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河海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净化农村污水的生态护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3305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净化农村污水的生态护坡结构,包括坡体和护底,护底的上方设有坡脚基台,坡脚基台的下部位于水中,坡脚基台的上方设有护坡坡体,护底、坡脚基台和护坡坡体均设置在坡体的外侧;坡体中设有多个排水沟或排水管,每个排水沟或排水管的出水口均设置在护坡坡体的坡面上,每个出水口的下方均布置有污水槽;污水槽开设在坡脚基台的顶壁上,污水槽中设有净化组件;农村污水经排水沟或排水管排至污水槽,污水槽中的净化组件能够净化污水,净化后的污水能够溢出污水槽,沿坡脚基台的上表面流入河中,所以公开了一种能够净化农村污水的生态护坡结构。净化农村污水的生态护坡结构。净化农村污水的生态护坡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净化农村污水的生态护坡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河道治理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净化农村污水的生态护坡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农村生活污水多通过排水管或排水沟直接排入河中,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造成了日趋严重的点源污染;所以为提高河道的水质,对污染水体往往需要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等几种方法组合起来,才能达到理想的净化效果,但是通过该方式净化水体,往往具有成本巨大且治标不治本的弊端。
[0003]农村河道的两侧通常建造混凝土护岸进行防护,传统的混凝土护岸只具有防护作用,没有净化污水的作用,所以需要一种能够净化农村污水的生态护坡结构,使污水经净化后排入河中,避免生活污水污染河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净化农村污水的生态护坡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农村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中造成河水污染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
[0006]一种用于净化农村污水的生态护坡结构,包括坡体和护底,护底的上方设有坡脚基台,坡脚基台的下部位于水中,坡脚基台的上方设有护坡坡体,护底、坡脚基台和护坡坡体均设置在坡体的外侧;坡体中设有多个排水沟或排水管,每个排水沟或排水管的出水口均设置在护坡坡体的坡面上,每个出水口的下方均布置有污水槽;污水槽开设在坡脚基台的顶壁上,污水槽中设有净化组件。
[0007]通过设置坡脚基台,能够在坡脚基台上设置污水槽;通过设置污水槽,可以在污水槽中设置净化组件,通过设置净化组件,净化组件能够对农村污水进行净化;农村污水经排水沟或排水管排至污水槽,污水槽中的净化组件能够净化污水,避免污水直接排入河中污染河水,净化后的污水能够溢出污水槽,沿坡脚基台的上表面流入河中。
[0008]对于人口较多的地区,其排污量大,排水管或排水沟的数量也会比较多,所以在坡脚基台上沿河道方向开设一条较长的污水槽,使所有排水管或排水沟中的污水均排入一个污水槽中;对于人口较少且居住地比较分散的地区,其排污量小,排水管或排水沟的数量也会比较少且比较分散,所以在坡脚基台上开设一条较长的污水槽会增加成本,所以只需要在每个排水管或排水沟的下方均开设一个较短的污水槽,就可以满足污水净化的要求,这样设计具有节约成本的优点。
[0009]进一步的是,净化组件包括碳基透水混凝土块;污水槽中竖直设置有隔板,隔板的下端设有多个通孔;隔板将污水槽分为两部分,包括靠近坡体一侧的第一净化区和靠近河道一侧的第二净化区,隔板下端的通孔使第一净化区和第二净化区连通;第一净化区和第二净化区中均设置碳基透水混凝土块。
[0010]通过设置碳基透水混凝土块,碳基透水混凝土块具有发达的孔隙结构、较大的比表面积,利于微生物的附着生长,同时碳基透水混凝土块中的生物炭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够促进反硝化反应的电子转移,将硝态氮还原为氮气从污水中去除;生物炭和附着在碳基透水混凝土块中的微生物,两者共同作用吸附污水中的磷和重金属,从而达到水质净化的作用;通过设置隔板,将污水槽分为第一净化区和第二净化区,污水从排水沟或排水管排出并流入污水槽中,污水先流入第一净化区,在第一净化区中水从上至下流动,然后通过隔板上的通孔进入第二净化区,在第二净化区中,水从下至上流动,第二净化区上部的水经过两次净化后溢出污水槽,所以通过设置隔板,延长了污水在污水槽中停留的时间,使污染物能够被充分吸收,所以增强了污水净化效果。
