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的液体滴速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4050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32
一种便携式的液体滴速控制器,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滴速控制器调节不够精准及药液流完时不能够进行报警的问题;包括与输液架左侧拆卸连接且倒L形的支架,支架上开设有开口朝左且L形的滑槽,滑槽上端设有蜂鸣器,滑槽内设有位于蜂鸣器下方且可与蜂鸣器正负电极接触的弹性片,滑槽内滑动连接有左右方向的连杆,连杆左端设有开口朝上的底座,连杆右侧上端设有可与弹性片接触的凸块,支架下端固定连接有左右方向且开口朝左的调速盒,调速盒左端铰接有夹板,调速盒内转动连接有左右轴向的转筒,转筒上开设有内外贯通的螺旋槽,转筒内同轴滑动连接有横轴,横轴上设有插入螺旋槽内的插柱,横轴左端设有夹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巧妙、使用方便。便。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携式的液体滴速控制器


[0001]本技术涉及静脉注射
,特别是便携式的液体滴速控制器。

技术介绍

[0002]静脉输液是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将各种药物、血液、营养物质等输入人体。静脉输液是临床上重要的治疗、抢救措施之一,输液时需要控制滴速,滴速则是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药物性质及治疗的效果等通过计算来调节,目前临床上普遍使用的流速调节器,需护理人员对照时间数滴数来控制输液滴速,滴速调节不够精准,且现有滴速控制器在药液流完时不能够进行报警提醒,易造成患者血液回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便携式的液体滴速控制器,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滴速控制器调节不够精准及药液流完时不能够进行报警的问题。
[0004]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与输液架左侧拆卸连接且倒L形的支架,支架上开设有开口朝左且L形的滑槽,滑槽上端设有蜂鸣器,滑槽内设有位于蜂鸣器下方且可与蜂鸣器正负电极接触的弹性片,滑槽内滑动连接有左右方向的连杆,连杆左端设有开口朝上的底座,连杆右侧上端设有可与弹性片接触的凸块,支架下端固定连接有左右方向且开口朝左的调速盒,调速盒左端铰接有夹板,调速盒内转动连接有左右轴向的转筒,转筒上开设有内外贯通的螺旋槽,转筒内同轴滑动连接有横轴,横轴上设有插入螺旋槽内的插柱,横轴左端设有夹块。
[0005]本技术结构巧妙、使用方便,医护人员可根据刻度进行滴速调节,当药液流完时会进行报警,便于提醒患者及医护人员。
附图说明
[0006]图1是本技术的轴测图。
[0007]图2是本技术的全剖主视图。
[0008]图3是本技术的剖切俯视图。
[0009]图4是本技术的右视图。
[0010]图5是本技术的右视剖切图。
[0011]图6使本技术图2中A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3]由图1至图6给出,包括与输液架左侧拆卸连接且倒L形的支架1,支架1上开设有开口朝左且L形的滑槽2,滑槽2上端设有蜂鸣器3,滑槽2内设有位于蜂鸣器3下方且可与蜂鸣
器3正负电极接触的弹性片4,滑槽2内滑动连接有左右方向的连杆5,连杆5左端设有开口朝上的底座,连杆5右侧上端设有可与弹性片4接触的凸块6,支架1下端固定连接有左右方向且开口朝左的调速盒7,调速盒7左端铰接有夹板8,调速盒7内转动连接有左右轴向的转筒9,转筒9上开设有内外贯通的螺旋槽10,转筒9内同轴滑动连接有横轴,横轴上设有插入螺旋槽10内的插柱11,横轴左端设有夹块12。
[0014]为了对转筒9进行限位,所述的调速盒7右侧壁上开设有左右贯通的圆槽,调速盒7右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与圆槽连通的限位槽,转筒9右端经花键同轴滑动连接有开口朝左且T形的传动轴13,传动轴13右端伸出圆槽,传动轴13外缘面上设有可插入限位槽内的限位块14,传动轴13内设有位于其阶梯面与转筒9之间的弹簧。
[0015]为了使凸块6与弹性片4接触,所述的连杆5下端经压簧与支架1连接。
[0016]为了便于对药液进行加热,所述的夹板8和调速盒7上端分别设有弧形的加热片15,两个加热片15相对侧设有保护层。
[0017]为了便于控制调节的精度,所述的传动轴13右端面上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的刻度线。
