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相变微胶囊蓄热式电热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3854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相变微胶囊蓄热式电热板,包括发热线、散热面层、相变微胶囊蓄热层、聚氨酯发泡保温隔热层以及防潮背板,发热线呈弯曲状固定于散热面层上;相变微胶囊蓄热层位于散热面层的下方,聚氨酯发泡保温隔热层位于相变微胶囊蓄热层的下方,相变微胶囊蓄热层以及聚氨酯发泡保温隔热层由散热面层向下弯折的端部包裹固定,防潮背板固定于聚氨酯发泡保温隔热层以及散热面层弯折端部的下部;相变微胶囊蓄热层中含有相变微胶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电热板中加入了包含有相变微胶囊的相变微胶囊蓄热层,可在断电后一定时间内继续恒温释放热量,还可实现用电低峰通电取暖和蓄热同时进行,用电高峰断电释放热量,全天取暖比普通电热板节能省电。电热板节能省电。电热板节能省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相变微胶囊蓄热式电热板


[0001]本技术涉及电热板
,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相变微胶囊蓄热式电热板。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相变微胶囊技术日渐趋于成熟,其比显式蓄热能力高出数倍。而电热板属于一种盘置发热线直热板式散热器,普通电热板的散热面一般为金属板,其内部为聚氨酯发泡材料,主要起隔热及板体支撑作用。但这种普通电热板蓄热保温性能有限,不工作的情况下散热面温度较低,舒适性较差。
[0003]因此,可尝试将相变微胶囊技术应用在电热板上,以克服其相应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相变微胶囊蓄热式电热板,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相变微胶囊蓄热式电热板,包括发热线、散热面层、相变微胶囊蓄热层、聚氨酯发泡保温隔热层以及防潮背板,所述发热线呈弯曲状固定于所述散热面层上,所述发热线的两端分别与电源线中的零线、火线连接,所述电源线伸入位于散热面层上方的电线盒内,并与电源线插头电连接;所述相变微胶囊蓄热层位于所述散热面层的下方,所述聚氨酯发泡保温隔热层位于所述相变微胶囊蓄热层的下方,所述相变微胶囊蓄热层以及所述聚氨酯发泡保温隔热层由所述散热面层向下弯折的端部包裹固定,所述防潮背板固定于所述聚氨酯发泡保温隔热层以及所述散热面层弯折端部的下部;所述相变微胶囊蓄热层中含有相变微胶囊,所述相变微胶囊为核壳结构,其包括壁材及包裹在所述壁材内的相变芯材。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在现有电热板中加入了包含有相变微胶囊的相变微胶囊蓄热层,其利用相变蓄热,可在断电后一定时间内继续恒温释放热量,提升用户体验。另外,本技术可实现用电低峰通电取暖和蓄热同时进行,用电高峰断电释放热量,全天取暖比普通电热板节能省电。
[0007]优选的,所述发热线的两端分别通过过热保护器导线一连接有一过热保护器,所述过热保护器又通过过热保护器导线二连接电源线中对应的零线、火线。
[0008]优选的,所述电源线中还设有直接接地的地线。
[0009]优选的,所述壁材为二氧化硅的无机物及高分子化合物。
[0010]优选的,所述相变芯材为有机类相变芯材、无机类相变芯材或有机类与无机类混合制成的复合类相变芯材。
[0011]优选的,所述相变微胶囊的粒径为1~1000μm。
[0012]优选的,所述相变微胶囊呈粉末状或乳液状。
[0013]优选的,所述相变微胶囊蓄热层为由相变微胶囊与硅胶或聚氨酯混合制成的固态薄层。
[0014]优选的,所述相变微胶囊蓄热层的厚度为2~10


[0015]优选的,所述散热面层为金属板层。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技术一种相变微胶囊蓄热式电热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A

A方向的截面图。
[0019]图3为图2中圆圈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20]图中:1

