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路系统及净水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73810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水路系统及净水器,其中,该水路系统将废水通过管路回流至反渗透滤芯前,与自来水混合后再次进入反渗透滤芯进行二次过滤。该方法可在保证反渗透滤芯性能、寿命的同时,大大减少废水的排放;同时将废水与生活水龙头相连,打开自来水龙头时完成废水排放同时对废水进行二次利用,满足生态环保的要求;另外,还有一条废水直排管路,必要时用于废水直排;该系统同时带有纯水回流支路,将净水回流至反渗透滤芯前端,冲洗并中和反渗透滤芯前原水,无残留陈水,首杯水就能喝,水质稳定,全时提供纯净鲜活水。全时提供纯净鲜活水。全时提供纯净鲜活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路系统及净水器


[0001]本技术涉及净水器
,特别涉及一种水路系统及设置有该水路系统的净水器。

技术介绍

[0002]通过反渗透过程,可以将水从浓度高的溶液流向浓度低的溶液。由于无机离子、胶体物质和大分子溶质无法通过反渗透反渗透滤芯,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不需要的物质留在了浓度高的溶液一端,而浓度低的一端得到的净化的纯水。净水器的核心部件反渗透滤芯工作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液体浓缩的过程,水中的含盐量随着水流过反渗透滤芯表面不断的增加,水的渗透压也不断的增加。当渗透压增加到增压泵的压力时,水就不能通过反渗透反渗透滤芯流入净水一端。这部分未能通过的水就是制水时所产生的废水。
[0003]废水量越低,回收率(产水量/总进水量*100%)越高,胶体、有机污染物及成垢离子越容易在反渗透滤芯表面沉积,造成反渗透滤芯堵塞,使产水量和脱盐率下降。因此,为了保证反渗透滤芯的性能,延长反渗透滤芯的使用寿命,目前市场上的反渗透系统回收率一般为50%

