通孔的端部设有第一贯通孔,所述第一贯通孔用于将支撑板被滤膜覆盖的区域的两端面连通;或者,所述导流凹槽和/或所述导流筋朝向滤液排出通道的端部设有汇流孔,其用于将滤液汇入滤液排出通道内。
[0025]第一贯通孔将支撑板被滤膜覆盖的区域的两端面连通,可平衡该区域的两端面间压力,从而在该区域的两端面上流动的滤液的流速更均匀。
[0026]汇流孔位于导流凹槽和/或导流筋朝向滤液排出通道的端部,方便将滤液汇入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滤组件,包括第一端件、第二端件和密封堆叠于二者间的过滤元件;所述第一端件具有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所述第二端件具有分别与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连通的第三过孔和第四过孔,所述过滤组件内部形成与第一过孔和第三过孔连通的上游腔室,及与所述第二过孔和第四过孔连通的下游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元件包括支撑板和密封固定于其两端面的滤膜,所述滤膜定位于上游腔室中,所述支撑板具有与滤膜的下游表面和下游腔室均连通的滤液排出通道,且所述支撑板被滤膜覆盖的区域具有调节通槽,所述调节通槽为贯穿支撑板厚度方向的通槽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具有与第一过孔和第三过孔连通的第一通孔、及与第二过孔和第四过孔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部构成上游腔室的一部分,所述第二通孔与滤液排出通道连通;所述调节通槽包括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呈条状延伸,且由其朝向第一通孔的端部朝着滤液排出通道所在的方向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通槽还包括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与第一通槽交叉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为90
°
交叉相连;或者,所述第二通槽于第一通槽的长度的40%

60%对应的区域内与第一通槽交叉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被滤膜覆盖的区域为矩形,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建东陈玉道刘招龙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科百特过滤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