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切向进水/加药/进循环水结构的核晶凝聚诱导造粒分盐结晶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734294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切向进水/加药/进循环水结构的核晶凝聚诱导造粒分盐结晶水处理装置,包括外筒,外筒的顶部设有料斗,料斗下端延伸至内筒中,内筒通过两根支架固定于外筒内部,内筒底部设有晶种排出口,内筒表面靠近底部的位置在三个方向上分别设置有进水管、加药管、循环水进水管;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紧凑,实用性强,通过内筒表面靠近底部的位置所开设的与内筒的外侧相切的进水/加药/进循环水的进口,以及内筒本身的一个圆柱形空间,使进入内筒的三股流体能够做旋流运动,这大大提升了进水与药剂混合的均匀性,进一步改善了核晶凝聚诱导造粒分盐结晶技术对于水体中目标污染物的处理效果。对于水体中目标污染物的处理效果。对于水体中目标污染物的处理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切向进水/加药/进循环水结构的核晶凝聚诱导造粒分盐结晶水处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水质净化
,涉及核晶凝聚诱导造粒分盐结晶水处理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带有切向进水/加药/进循环水结构的核晶凝聚诱导造粒分盐结晶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水中离子型污染物(如Ca
2+
、Mg
2+
、Fe
3+
、Mn
2+
、Cu
2+
、Cr
6+
、AS
3+
、F

、SO
42

等)的含量逐渐增加,上述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过量存在造成了严重的水体污染,对人体健康及工业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水资源和重金属资源的浪费。化学沉淀是目前最常用的处理技术,但由于沉淀物小,沉降性能差,为保证出水浊度达标,往往需要增设混凝、沉淀、过滤等单元。但受场地、资金、技术水平和操作运行等客观条件制约,不适用于农村、小城镇、小型工业企业及临时性场合,而且化学沉淀及传统混凝工艺难以实现对于上述污染物的高效去除。
[0003]针对传统处理技术的局限性,核晶凝聚诱导造粒分盐结晶技术应运而生,该技术通过流态调控使得预先投加的晶种以流化状态形成晶种悬浮层,加入化学药剂改善污染物的凝聚性,诱导污染物与晶体按照逐一附着凝聚模式形成共聚物,完成絮体造粒致密化,从而实现污染物的高效固液分离。与此同时,根据水体中不同离子的结晶特点,创造性的提出了分盐结晶理论,从而实现了水体中不同离子的分盐结晶及结晶盐资源化利用的目标;此外,该技术在对水中污染物高效去除的同时,可实现污染物离子的回收利用,具有运行费用省、操作自动化程度高和资源节约的优点。
[0004]然而,在现有装置中,目前常见的核晶凝聚诱导造粒分盐结晶水处理装置在使用时,由于进水管、加药管以及循环水进水管的不合理设计,导致进水与所加化学药剂不能均匀混合,使得出水水质不能很好的满足国家标准,为了保证进水与所加化学药剂的均匀混合,因而在现有的装置结构上进行改进,能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进一步提升装置对于水体中目标污染物的处理效果,是现今高效处理上述废水的首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切向进水/加药/进循环水结构的核晶凝聚诱导造粒分盐结晶水处理装置。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带有切向进水/加药/进循环水结构的核晶凝聚诱导造粒分盐结晶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和内筒,所述外筒顶部设有料斗,所述料斗底部延伸至内筒中,所述内筒底部设有晶种排出管,所述晶种排出管一直延伸至外筒外部,所述内筒的底侧设有均与晶种排出管互成直角的进水管、加药管以及循环水进水管,所述外筒底侧设有与排晶管相垂直的循环水出水管,所述外筒内部位于料斗延伸管两侧设有齿形溢流堰,外筒筒壁上与齿形溢流堰底部正对的位置上设有出水管。
[000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水管、加药管以及循环水进水管一直延伸至外筒的外部,所述进水管、加药管以及循环水进水管均与内筒底部外侧相切,所述内筒内部呈圆柱形空间。
[000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筒上方设有两根支架,支架与外筒相连,用于将内筒固定于外筒的内部。
[00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筒上部为圆柱形,底部呈倒锥形布置,晶种排出管为竖向管,连接于内筒底部;所述进水管、加药管以及循环水进水管为水平管,且均位于晶种排出管入口位置的上方。
