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位移记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73712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地震监测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地震位移记录装置,包括监测箱、支撑板、监测探针和调节机构;所述监测箱内部设置有安装槽;所述支撑板设置在安装槽内部;所述监测探针设置在监测箱顶部正上方位置;所述调节机构设置在安装槽内部,且与支撑板连接;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螺杆、手轮、滑杆、固定环和支撑座;所述螺杆底端贯穿监测箱顶部内壁转动连接在支撑板顶部;所述手轮固接在螺杆顶部;所述安装槽两侧内壁对称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滑杆设置在第一滑槽内部;通过设置调节机构,便于调节记录板在安装槽内部的高度位置,从而方便对记录板进行安装和拆卸,有助于提高地震位移记录装置的使用效率。装置的使用效率。装置的使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震位移记录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地震监测
,具体的说是地震位移记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地震是由于地壳产生位移挤压后产生震动,根据人类给地震定的等级,数字越大则说明地震带来的破坏性更大,所以为减轻地震带来的伤害,需要对地震进行提前监测,以便提高发出预警,尽最大可能减小损失。
[0003]采用地震位移记录装置监测地震数据,可以更加直接显示地震位移数据,相对于传统电子设备,地震位移记录装置则具有较好的监测实时性以及使用可靠性。
[0004]现有技术中地震位移记录装置在对记录板进行安装和拆卸时,由于记录板是与监测顶针底部接触,进而使得记录板安装和拆卸极其不便,容易造成记录板或监测顶针损坏,从而降低了地震位移记录装置使用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地震位移记录装置在对记录板进行安装和拆卸时,由于记录板是与监测顶针底部接触,进而使得记录板安装和拆卸极其不便,容易造成记录板或监测顶针损坏,从而降低了地震位移记录装置使用效率的问题,本技术提出的地震位移记录装置。
[0006]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所述的地震位移记录装置,包括监测箱、支撑板、监测探针和调节机构;所述监测箱内部设置有安装槽;所述支撑板设置在安装槽内部;所述监测探针设置在监测箱顶部正上方位置;所述调节机构设置在安装槽内部,且与支撑板连接;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螺杆、手轮、滑杆、固定环和支撑座;所述螺杆底端贯穿监测箱顶部内壁转动连接在支撑板顶部;所述手轮固接在螺杆顶部;所述安装槽两侧内壁对称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滑杆设置在第一滑槽内部;所述滑杆顶部与底部分别与第一滑槽顶部内壁与底部内壁固接;所述固定环滑动连接在滑杆外壁;所述固定环侧壁与支撑板外壁固接;所述支撑座固接在支撑板顶部;通过设置调节机构,便于对支撑板的高度进行调节,从而使得监测探针底部可以与记录板顶部分离,进而方便对记录板安装和拆卸。
[0007]优选的,所述支撑座顶部设置有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包括记录板、滑块、卡接块、限位块和弹簧;所述记录板设置在支撑座顶部;所述支撑座两侧内壁对称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滑块滑动设置在第二滑槽内部;所述滑块侧壁与记录板外壁固接;所述滑块顶部内壁设置有凹槽;所述卡接块底端滑动贯穿在支撑座顶端内壁;所述卡接块底部插接在凹槽内部;所述限位块固接在卡接块顶部;所述弹簧套接在卡接块顶端外壁;所述弹簧一端固接在支撑座顶部,另一端固接在限位块底部;通过设置安装组件,提高对记录板安装和拆卸效率。
[0008]优选的,所述监测箱顶部内壁设置有方槽;所述监测探针底部通过方槽与记录板
表面接触;通过设置方槽,使得监测探针底部可以与记录板顶部接触,从而保证了地震监测工作的正常进行。
[0009]优选的,所述监测箱外壁设置有长槽;所述长槽与安装槽内部连通;通过设置长槽,便于对记录板进行安装和拆卸。
[0010]优选的,所述监测探针由支架固定在监测箱顶部;所述支架两端分别监测箱两侧外壁固接;提高监测探针在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
[0011]优选的,所述螺杆和手轮在支撑板顶部以监测探针为轴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支撑座外轮廓形状为U型;通过设置两个螺杆和手轮,提高了对支撑座高度的调节效率。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3]1.本技术通过设置调节机构,手动转动手轮,使得手轮带着螺杆转动,又由于螺杆底部转动连接在支撑板底部,在螺杆与支撑板顶部连接处设置有限位部件,使得支撑板可以在安装槽内部上升或下降高度,实现监测探针底部与记录板顶部分离的目的,从而便于对记录板的安装与拆卸。
