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密度配重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3308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密度配重块,涉及高比重皮带机用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配重块组件,配重块组件包括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且第二配重块卡接连接在第一配重块两侧表面,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上表面设置有矩形腔,且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两侧端表面中部螺纹连接有夹持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配重块组件和夹持组件,解决了现有的高密度配重块,在进行使用时,通常结构为固定一体式的,从而导致了不方便对配重块的重量进行调整,使用起来存在一定局限性;或者现有的高密度配重块,在进行重量调整时,小型的配重块、配重板容易在配重块内部发生晃动,从而发出噪音,使用起来存在一定局限性的问题。起来存在一定局限性的问题。起来存在一定局限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密度配重块


[0001]本技术涉及高比重皮带机用
,具体为一种高密度配重块。

技术介绍

[0002]配重块是用于增加自身重量来保持平衡的重物,18世纪的工业革命以后,蒸汽机、纺织机和铁路等工业兴起,铸件进入为大工业服务的新时期,配重铁技术开始有了大的发展,进入20世纪,配重块的发展速度很快,其重要因素之一是产品技术的进步,要求铸件各种机械物理性能更好,同时仍具有良好的机械加工性能;
[0003]另一个原因是机械工业本身和其他工业如化工、仪表等的发展,给配重铁业创造了有利的物质条件。如检测手段的发展,保证了铸件质量的提高和稳定,并给配重铁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电子显微镜等的专利技术,帮助人们深入到金属的微观世界,探查金属结晶的奥秘,研究金属凝固的理论,指导配重铁生产。目前现有的高密度配重块,在进行使用时,通常结构为固定一体式的,从而导致了不方便对配重块的重量进行调整,使用起来存在一定局限性;或者现有的高密度配重块,在进行重量调整时,小型的配重块、配重板容易在配重块内部发生晃动,从而发出噪音,使用起来存在一定局限性。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了一种高密度配重块。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密度配重块,包括配重块组件,所述配重块组件包括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且第二配重块卡接连接在第一配重块两侧表面,所述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上表面设置有矩形腔,且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两侧端表面中部螺纹连接有夹持组件。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固定板和轴承,且轴承固定连接在固定板一侧表面两端中部,所述轴承内圈固定连接有螺杆,且螺杆外端固定连接有旋钮;由设置的夹持组件,便于将放入到配重块组件矩形腔内的小型片配重块或者配重板进行结构上的固定,防止其放生晃动。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配重块上、下表面四边角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轴,且第一固定轴数量为八个,所述第一固定轴周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一卡件,且第一卡件数量为八个;由设置的第一固定轴,用于对第一卡件进行结构上的固定。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配重块两侧表面设置有第一矩形槽,且第一矩形槽数量为两个;由设置的第一矩形槽,便于矩形插块的插入。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两侧端表面中部设置有圆槽,且圆槽底面中部设置有螺孔,所述螺孔和圆槽数量均为四个;由设置的圆槽和螺孔,便于配重块组件和夹持组件之间进行结构上的连接。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配重块一端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
矩形插块,且第二配重块另一端表面中部设置有第二矩形槽,所述第二配重块上、下表面一端两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柱;由设置的矩形插块,便于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之间进行稳定的连接。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配重块上、下表面另一端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轴,且第二固定轴周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二卡件,所述第二卡件数量为四个;由设置的第二卡件,便于将第二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之间进行结构上的连接。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本技术通过设置配重块组件,具有便于对配重块进行拆装,同时便于对配重块的重量进行调节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高密度配重块,在进行使用时,通常结构为固定一体式的,从而导致了不方便对配重块的重量进行调整,使用起来存在一定局限性的问题。
[0015]2、本技术通过设置夹持组件,具有避免调节配重块重量时,配重块上会发出碰撞的噪音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高密度配重块,在进行重量调整时,小型的配重块、配重板容易在配重块内部发生晃动,从而发出噪音,使用起来存在一定局限性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7]图1是本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夹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第一配重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技术第二配重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00、配重块组件;110、第一配重块;111、矩形腔;112、圆槽;113、螺孔;114、第一矩形槽;120、第一固定轴;130、第一卡件;140、第二配重块;141、第二矩形槽;150、固定柱;160、第二固定轴;170、第二卡件;180、矩形插块;200、夹持组件;210、固定板;220、轴承;230、螺杆;240、旋钮。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3]实施例:如图1

4所示,本技术为一种高密度配重块,包括配重块组件100,配重块组件100包括第一配重块110和第二配重块140,且第二配重块140卡接连接在第一配重块110两侧表面,第一配重块110和第二配重块140上表面设置有矩形腔111,且第一配重块110和第二配重块140两侧端表面中部螺纹连接有夹持组件200;夹持组件200包括固定板210和轴承220,且轴承220固定连接在固定板210一侧表面两端中部,轴承220内圈固定连接有螺杆230,且螺杆230外端固定连接有旋钮240;
[0024]具体的,当该装置在进行使用时,首先将第二配重块140上的矩形插块180插入到第一配重块110上的第一矩形槽114中,然后转动第一卡件130使其卡口卡在固定柱150上,即可将配重块组件100进行组装,反之则拆卸,使用同样的方法,也可将第二配重块140、第二配重块140之间进行结构上的连接和拆卸,然后将小型配重块、配重板放入到矩形腔111
中,即可对配重块组件100的重量进行调节,当将小型配重块、配重板进行固定时,只需要顺时针转动旋钮240,即可在轴承220、螺杆230和固定板210的作用下将小型配重块、配重板进行固定,从而避免其与第一配重块110、第二配重块140发生碰撞导致噪音的产生。
[0025]其中如图3、4所示,第一配重块110上、下表面四边角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轴120,且第一固定轴120数量为八个,第一固定轴120周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一卡件130,且第一卡件130数量为八个;第一配重块110两侧表面设置有第一矩形槽114,且第一矩形槽114数量为两个;
[0026]第一配重块110和第二配重块140两侧端表面中部设置有圆槽112,且圆槽112底面中部设置有螺孔113,螺孔113和圆槽112数量均为四个;
[0027]第二配重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密度配重块,包括配重块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块组件(100)包括第一配重块(110)和第二配重块(140),且第二配重块(140)卡接连接在第一配重块(110)两侧表面,所述第一配重块(110)和第二配重块(140)上表面设置有矩形腔(111),且第一配重块(110)和第二配重块(140)两侧端表面中部螺纹连接有夹持组件(2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密度配重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200)包括固定板(210)和轴承(220),且轴承(220)固定连接在固定板(210)一侧表面两端中部,所述轴承(220)内圈固定连接有螺杆(230),且螺杆(230)外端固定连接有旋钮(24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密度配重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重块(110)上、下表面四边角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轴(120),且第一固定轴(120)数量为八个,所述第一固定轴(120)周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一卡件(130),且第一卡件(130)数量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克中刘海燕陈凯强杨国斌朱丽丽贾咏霖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中百吉配重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