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穿透式光伏防水安装建筑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3520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穿透式光伏防水安装建筑面,包括设有粘接区域的建筑基面,若干光伏组件覆盖在建筑基面上且与粘接区域对应固定粘接;其中,各相邻光伏组件之间分别密封连接,使得各光伏组件在建筑基面上形成完整的光伏防水建筑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显著节约了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安装实施成本,明显减轻了对建筑基面的加载负荷,同时无穿透式的安装方案有效确保了防水效果。确保了防水效果。确保了防水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穿透式光伏防水安装建筑面


[0001]本技术涉及光伏安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穿透式光伏防水安装建筑面。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光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光伏发电产品也得到了越来越普及化的应用,其中,光伏建筑一体化(主要包括有光伏建筑屋顶)是光伏发电产品应用的重要领域,也是光伏发电技术应用的重点发展方向。
[0003]为了实现各类安装基面的光伏安装应用,本申请人在先已提出了较多简易式轻质光伏组件安装方案。为了实现光伏安装屋面的防水效果,现有技术均认为在安装光伏组件之前需要在屋面上预先通过紧固件固定铺设防水卷材,然后再通过机械式或粘接式实现光伏组件的安装。
[0004]然而随着本申请人在光伏安装领域的深度开发应用后认为现有技术仍然存在改进空间,为此,本申请人基于在光伏组件安装应用领域的多年专注研究,决定寻求无穿透式光伏防水安装屋面方案,进一步有力推动光伏建筑一体化的深度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穿透式光伏防水安装建筑面,显著节约了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安装实施成本,明显减轻了对建筑基面的加载负荷,同时无穿透式的安装方案有效确保了防水效果。
[0006]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无穿透式光伏防水安装建筑面,包括设有粘接区域的建筑基面,若干光伏组件覆盖在所述建筑基面上且与粘接区域对应固定粘接;其中,各相邻光伏组件之间分别密封连接,使得各光伏组件在所述建筑基面上形成完整的光伏防水建筑面。
[0008]优选地,所述光伏组件通过粘接剂和/或胶带和/或热熔焊接与其对应的粘接区域对应固定粘接。
[0009]优选地,至少部分相邻光伏组件之间的间隔缝隙通过粘接剂和/或胶带和/或热熔焊接实现密封接触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粘接区域采用基面涂层和/或热塑基材和/或采用热塑材质制成的建筑基面和/或经过表面处理的建筑基面。
[0011]优选地,所述粘接区域呈网格形状。
[0012]优选地,所述光伏防水建筑面还包括运维通道,其中,所述运维通道覆盖在所述建筑基面上且与粘接区域对应固定粘接,同时所述运维通道位于部分相邻的光伏组件之间,该相邻的光伏组件之间通过运维通道实现密封连接。
[0013]优选地,所述运维通道通过粘接剂和/或胶带和/或热熔焊接与其对应的粘接区域对应固定粘接。
[0014]优选地,所述运维通道与其相邻的光伏组件之间的间隔缝隙通过粘接剂和/或胶
带和/或热熔焊接实现密封接触连接。
[0015]优选地,所述光伏组件的重量不超过3.5kg/m2。
[0016]优选地,所述建筑基面为屋顶或车棚顶。
[0017]本申请人认识到光伏组件本身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以及机械安装性能,将光伏组件安装在建筑基面上时,光伏组件在实现发电功能的同时通过整面式密封安装得到光伏防水建筑面,直接取代了现有技术额外防水卷材层来实现光伏组件的安装;该安装方案显著节约了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安装实施成本,明显减轻了对建筑基面的加载负荷,同时无穿透式的安装方案有效确保了防水效果;尤其适合应用在一些加载负荷能力弱的老旧建筑屋面或由于材料老化严重而导致无法粘贴或粘接效果差的老旧建筑屋面;此外,本申请提供的光伏防水建筑面还可以呈现出自身的独特外观效果。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下的一种粘接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下光伏防水建筑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下将光伏防水建筑面与图1所示粘接区域对应粘接的状态结构示意图(粘接剂4显示为白色,位于粘接区域1a上);