[0014]2.本技术通过设置安装组件,将记录板对齐插入支撑座内部,使得记录板两侧固接的滑块插入到第二滑槽内部,由于滑块顶部内壁设置有凹槽,使得卡接块受到凹槽内壁的挤压,在支撑座顶部内壁向上滑动同时配合限位块拉伸弹簧,待记录板安装到位后,在弹簧回复作用下,使得卡接块复位与凹槽内壁紧密接触,进而完成对记录板的固定,配合监测探针完成地震位移的记录。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6]图1为本实施例一的主结构立体图;
[0017]图2为本实施例一正视剖视图;
[0018]图3为本实施例一图2中A处结构放大图;
[0019]图4为本实施例一图2中B处结构放大图;
[0020]图5为本实施例二的记录板立体图。
[0021]图中:1、监测箱;11、安装槽;12、第一滑槽;13、第二滑槽;14、凹槽;2、支撑板;3、监测探针;41、螺杆;42、手轮;43、滑杆;44、固定环;45、支撑座;51、记录板;52、滑块;53、卡接块;54、限位块;55、弹簧;6、方槽;7、长槽;8、拉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实施例一
[0024]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地震位移记录装置,包括监测箱1、支撑板2、监测探针3和调节机构;所述监测箱1内部设置有安装槽11;所述支撑板2设置在安装槽11内部;所述监测探针3设置在监测箱1顶部正上方位置;所述调节机构设置在安装槽11内部,且
与支撑板2连接;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螺杆41、手轮42、滑杆43、固定环44和支撑座45;所述螺杆41底端贯穿监测箱1顶部内壁转动连接在支撑板2顶部;所述手轮42固接在螺杆41顶部;所述安装槽11两侧内壁对称设置有第一滑槽12;所述滑杆43设置在第一滑槽12内部;所述滑杆43顶部与底部分别与第一滑槽12顶部内壁与底部内壁固接;所述固定环44滑动连接在滑杆43外壁;所述固定环44侧壁与支撑板2外壁固接;所述支撑座45固接在支撑板2顶部;工作时,由于监测探针3底部与记录板51顶部需要接触,使得在将记录板51从监测箱1内部安装拆卸时不够方便,通过手动转动手轮42,使得手轮42带着螺杆41转动,又由于螺杆41底部转动连接在支撑板2底部,在螺杆41与支撑板2顶部连接处设置有限位部件,使得支撑板2可以在安装槽11内部上升或下降高度,当支撑板2在上升或下降高度时,通过两侧固接的固定环44在滑杆43外壁滑动,进而使得支撑板2使用时可以更加稳定,拆卸记录板51时,通过下降支撑板2的高度,使得监测探针3底部与记录板51顶部分离,随后将记录板51从支撑座45内部取出,在安装记录板51时,上述步骤反向操作即可。
[0025]所述支撑座45顶部设置有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包括记录板51、滑块52、卡接块53、限位块54和弹簧55;所述记录板51设置在支撑座45顶部;所述支撑座45两侧内壁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地震位移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监测箱(1)、支撑板(2)、监测探针(3)和调节机构;所述监测箱(1)内部设置有安装槽(11);所述支撑板(2)设置在安装槽(11)内部;所述监测探针(3)设置在监测箱(1)顶部正上方位置;所述调节机构设置在安装槽(11)内部,且与支撑板(2)连接;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螺杆(41)、手轮(42)、滑杆(43)、固定环(44)和支撑座(45);所述螺杆(41)底端贯穿监测箱(1)顶部内壁转动连接在支撑板(2)顶部;所述手轮(42)固接在螺杆(41)顶部;所述安装槽(11)两侧内壁对称设置有第一滑槽(12);所述滑杆(43)设置在第一滑槽(12)内部;所述滑杆(43)顶部与底部分别与第一滑槽(12)顶部内壁与底部内壁固接;所述固定环(44)滑动连接在滑杆(43)外壁;所述固定环(44)侧壁与支撑板(2)外壁固接;所述支撑座(45)固接在支撑板(2)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震位移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45)顶部设置有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包括记录板(51)、滑块(52)、卡接块(53)、限位块(54)和弹簧(55);所述记录板(51)设置在支撑座(45)顶部;所述支撑座(45)两侧内壁对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丽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震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