[0018]为了便于将支架1固定至输液架上,所述的支架1右端设有开口朝右的U形板,U形板前侧壁上螺纹连接有螺栓,螺栓后端伸入U形板内且设有紧固板。
[0019]为了使夹板8可固定至调速盒7上,所述的调速盒7左侧壁上开设有开口朝左的卡槽,夹板8右端设有可插入卡槽内的卡块。
[0020]本技术在使用时,设置底座内放有空的输液瓶时,弹性片4在凸块6的作用下处于水平位置,此时弹性片4与蜂鸣器3正负电极接触,蜂鸣器3会报警;其初始状态为底座内为空的,凸块6移动至滑槽2的最高处,此时凸块6与弹性片4接触,弹性片4处于左低又高的状态且不会与蜂鸣器3的正负电极接通,限位块14插入最左端的限位块14内此时夹块12左端与夹板8右端接触;当患者需要输液时,将U形板卡在输液架上,顺时针转动螺栓,螺栓带动紧固板向后移动将支架1固定至输液架上,然后将输液瓶倒放在底座上,在输液瓶重力的作用下使底座带动连杆5向下移动,连杆5带动凸块6向下移动,使凸块6与弹性片4脱离接触,弹性片4向下摆动复位,弹性片4向下摆动的过程中会有一瞬间使蜂鸣器3连通,时间很短不会起到报警作用,然后左拉动夹板8,使卡块移出卡槽,将输液管放在夹板8与夹块12之间,然后向右拉动夹板8,使卡块卡入卡槽内,此时夹板8与加块将输液管夹紧,药液不会往下流,且输液管位于两个加热片15之间,向左推动传动轴13并压缩弹簧,传动轴13带动限位块14向左移出限位槽,然后逆时针转动传动轴13,传动轴13经花键带动转筒9逆时针转动,使得插柱11在螺旋槽10内滑动,使得插柱11带动横轴向右滑动,横轴带动夹块12向右滑动,使夹板8与加夹块12之间的距离增大,使得输液管上下连通,输液瓶的内药液经调速盒7流入至墨菲式滴管内,然后由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注射完毕后开启加热片15,对输液管内的药液进行加热。
[0021]当需要增大药液的滴速时,向右推动传动轴13并压缩弹簧,解除对转筒9的限位,逆时针转动传动轴13,传动轴13经花键带动转筒9逆时针转动,使得插柱11在螺旋槽10内滑动,使得插柱11带动横杆向右移动,横杆带动夹块12向右移动,使得夹板8与夹块12之间的距离增大,从而使夹板8与夹块12挤压输液管的形变量减小,使得药液的滴速增大,当药液的滴速增加到合适的速率时,松开传动轴13,在弹簧作用力下,使得传动轴13向右移动,传
动轴13带动限位块14向右移动至限位槽内,此时转筒9不会发生转动,药液的滴速调节完成;
[0022]当需要减小药液的滴速时,向右推动传动轴13并压缩弹簧,传动轴13带动限位块14向左移出限位槽,然后顺时针转动传动轴13,传动轴13经花键带动转筒9顺时针转动,使得插柱11在螺旋槽10内滑动,使得插柱11带动横轴向左滑动,横轴带动夹块12向左移动,使得夹板8与夹块12之间的距离减小,从而使夹板8与夹块12挤压输液管的形变量增大,使得药液的滴速减小,当药液的滴速减小到合适的速率时,松快传动轴13,在弹簧作用力下,使得传动轴13向右移动,传动轴13带动限位块14向右移动至限位槽内,此时转筒9不会发生转动,药液的滴速调节完成;
[0023]随着输液瓶内的药液的消耗,在压簧的作用力下,使连杆5带动凸块6向上移动,当输液瓶为空瓶时,凸块6挤压弹性片4至水平位置,此时弹性片4与蜂鸣器3正负电极接触,蜂鸣器3连通并报警,提醒医护人员更换或停止输液,避免了患者血液回流,当患者输液结束时关闭加热片15。
[0024]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设置有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便携式的液体滴速控制器,包括与输液架左侧拆卸连接且倒L形的支架(1),其特征在于,支架(1)上开设有开口朝左且L形的滑槽(2),滑槽(2)上端设有蜂鸣器(3),滑槽(2)内设有位于蜂鸣器(3)下方且可与蜂鸣器(3)正负电极接触的弹性片(4),滑槽(2)内滑动连接有左右方向的连杆(5),连杆(5)左端设有开口朝上的底座,连杆(5)右侧上端设有可与弹性片(4)接触的凸块(6),支架(1)下端固定连接有左右方向且开口朝左的调速盒(7),调速盒(7)左端铰接有夹板(8),调速盒(7)内转动连接有左右轴向的转筒(9),转筒(9)上开设有内外贯通的螺旋槽(10),转筒(9)内同轴滑动连接有横轴,横轴上设有插入螺旋槽(10)内的插柱(11),横轴左端设有夹块(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的液体滴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速盒(7)右侧壁上开设有左右贯通的圆槽,调速盒(7)右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与圆槽连通的限位槽,转筒(9)右端经花键同轴滑动连接有开口朝左且T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师新宁李瀚阳张懿曹紫娟
申请(专利权)人:三门峡市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