发热线,2

散热面层,3

相变微胶囊蓄热层,4

聚氨酯发泡保温隔热层,5

防潮背板,6

零线,7

火线,8

地线,9

电线盒,10

过热保护器导线一,11

过热保护器,12

过热保护器导线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实施例:
[0023]如图1

图3所示,本技术一种相变微胶囊蓄热式电热板,包括发热线1、散热面层2、相变微胶囊蓄热层3、聚氨酯发泡保温隔热层4以及防潮背板5。
[0024]发热线1呈弯曲状固定于散热面层2上。弯曲状布置提高了发热线1与散热面层2的接触面积,提高了传热效率,而且,发热线1可通过胶带粘固等方式固定于散热面层2的上表面,也可被包裹于散热面层2的内部,视具体情况而定。本实施例中的散热面层2优选为金属板层,发热线1固定于金属板层上表面的凹槽内。
[0025]发热线1的两端分别与电源线中的零线6、火线7连接,电源线伸入位于散热面层2上方的电线盒9内,并与电源线插头电连接。
[0026]进一步的,发热线1的两端可先分别通过过热保护器导线一10连接一过热保护器11,过热保护器11再通过过热保护器导线二12连接电源线中对应的零线6、火线7,过热保护器11的设置可避免发热线1因持续发热、温度过高而带来的火灾等安全隐患。
[0027]同时,电源线中还设有直接接地的地线8,以避免因漏电等造成安全隐患。
[0028]如图2、3所示,相变微胶囊蓄热层3位于散热面层2的下方,聚氨酯发泡保温隔热层4位于相变微胶囊蓄热层3的下方,相变微胶囊蓄热层3以及聚氨酯发泡保温隔热层4由散热面层2向下弯折的端部包裹固定,防潮背板5固定于聚氨酯发泡保温隔热层4以及散热面层2弯折端部的下部。
[0029]相变微胶囊蓄热层3中含有相变微胶囊,相变微胶囊为核壳结构,其包括壁材及包裹在壁材内的相变芯材。
[0030]进一步的,壁材一般为二氧化硅的无机物及高分子化合物,如水性聚氨酯、硅树脂等。
[0031]相变芯材为有机类相变芯材、无机类相变芯材或有机类与无机类混合制成的复合类相变芯材。无机类相变芯材主要有结晶水合盐类、熔融盐类、金属或合金类等。有机类相变芯材主要包括石蜡、醋酸和其他有机物。而由有机类与无机类混合制成的复合类变相芯材,需要再加入防相分离剂、防过冷剂。
[0032]进一步的,相变微胶囊的粒径为1~1000μm,其外观为粉末状或乳液状。
[0033]本技术中的相变微胶囊将相变材料与高分子材料混合后重量较轻,可塑性好,也不会出现传统相变材料稳定性差,易发生过冷和相分离现象的现象。形成相变微胶囊后,这些传统相变材料存在的不足会随着胶囊微粒的变小而得到改善。
[0034]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相变微胶囊蓄热层3为由相变微胶囊均匀混合至硅胶或聚氨酯注塑制备成的厚度为2~10

的固态薄层。相变微胶囊被硅胶或聚氨酯包覆封闭,可确保相变材料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物理化学性能的稳定性。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相变微胶囊蓄热式电热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热线(1)、散热面层(2)、相变微胶囊蓄热层(3)、聚氨酯发泡保温隔热层(4)以及防潮背板(5),所述发热线(1)呈弯曲状固定于所述散热面层(2)上,所述发热线(1)的两端分别与电源线中的零线(6)、火线(7)连接,所述电源线伸入位于散热面层(2)上方的电线盒(9)内,并与电源线插头电连接;所述相变微胶囊蓄热层(3)位于所述散热面层(2)的下方,所述聚氨酯发泡保温隔热层(4)位于所述相变微胶囊蓄热层(3)的下方,所述相变微胶囊蓄热层(3)以及所述聚氨酯发泡保温隔热层(4)由所述散热面层(2)向下弯折的端部包裹固定,所述防潮背板(5)固定于所述聚氨酯发泡保温隔热层(4)以及所述散热面层(2)弯折端部的下部;所述相变微胶囊蓄热层(3)中含有相变微胶囊,所述相变微胶囊为核壳结构,其包括壁材及包裹在所述壁材内的相变芯材。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世飞
申请(专利权)人:丹东市全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