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喷洒作业静电喷雾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73904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喷雾控制系统领域,具体为飞机喷洒作业静电喷雾控制系统,包括支撑底座、支撑支架、壳体、转动支架、连接件、散热片、电机支架、螺旋桨、转向舵、进风涡轮、水箱、水泵、雾化头、陀螺仪和喷水窗;支撑底座与支撑支架连接;支撑支架与壳体外端面连接;壳体侧面与转动支架转动连接;连接件上设有多组照明灯;多组照明灯呈矩阵分布;连接件上设有凹槽,凹槽与散热片连接;散热片与照明灯连接;连接件远离转动支架的一端与电机支架连接;电机支架内部设有通孔,电机支架与螺旋桨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电机支架和转动桨叶能够提高本装置的灵活性,通过进风涡轮能够将雾化的液体从喷水窗中吹出,从而实现了喷洒效果。从而实现了喷洒效果。从而实现了喷洒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飞机喷洒作业静电喷雾控制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喷雾控制系统
,特别是涉及飞机喷洒作业静电喷雾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静电喷雾装置中所喷出的药液都含有扩散附着剂,由于药液带电,更容易附着在喷嘴上,连续作业时,会在喷嘴表面形成药液的连续膜,从而导致漏电,而当喷嘴内部有异物时,也会产生漏电现象,在此情况下,需将附着于喷嘴的药液及异物去除,确认静电电极的静电付与功能回复正常后才能重新开始喷雾作业。然而,传统的静电喷雾装置是与喷雾作业联动而自动控制静电电极的电力供给,不进行实际的喷雾作业就难以确定静电电极的静电付与功能是否回复正常,此时检查就耗时费力。
[0003]授权公告号为CN20221921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静电喷雾装置电气控制系统,包括高电压发生部、控制部,高电压发生部的输出端线路连接用于喷出药液的喷嘴内使药液产生静电的电极,高电压发生部的输入端与控制部之间的线路上设有强制开关,控制部接收通向喷嘴的药液流量信号而控制强制开关动作,强制开关控制高电压发生部的电压的输出或停止。静电喷雾装置电气控制系统还包括有显示部和报警提示部,控制部控制显示部和报警提示部工作;还包括设置在高电压发生部和电极之间线路上的漏电传感器,控制部接收漏电传感器信号;还包括设置在高电压发生部为电极供电的线路上的限制漏电电流的保护电阻,其具有能快速检测鉴别出发生漏电的喷嘴等优点。
[0004]但是上述已公开方案存在如下不足之处:上述结构通过控制部控制,降低了上述装置的便携性,从而缩小了上述装置的工作范围,同时漏电传感器容易受到外界环境静电干扰造成误判。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飞机喷洒作业静电喷雾控制系统,本技术通过电机支架和转动桨叶能够提高本装置的灵活性,通过进风涡轮能够将雾化的液体从喷水窗中吹出,从而实现了喷洒效果。
[0006]本技术提出了飞机喷洒作业静电喷雾控制系统,包括支撑底座、支撑支架、壳体、转动支架、连接件、散热片、电机支架、螺旋桨、转向舵、进风涡轮、水箱、水泵、雾化头、陀螺仪和喷水窗;
[0007]支撑底座与支撑支架连接;支撑支架与壳体外端面连接;壳体侧面与转动支架转动连接;转动支架与连接件连接;连接件上设有多组照明灯;多组照明灯呈矩阵分布;连接件上设有凹槽,凹槽与散热片连接;散热片与照明灯连接;连接件远离转动支架的一端与电机支架连接;电机支架内部设有通孔,电机支架与螺旋桨转动连接;壳体顶部与转向舵转动连接;壳体与进风涡轮转动连接;壳体远离进风涡轮的一端与喷水窗连接;壳体内部与水箱连接;水箱内部与水泵连接;水泵输出端与雾化头连接;雾化头朝向正上方;雾化头位于喷
水窗和进风涡轮之间;壳体内部与陀螺仪转动连接。
[0008]优选的,电机支架内设有电机,电机输出端与螺旋桨传动连接。
[0009]优选的,壳体设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与转动支架传动连接。
[0010]优选的,壳体内部设有遥控模块,遥控模块与转向舵控制连接。
[0011]优选的,支撑底座上设有防滑层,支撑底座顶部设有缓冲件,缓冲件与支撑支架滑动阻尼连接。
[0012]优选的,壳体内部设有防水罩,防水罩设置于陀螺仪上方;进风涡轮上设有动力装置,动力装置表面设有防水层。
[0013]优选的,水箱内部设有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与照明灯控制连接。
[0014]优选的,电机支架对称设置于壳体两侧;支撑底座对称设置于壳体底部两侧。
