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单电机馈能式电磁阻尼器的间隔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3735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单电机馈能式电磁阻尼器的间隔棒,间隔棒包括:间隔棒本体、机械整流组件以及馈能组件;间隔棒本体包括:间隔棒箱体、若干线夹机构以及直流发电机安装腔;机械整流组件包括:转轴、若干齿条、若干齿轮以及若干单向离合器;馈能组件包括:直流发电机;线夹夹持电缆导线,电缆导线振动时,线夹机构带动齿条滑动,进而带动齿轮转动。齿轮的转动使得单向离合器的外圈与内圈处于结合状态,或外圈与内圈处于分离状态;结合状态时,直流发电机主轴转动,此时由机械整流组件的粘滞摩擦以及直流发电机产生电磁阻尼力提供间隔棒减振的阻尼,分离状态时,直流发电机不运转,此时由机械整流组件的粘滞摩擦提供间隔棒的阻尼。由机械整流组件的粘滞摩擦提供间隔棒的阻尼。由机械整流组件的粘滞摩擦提供间隔棒的阻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单电机馈能式电磁阻尼器的间隔棒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输电线路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单电机馈能式电磁阻尼器的间隔棒。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电网建设同步加快,在输送线路中存在一个普遍问题:输送线路中的导线之间随着微风振动以及尾流振动等外界激励下相互碰线或发生导线间空气绝缘击穿,解决此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在导线之间安装间隔棒,通过耗能达到减缓导线振动的目的。
[0003]目前,在电网建设中使用最多的阻尼型间隔棒为橡胶式间隔棒,此设计通过橡胶的粘性以及弹性实现吸收振动且具有一定的阻尼,然而,橡胶阻尼容易磨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单电机馈能式电磁阻尼器的间隔棒,通过机械整流组件的粘滞摩擦以及直流发电机产生电磁阻尼力提供间隔棒的阻尼,避免了现有橡胶阻尼容易磨损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单电机馈能式电磁阻尼器的间隔棒,包括:间隔棒本体、机械整流组件以及馈能组件;
[0006]所述间隔棒本体包括:间隔棒箱体、若干线夹机构以及直流发电机安装腔;
[0007]所述机械整流组件包括:转轴、若干齿条、若干齿轮以及若干单向离合器;
[0008]所述馈能组件包括:直流发电机;
[0009]所述线夹机构、齿条、齿轮以及单向离合器的数量一致,且所述线夹机构与所述齿条一一对应,所述齿条与所述齿轮一一对应,所述齿轮与所述单向离合器一一对应;
[0010]所述机械整流组件设置在所述间隔棒箱体内,所述直流发电机设置在所述直流发电机安装腔内;
[0011]每一所述线夹机构包括线夹本体以及线夹,每一所述线夹机构的线夹用于夹持一电缆导线,每一所述线夹机构的线夹本体与对应的齿条的一端连接;每一齿条的另一端与对应的齿轮啮合;每一所述单向离合器的外圈与对应的齿轮相连,每一所述单向离合器的内圈与所述转轴连接;所述转轴与所述直流发电机的联轴器连接;线夹本体嵌套在间隔棒箱体上,且所述电缆导线振动时,线夹带动对应的线夹本体在所述间隔棒箱体上滑动。
[0012]进一步的,所述间隔棒为三分类间隔棒;所述线夹机构、所述齿条、所述齿轮以及所述单向离合器的数量均为3。
[0013]进一步的,每一所述线夹包括:固定线夹以及转动线夹;所述固定线夹与所述线夹本体为一体化设计;所述转动线夹的一端通过销轴与固定线夹相连,另一端通过固定螺栓与固定线夹连接。
[0014]进一步的,所述机械整流组件还包括:第一轴承、第二轴承、第一轴承座、第二轴承
座以及若干第三轴承;每一所述齿条包括圆柱光轴部以及齿条部;
[0015]每一所述齿条的圆柱光轴部穿过对应的第三轴承,并与对应的线夹机构的线夹本体连接,每一所述齿条的齿条部与对应的齿轮啮合;
[0016]所述第一轴承安装在所述第一轴承座中,所述第二轴承安装在所述第二轴承座中;所述转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轴承连接,所述转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轴承连接;所述第一轴承座以及所述第二轴承座通过法兰与所述间隔棒箱体连接;
[0017]各所述齿轮依次安装在所述转轴上;
[0018]所述直流发电机安装腔与所述第二轴承座连接。
[0019]进一步的,线夹本体在所述间隔棒箱体上滑动时,带动所述齿条沿滑出间隔棒箱体的方向运动,或带动所述齿条沿滑入间隔棒箱体的方向运动;
[0020]当所述齿条沿滑出间隔棒箱体的方向运动时,带动所对应的齿轮转动以使所对应单向离合器的外圈与内圈处于结合状态;
[0021]当所述齿条沿滑入间隔棒箱体的方向运动时,带动所对应的齿轮转动以使所对应单向离合器的外圈与内圈处于分离状态。
[0022]进一步的,还包括:复位组件;所述复位组件包括:复位拉杆以及复位弹簧;所述复位拉杆包括挡板部以及光轴部;所述复位拉杆的光轴部与对应的线夹机构的线夹本体连接;所述复位弹簧安装在复位拉杆挡板部与间隔棒箱体之间。
[0023]进一步的,还包括:控制模块和若干监测模块;每一监测模块与一齿条对应;所述馈能组件还包括:直流发电机外接的可变电阻;
[0024]每一所述监测模块,用于监测所对应的齿条的位移,生成模拟信号;并将所述模拟信号传输至控制模块;
[0025]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模拟信号的幅值以及频率,确定对应的电缆导线的振动幅值和振动频率,继而根据所述振动幅值以及所述振动频率调节所述可变电阻的阻值;
[0026]其中,根据所述振动幅值以及所述振动频率调节所述可变电阻的阻值,具体包括:
[0027]当所述振动幅值在第一预设幅值范围内或所述振动频率在第一预设频率范围内时,将所述可变电阻的阻值调大;
[0028]当所述振动幅值在第二预设幅值范围内或所述振动频率在第二预设频率范围内时,不对所述可变电阻的阻值进行调整;