60%。但由于回收率不高,造成的废水过多,不利于资源的利用。
[0004]在净水器长时间不工作后再次工作,反渗透滤芯未过滤一侧的浓水由于渗透压会缓慢的渗透到纯水一侧,停用的时间越长,渗透过去的浓水越多,所以一般情况下,第一杯水的TDS值会偏高,不建议直接饮用。另外,反渗透滤芯过滤出来的纯水会长时间滞留于后置滤芯中,增加后置滤芯细菌滋生的风险,存在健康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水路系统及净水器,旨在解决现有净水器中的水路系统产生的废水过多不利于资源利用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水路系统,包括:
[0007]第一反渗透滤芯,具有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一废水口;
[0008]增压泵,具有泵入口和泵出口,所述泵入口用于与水源连通,所述泵出口与所述第一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废水口与第一废水直排管路的一端连通;
[0009]出水组件,包括相互独立的饮用水出水组件和生活水出水组件,所述饮用水出水组件具有饮用水入水口和饮用水出水口,所述生活水出水组件具有生活水入水口和生活水出水口,所述饮用水入水口与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所述生活水入水口与所述第一废水口连通;
[0010]第一限流阀和第一开关阀,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废水直排管路上,所述第一限流阀具有限流状态和全开状态,所述第一开关阀位于所述第一限流阀的下游;所述第一开关阀与所述第一限流阀之间的流路通过第一支路与所述泵入口连通,所述第一支路上设置有流向朝向所述泵入口的第一单向阀;
[0011]第一高压开关和第二高压开关,分别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饮用水入
水口之间的流路上、所述第一废水口与所述生活水入水口之间的流路上;
[0012]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饮用水入水口之间的流路通过纯水回流支路与所述泵入口连通,所述纯水回流支路上设置有第二开关阀和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的流向由所述第一出水口流向所述泵入口。
[00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第一高压开关之间的流路上设置有第三单向阀,所述第一废水口与所述第二高压开关之间的流路上设置有第四单向阀。
[00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水路系统还包括第二反渗透滤芯,所述第二反渗透滤芯设置于所述第一废水口与所述第一限流阀之间的流路上,所述第二反渗透滤芯具有第二进水口、第二出水口和第二废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与所述第一废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废水口与第一限流阀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出水口和所述第三单向阀之间的流路连通。
[0015]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反渗透滤芯,所述第二反渗透滤芯具有第二进水口、第二出水口和第二废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与所述泵出口连通,所述第二废水口与第二废水直排管路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废水直排管路上设置有第二限流阀和第三开关阀,所述第二限流阀具有限流状态和全开状态;所述第三开关阀位于所述第二限流阀的下游,所述第三开关阀与所述第二限流阀之间的流路通过第二支路与所述泵入口连通,所述第二支路上设置有第五单向阀,所述第五单向阀的流向由所述第二废水口流向所述泵入口。
[001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水路系统还包括前置滤芯,所述前置滤芯设置于所述增压泵的上游。
[001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前置滤芯的上游或所述泵入口所在流路和所述第一支路交汇处与所述前置滤芯之间设置有进水阀。
[001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水路系统还包括后置滤芯,所述后置滤芯设置在所述第一反渗透滤芯与所述第三单向阀之间的流路上。
[001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前置滤芯的出水量不小于8L/min。
[002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前置滤芯为PP滤芯、活性炭滤芯、超滤滤芯或纳滤滤芯;所述后置滤芯为活性炭滤芯。
[0021]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净水器,包括水路系统,所述水路系统,包括:
[0022]第一反渗透滤芯,具有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一废水口;
[0023]增压泵,具有泵入口和泵出口,所述泵入口用于与水源连通,所述泵出口与所述第一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废水口与第一废水直排管路的一端连通;
[0024]出水组件,包括相互独立的饮用水出水组件和生活水出水组件,所述饮用水出水组件具有饮用水入水口和饮用水出水口,所述生活水出水组件具有生活水入水口和生活水出水口,所述饮用水入水口与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所述生活水入水口与所述第一废水口连通;
[0025]第一限流阀和第一开关阀,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废水直排管路上,所述第一限流阀具有限流状态和全开状态,所述第一开关阀位于所述第一限流阀的下游;所述第一开关阀与所述第一限流阀之间的流路通过第一支路与所述泵入口连通,所述第一支路上设置有流向朝向所述泵入口的第一单向阀;
[0026]第一高压开关和第二高压开关,分别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饮用水入
水口之间的流路上、所述第一废水口与所述生活水入水口之间的流路上;
[0027]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饮用水入水口之间的流路通过纯水回流支路与所述泵入口连通,所述纯水回流支路上设置有第二开关阀和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的流向由所述第一出水口流向所述泵入口。
[0028]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连接自来水龙头的反渗透高回收率纯水回流系统,将废水通过管路回流至反渗透滤芯前,与自来水混合后再次进入反渗透滤芯进行二次过滤。该方法可在保证反渗透滤芯性能、寿命的同时,大大减少废水的排放;同时将废水与生活水龙头相连,打开自来水龙头时完成废水排放同时对废水进行二次利用,满足生态环保的要求;另外,还有一条废水直排管路,必要时用于废水直排;该系统同时带有纯水回流支路,将净水回流至反渗透滤芯前端,冲洗并中和反渗透滤芯前原水,无残留陈水,首杯水就能喝,水质稳定,全时提供纯净鲜活水。
[0029]当用户打开自来水龙头时,离子浓度较低的自来水可置换反渗透滤芯废水侧积累的离子浓度高的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反渗透滤芯,具有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一废水口;增压泵,具有泵入口和泵出口,所述泵入口用于与水源连通,所述泵出口与所述第一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废水口与第一废水直排管路的一端连通;出水组件,包括相互独立的饮用水出水组件和生活水出水组件,所述饮用水出水组件具有饮用水入水口和饮用水出水口,所述生活水出水组件具有生活水入水口和生活水出水口,所述饮用水入水口与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所述生活水入水口与所述第一废水口连通;第一限流阀和第一开关阀,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废水直排管路上,所述第一限流阀具有限流状态和全开状态,所述第一开关阀位于所述第一限流阀的下游;所述第一开关阀与所述第一限流阀之间的流路通过第一支路与所述泵入口连通,所述第一支路上设置有流向朝向所述泵入口的第一单向阀;第一高压开关和第二高压开关,分别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饮用水入水口之间的流路上、所述第一废水口与所述生活水入水口之间的流路上;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饮用水入水口之间的流路通过纯水回流支路与所述泵入口连通,所述纯水回流支路上设置有第二开关阀和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的流向由所述第一出水口流向所述泵入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第一高压开关之间的流路上设置有第三单向阀,所述第一废水口与所述第二高压开关之间的流路上设置有第四单向阀。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路系统还包括第二反渗透滤芯,所述第二反渗透滤芯设置于所述第一废水口与所述第一限流阀之间的流路上,所述第二反渗透滤芯具有第二进水口、第二出水口和第二废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与所述第一废水口连通,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宾倩韵孙天厚谈菲刘梦薇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美的清湖净水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