[00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水管、加药管以及循环水进水管在同一水平面上等间隔分布。
[00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筒内装有针对特定污染水体而合成的晶种。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结构紧凑,实用性强,通过筒体底部开设的相切的进水/加药/进循环水进水口,以及内筒本身的一个圆柱形空间,使进入内筒的三股流体能够做旋流运动,这大大提升了进水与药剂混合的均匀性,进一步改善了核晶凝聚诱导造粒分盐结晶技术对于水体中目标污染物的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00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5]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专利技术进水/加药/进循环水的工作原理图。
[0017]图3是本专利技术改进前后对于水体中不同浓度铜离子的去除效果对比。
[0018]附图标记
[0019]图中:1、外筒;2、料斗;3、内筒;4、进水管;5、加药管;6、循环水进水管;7、循环水出水管;8、齿形溢流堰;9、出水管;10、晶种排出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基于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带有切向进水/加药/进循环水结构的核晶凝聚诱导造粒分盐结晶水处理装置,包括外筒1和内筒3,外筒1顶部设有料斗2,料斗2与内筒3连通,其底部延伸至内筒3中,可悬于内筒3内的中上部。内筒3内装有针对特定污染水体而合成的晶种,且晶种通过料斗2加入内筒中。内筒3底部设有晶种排出管10,晶种排出管10为竖直管,其一直延伸至外筒1外部,内筒3的底侧分别设有均与晶种排出管10互成直角的进水管4、加药管5以及循环水进水管6,显然,进水管4、加药管5以及循环水进水管6均宜采用水平管,且处于或者大致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并以筒中心为对称中心,等间隔分布。外筒1底侧同样设有与排晶
管10相垂直的循环水出水管7,外筒1内部位于料斗2延伸管两侧设有齿形溢流堰8,外筒1筒壁上与齿形溢流堰8底部正对的位置上设有出水管9。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结构紧凑,实用性强,通过筒体底部开设的相切的进水/加药/进循环水进水口,以及内筒本身的一个圆柱形空间,使进入内筒的三股流体能够做旋流运动,这大大提升了进水与药剂混合的均匀性,进一步改善了核晶凝聚诱导造粒分盐结晶技术对于水体中目标污染物的处理效果。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内筒3底部侧面三个方向上分别设有进水管4、加药管5以及循环水进水管6,上述三管与内筒3的外侧相切,内筒3内部呈圆柱形空间,如图2所示,有利于水流从侧向进入内筒3内,在内部形成旋流运动。进水管4、加药管5以及循环水进水管6均一直延伸至外筒1的外部。
[0024]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内筒3上部设置有齿形溢流堰8,出水管9设置于外筒1上,相对于齿形溢流堰8底部的位置,齿形溢流堰8可以起到过滤的作用,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切向进水/加药/进循环水结构的核晶凝聚诱导造粒分盐结晶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1)和内筒(3),所述外筒(1)顶部设有料斗(2),所述料斗(2)底部延伸至内筒(3)中,所述内筒(3)底部设有晶种排出管(10),所述晶种排出管(10)一直延伸至外筒(1)外部,所述内筒(3)的底侧设有均与晶种排出管(10)互成直角的进水管(4)、加药管(5)以及循环水进水管(6),所述外筒(1)底侧设有与排晶管(10)相垂直的循环水出水管(7),所述外筒(1)内部位于料斗(2)延伸管两侧设有齿形溢流堰(8),外筒(1)筒壁上与齿形溢流堰(8)底部正对的位置上设有出水管(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有切向进水/加药/进循环水结构的核晶凝聚诱导造粒分盐结晶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4)、加药管(5)以及循环水进水管(6)一直延伸至外筒(1)的外部,所述进水管(4)、加药管(5)以及循环水进水管(6)均与内筒(3)底部外侧相切,所述内筒(3)内部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鑫金鹏康许路白雪石烜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