[0029]所述振动幅值在第三预设幅值范围内或所述振动频率在第三预设频率范围内时,将所述可变电阻的阻值调小;
[0030]所述第一预设幅值范围小于所述第二预设幅值范围,所述第二预设幅值范围小于所述第三预设幅值范围;
[0031]所述第一预设频率范围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频率范围,所述第二预设频率范围大于所述第三预设频率范围。
[0032]进一步的,所述馈能组件还包括:升压稳压电路以及超级电容器;所述升压稳压电路及超级电容器设置在所述直流发电机安装腔内;
[0033]所述升压稳压电路,用于将直流发电机所生成的电流传输至所述超级电容器中,对所述超级电容器进行充电;
[0034]所述超级电容,用于为所述控制模块和各所述监测模块进行供电。
[0035]进一步的,所述间隔棒箱体内还设置有若干设置齿条的安装槽;
[0036]每一所述监测模块,包括:霍尔传感器以及磁片;所述霍尔传感器位于对应的安装槽的尾端,所述磁片位于对应齿条的齿条部的尾端;其中,安装槽的尾端为安装槽两端中与第三轴承距离较近的一端,齿条部的尾端为齿条部两端中与第三轴承距离较近的一端;
[0037]所述控制模块,包括:信号采集单元、信号处理单元、运算单元以及控制单元;
[0038]所述信号采集单元,用于获取由所述霍尔传感器传输的模拟信号
[0039]所述信号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模拟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并滤波处理后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0040]所述运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数字信号的幅值计算对应电缆导线的振动幅值以及振动频率;
[0041]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振动幅值和所述振动频率调节所述可变电阻的阻值。
[0042]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4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单电机馈能式电磁阻尼器的间隔棒,间隔棒包括:间隔棒本体、机械整流组件以及馈能组件;间隔棒本体包括:间隔棒箱体、若干线夹机构以及直流发电机安装腔;机械整流组件包括:转轴、若干齿条、若干齿轮以及若干单向离合器;馈能组件包括:直流发电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单电机馈能式电磁阻尼器的间隔棒,其特征在于,包括:间隔棒本体、机械整流组件以及馈能组件;所述间隔棒本体包括:间隔棒箱体、若干线夹机构以及直流发电机安装腔;所述机械整流组件包括:转轴、若干齿条、若干齿轮以及若干单向离合器;所述馈能组件包括:直流发电机;所述线夹机构、齿条、齿轮以及单向离合器的数量一致,且所述线夹机构与所述齿条一一对应,所述齿条与所述齿轮一一对应,所述齿轮与所述单向离合器一一对应;所述机械整流组件设置在所述间隔棒箱体内,所述直流发电机设置在所述直流发电机安装腔内;每一所述线夹机构包括线夹本体以及线夹,每一所述线夹机构的线夹用于夹持一电缆导线,每一所述线夹机构的线夹本体与对应的齿条的一端连接;每一齿条的另一端与对应的齿轮啮合;每一所述单向离合器的外圈与对应的齿轮相连,每一所述单向离合器的内圈与所述转轴连接;所述转轴与所述直流发电机的联轴器连接;线夹本体嵌套在间隔棒箱体上,且所述电缆导线振动时,线夹带动对应的线夹本体在所述间隔棒箱体上滑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单电机馈能式电磁阻尼器的间隔棒,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棒为三分类间隔棒;所述线夹机构、所述齿条、所述齿轮以及所述单向离合器的数量均为3。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单电机馈能式电磁阻尼器的间隔棒,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线夹包括:固定线夹以及转动线夹;所述固定线夹与所述线夹本体为一体化设计;所述转动线夹的一端通过销轴与固定线夹相连,另一端通过固定螺栓与固定线夹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单电机馈能式电磁阻尼器的间隔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整流组件还包括:第一轴承、第二轴承、第一轴承座、第二轴承座以及若干第三轴承;每一所述齿条包括圆柱光轴部以及齿条部;每一所述齿条的圆柱光轴部穿过对应的第三轴承,并与对应的线夹机构的线夹本体连接,每一所述齿条的齿条部与对应的齿轮啮合;所述第一轴承安装在所述第一轴承座中,所述第二轴承安装在所述第二轴承座中;所述转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轴承连接,所述转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轴承连接;所述第一轴承座以及所述第二轴承座通过法兰与所述间隔棒箱体连接;各所述齿轮依次安装在所述转轴上;所述直流发电机安装腔与所述第二轴承座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单电机馈能式电磁阻尼器的间隔棒,其特征在于,线夹本体在所述间隔棒箱体上滑动时,带动所述齿条沿滑出间隔棒箱体的方向运动,或带动所述齿条沿滑入间隔棒箱体的方向运动;当所述齿条沿滑出间隔棒箱体的方向运动时,带动所对应的齿轮转动以使所对应单向离合器的外圈与内圈处于结合状态;当所述齿条沿滑入间隔棒箱体的方向运动时,带动所对应的齿轮转动以使所对应单向离合器的外圈与内圈处于分离状态。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圣平李林勇李华亮李竞熊超琳周贺马存仁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