[0011]进一步的是,护坡坡体、护底、坡脚基台和隔板均由混凝土浇筑而成;护坡坡体、护底和坡脚基台一体成型;护坡坡体和护底的厚度均为5~20cm。
[0012]通过使护坡坡体、护底和坡脚基台一体成型,可以增强护坡的稳定性,同时也可以避免污水下渗造成土壤污染。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通过设置净化组件,能够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净化;农村生活污水经排水沟或排水管排至污水槽,污水槽中的净化组件能够净化污水,避免污水直接排入河中污染河水。
[0015]2、通过在污水槽中设置碳基透水混凝土块和隔板,碳基透水混凝土块利于微生物的附着生长和利于发生原电池反应,原电池反应和微生物的生长能够吸附污水中的磷和重金属,并将硝态氮等有机物转化为气态从污水中去除,从而达到水质净化的作用;通过设置隔板,延长了污水在污水槽中停留的时间,使污染物能够被充分吸收,所以增强了对污水的净化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显示了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零部件、部件及编号:坡体11、护坡坡体12、护底13、坡脚基台14、污水槽15、排水沟或排水管2、碳基透水混凝土块31、隔板32。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给出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法,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实施例一:
[0020]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净化农村污水的生态护坡结构,包括坡体11和护底13,护底13的上方设有坡脚基台14,坡脚基台14的下部位于水中,坡脚基台14的上方设有护坡坡体12,护底13、坡脚基台14和护坡坡体12均设置在坡体11的外侧;坡体11中设有多个排水管2,每个排水管2的出水口均设置在护坡坡体12的坡面上,每个出水口的下方均布置有污水槽15;污水槽15开设在坡脚基台14的顶壁上,污水槽15中设有净化组件。
[0021]坡体11通过震动平板夯将土坡夯实,构成夯实土基。
[0022]净化组件包括碳基透水混凝土块31;污水槽15中竖直设置有隔板32,隔板32的下端设有多个通孔;隔板32将污水槽分为两部分,包括靠近坡体11一侧的第一净化区和靠近河道一侧的第二净化区,隔板32下端的通孔使第一净化区和第二净化区连通;第一净化区和第二净化区中均设置碳基透水混凝土块31。
[0023]护坡坡体12、护底13、坡脚基台14和隔板32均由混凝土浇筑而成;护坡坡体12、护底13和坡脚基台14一体成型;护坡坡体12和护底13的厚度均为5~20cm。
[0024]碳基透水混凝土块31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5]步骤1、制备拌合物,拌合物按质量份计数包含以下组分:水泥500~550份,粗骨料1300~1350份,底泥基生物炭15~20份和水150~165份;
[0026]在本实施例中步骤1中制备拌合物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浸润,用总用水量的20%浸润粗骨料;步骤2、搅拌,通过搅拌装置将浸润后的粗骨料搅拌30s,然后加入水泥、底泥基生物炭及剩余80%的水,搅拌150s,得到拌合物。
[0027]通过先浸润后搅拌的方法制备拌合物,能够使拌合物混合均匀,用均匀混合的拌合物制造透水块,能够提高碳基透水混凝土预制块的质量。
[0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净化农村污水的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坡体(11)和护底(13),护底(13)的上方设有坡脚基台(14),坡脚基台(14)的下部位于水中,坡脚基台(14)的上方设有护坡坡体(12),护底(13)、坡脚基台(14)和护坡坡体(12)均设置在坡体(11)的外侧;坡体(11)中设有多个排水沟或排水管(2),每个排水沟或排水管(2)的出水口均设置在护坡坡体(12)的坡面上,每个出水口的下方均布置有污水槽(15);污水槽(15)开设在坡脚基台(14)的顶壁上,污水槽(15)中设有净化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净化农村污水的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组件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奕函张亚琳崔瀚哲姚磊周晨昱陈啸
申请(专利权)人:河海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