[0021]图4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下将光伏防水建筑面与另一种粘接区域对应粘接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无穿透式光伏防水安装建筑面,包括设有粘接区域的建筑基面,若干光伏组件覆盖在建筑基面上且与粘接区域对应固定粘接;其中,各相邻光伏组件之间分别密封连接,使得各光伏组件在建筑基面上形成完整的光伏防水建筑面。优选地,本实施例建议应用的光伏组件20采用轻质光伏组件,具体优选地,轻质光伏组件的重量不超过3.5kg/m2;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应用安装具有更大重量的光伏组件,本实施例对此不做特别限定;轻质光伏组件的具体封装方案具体可以采用本申请人在先提出的光伏组件封装材料技术:CN201610685536.0、CN201610685240.9以及CN201610927464.6,厚度薄且重量轻,是非常优选的轻质光伏组件产品;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封装方案的轻质光伏组件产品;光伏组件所采用的电池片采用任意一种公知的电池片,本实施例对其不做特别限定;
[0023]优选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建筑基面为屋顶或车棚顶,当然也可以为其他建筑的基面,建筑基面可以为水平面状,也可以是斜面状,本实施例对其不做特别唯一限定,其所应用的建筑基面的形状变化不会影响本申请的实施效果。
[0024]优选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光伏组件通过粘接剂(具体可采用公知的防水结构胶)和/或(双面)胶带和/或热熔焊接与其对应的粘接区域对应固定粘接;为了避免相邻光伏组件之间的间隔存在漏水风险,优选地,在本实施方式中,至少部分或全部相邻光伏组件之间的间隔缝隙通过粘接剂和/或胶带和/或热熔焊接实现密封接触连接。具体来说,可以直接通过光伏组件与其对应的粘接区域进行粘接时的溢出粘接剂来实现对相邻光伏组件之间的间隔缝隙密封,也可以通过进一步设置防水胶带或焊接热塑防水条来实现对相邻光伏组
件之间的间隔缝隙密封,这些都是本申请可进行的实施变化内容。
[0025]由于现有技术的建筑基面(通常包括PVC防水卷材基面、TPO防水卷材基面、沥青防水卷材基面、混凝土基面和彩钢瓦基面等各种材质建筑基面)与光伏组件直接进行粘接的效果不够稳固牢靠,优选地,为了利于在本实施方式中,粘接区域采用基面涂层和/或热塑基材和/或采用热塑材质制成的建筑基面和/或经过表面处理的建筑基面。具体来说,当应用于混凝土基面、彩钢瓦基面或其他非热塑性材质基面时,可以在基面上通过涂覆设置基面涂层(具体材质可以采用任意公知的热塑涂层,只要利于粘接效果即可,本实施例对其不做任何限定),也可以选择在基面上通过粘接热塑基材(具体材质可以采用任意公知的热塑基材,只要利于粘接效果即可,本实施例对其不做任何限定),当应用于热塑材质制成的建筑基面时(例如PVC防水卷材基面、TPO防水卷材基面、沥青防水卷材基面或其他材质卷材基面),本申请可以直接将其作为粘接区域,进一步优选地,为了进一步利于粘接效果,在进行粘接之前可以预先对建筑基面(可具体采用热塑材质或各种复合材质)进行热处理提高其表面能,形成利于粘接的粘接区域。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对建筑基面进行热处理时,为了便于实施,可以选择对建筑基面进行较大面积的热处理,然后通过粘接剂来划分得到呈网格状的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穿透式光伏防水安装建筑面,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粘接区域的建筑基面,若干光伏组件覆盖在所述建筑基面上且与粘接区域对应固定粘接;其中,各相邻光伏组件之间分别密封连接,使得各光伏组件在所述建筑基面上形成完整的光伏防水建筑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穿透式光伏防水安装建筑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通过粘接剂和/或胶带和/或热熔焊接与其对应的粘接区域对应固定粘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穿透式光伏防水安装建筑面,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相邻光伏组件之间的间隔缝隙通过粘接剂和/或胶带和/或热熔焊接实现密封接触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穿透式光伏防水安装建筑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区域采用基面涂层和/或热塑基材和/或采用热塑材质制成的建筑基面和/或经过表面处理的建筑基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穿透式光伏防水安装建筑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区域呈网格形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嘉鸿王伟力练成荣施正荣
申请(专利权)人:上迈镇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