[001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6]本技术通过电机支架和转动桨叶能够提高本装置的灵活性,通过进风涡轮能够将雾化的液体从喷水窗中吹出,从而实现了喷洒效果,通过支撑底座能够便于本装置起飞和降落,照明灯能够在本装置处于空中飞行阶段便于识别定位,散热片能够提高本装置的工作稳定性,保证了本装置的长时间工作状态,通过转向舵能够有效的提高本装置的灵活控制能力,保证了本装置的操作便携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飞机喷洒作业静电喷雾控制系统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飞机喷洒作业静电喷雾控制系统中喷水窗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飞机喷洒作业静电喷雾控制系统中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1、支撑底座;2、支撑支架;3、壳体;4、转动支架;5、连接件;6、照明灯;7、散热片;8、电机支架;9、螺旋桨;10、转向舵;11、进风涡轮;12、水箱;13、水泵;14、雾化头;15、陀螺仪;16、喷水窗。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实施例一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提出的飞机喷洒作业静电喷雾控制系统,包括支撑底座1、支撑支架2、壳体3、转动支架4、连接件5、散热片7、电机支架8、螺旋桨9、转向舵10、进风涡轮11、水箱12、水泵13、雾化头14、陀螺仪15和喷水窗16;
[0022]支撑底座1与支撑支架2连接;支撑支架2与壳体3外端面连接;壳体3侧面与转动支架4转动连接;转动支架4与连接件5连接;连接件5上设有多组照明灯6;多组照明灯6呈矩阵分布;连接件5上设有凹槽,凹槽与散热片7连接;散热片7与照明灯6连接;连接件5远离转动支架4的一端与电机支架8连接;电机支架8内部设有通孔,电机支架8与螺旋桨9转动连接;壳体3顶部与转向舵10转动连接;壳体3与进风涡轮11转动连接;壳体3远离进风涡轮11的一端与喷水窗16连接;壳体3内部与水箱12连接;水箱12内部与水泵13连接;水泵13输出端与雾化头14连接;雾化头14朝向正上方;雾化头14位于喷水窗16和进风涡轮11之间;壳体3内部与陀螺仪15转动连接;电机支架8内设有电机,电机输出端与螺旋桨9传动连接;壳体3设
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与转动支架4传动连接;壳体3内部设有遥控模块,遥控模块与转向舵10控制连接;水箱12内部设有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与照明灯6控制连接;电机支架8对称设置于壳体3两侧;支撑底座1对称设置于壳体3底部两侧。
[0023]本实施例中,通过转动支架4能够有效地保持本装置的飞行姿态平衡,当本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通过支撑底座1和支撑支架2能够调整起飞状态下的飞行姿态,保证机身处于平衡位置,壳体3内部的陀螺仪15能够有效的提高本装置整体的抗倾斜能力,通过转动桨叶9和转向舵10的组合能够有效的提高本装置的飞行灵活性,当本装置壳体3内部水泵13开始工作时,水箱12中的液体经过水泵13抽取从雾化头14处喷出,在进风涡轮11的工作下壳体3内部形成了强力的对流风,从而将雾化的液体吹出喷水窗16,实现了喷洒效果,照明灯6与散热片7的结构能够有效的提高本装置的长时间工作稳定性。
[0024]实施例二
[0025]如图2

3所示,本技术提出的飞机喷洒作业静电喷雾控制系统,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飞机喷洒作业静电喷雾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底座(1)、支撑支架(2)、壳体(3)、转动支架(4)、连接件(5)、散热片(7)、电机支架(8)、螺旋桨(9)、转向舵(10)、进风涡轮(11)、水箱(12)、水泵(13)、雾化头(14)、陀螺仪(15)和喷水窗(16);支撑底座(1)与支撑支架(2)连接;支撑支架(2)与壳体(3)外端面连接;壳体(3)侧面与转动支架(4)转动连接;转动支架(4)与连接件(5)连接;连接件(5)上设有多组照明灯(6);多组照明灯(6)呈矩阵分布;连接件(5)上设有凹槽,凹槽与散热片(7)连接;散热片(7)与照明灯(6)连接;连接件(5)远离转动支架(4)的一端与电机支架(8)连接;电机支架(8)内部设有通孔,电机支架(8)与螺旋桨(9)转动连接;壳体(3)顶部与转向舵(10)转动连接;壳体(3)与进风涡轮(11)转动连接;壳体(3)远离进风涡轮(11)的一端与喷水窗(16)连接;壳体(3)内部与水箱(12)连接;水箱(12)内部与水泵(13)连接;水泵(13)输出端与雾化头(14)连接;雾化头(14)朝向正上方;雾化头(14)位于喷水窗(16)和进风涡轮(11)之间;壳体(3)内部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洁彭丽桦刘金永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相彰通航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