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损型的水稻自动起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73298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损型的水稻自动起苗装置,分离箱体两边部的顶部对称开设有活动槽,两个活动槽的内部均活动嵌入安装有活动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驱动电机和偏心轮的配合使用,对移动块进行间歇式挤压,使得挤压弹簧被压缩,挤压块和移动块均向一侧移动,滤板和培养盘均随之一起移动,偏心轮持续转动,松开对移动块的挤压,挤压弹簧复位,将移动块和滤板挤压复位,使得移动块和滤板前后往复运动,带动培养盘在分离箱体内部往复摆动,培养盘底部粘结在水稻秧苗根部的土壤可以充分溶解在水中,并通过渗水孔向下掉落至分离箱体内部,使得土壤和秧苗根部相互自动分离,松开对秧苗根部的固定,可以直接将秧苗取下,不会对秧苗造成损伤。成损伤。成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损型的水稻自动起苗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稻种植
,具体为一种无损型的水稻自动起苗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水稻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耕种与食用的历史都相当悠久,全世界有一半的人口食用稻,主要在亚洲、欧洲南部和热带美洲及非洲部分地区,稻的总产量占世界粮食作物产量第三位,低于玉米和小麦,但能维持较多人口的生活,稻是亚洲热带广泛种植的重要谷物,中国南方为主要产稻区,北方各省均有栽种,种下主要分为两个亚种,籼稻与粳稻,亚种下包括栽培品种极多,以成熟颖果入药,味甘,温,和中消食,健脾开胃,而水稻在种植前需要进行育秧处理,育秧完成后需要将水稻秧苗取出进行栽种;
[0003]但是目前水稻秧苗在育苗完成后大多是人工直接从培养盘的土壤中拔出,生硬的扯拽会破坏秧苗的根部和叶片,使得秧苗根系断裂严重,降低了秧苗的成活率,所以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损型的水稻自动起苗装置,来满足人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无损型的水稻自动起苗装置,可以有效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水稻秧苗在育苗完成后大多是人工直接从培养盘的土壤中拔出,生硬的扯拽会破坏秧苗的根部和叶片,使得秧苗根系断裂严重,降低了秧苗的成活率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损型的水稻自动起苗装置,包括分离箱体,所述分离箱体两边部的顶部对称开设有活动槽,两个所述活动槽的内部均活动嵌入安装有活动块,两个所述活动块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横杆,两个所述横杆的底端之间固定安装有一个滤板,两个所述活动块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移动块,所述分离箱体顶部的两端对称固定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中部贯穿活动安装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挤压块,所述导向杆的中部套接有挤压弹簧,所述分离箱体的两端对称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偏心轮,所述滤板的顶部放置有培养盘,所述培养盘的中部等距开设有渗水孔;
[0006]所述分离箱体底部的一端嵌入安装有液体分流箱,所述液体分流箱的一端中部通过管道固定连接有单向阀,所述液体分流箱的另一端等距开设有排水孔,所述分离箱体的底部远离液体分流箱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排废管。
[0007]优选的,所述连接板和移动块分别位于分离箱体表壁的内侧和外侧,所述连接板和横杆的边部均与分离箱体的内壁相贴合,所述滤板的底端与分离箱体之间留有间隙。
[0008]优选的,所述挤压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块,卡块活动卡接于活动槽的内部,所述偏心轮与分离箱体表壁之间转动连接,所述偏心轮和挤压块对称分布移动块的两侧,所述偏心轮和挤压块分别与移动块的两侧紧密贴合。
[0009]优选的,所述液体分流箱的端部与分离箱体的内壁相平齐,所述单向阀的顶端与
外界水泵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排废管的端部嵌入安装有密封堵头。
[0010]优选的,两个所述横杆顶部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定位方块,所述定位方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螺柱,所述螺柱的底部安装有限位块。
[0011]优选的,所述定位方块、螺柱和限位块的数量均为四个,四个所述定位方块的一端分别与培养盘的四个边角位置处相贴合,所述螺柱和限位块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限位块的底端紧密贴合于培养盘的顶端。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
[0013]1.设置有活动槽、滤板、移动块、导向杆、挤压块、挤压弹簧、驱动电机和偏心轮,通过驱动电机和偏心轮的配合使用,对移动块进行间歇式挤压,使得挤压弹簧被压缩,挤压块和移动块均向一侧移动,滤板和培养盘均随之一起移动,偏心轮持续转动,松开对移动块的挤压,挤压弹簧复位,将移动块和滤板挤压复位,进而使得移动块和滤板前后往复运动,带动培养盘在分离箱体内部往复摆动,使得培养盘底部粘结在水稻秧苗根部的土壤可以充分溶解在水中,并通过渗水孔向下掉落至分离箱体内部,使得土壤和秧苗根部相互自动分离,松开对秧苗根部的固定,进而可以直接将秧苗取下,不会对秧苗造成损伤,提高了后续水稻秧苗的成活率。
[0014]2.设置有液体分流箱、单向阀、排水孔和排废管,通过排废管的使用,秧苗根部分离的土壤会沉积在分离箱体的底部,随着废水一起排出,同时通过液体分流箱和单向阀的配合使用,将外界的水注入液体分流箱中,并通过排水孔冲入分离箱体内部,将粘附在分离箱体底部无法随着废水一起排出的渣土向外冲出,冲洗方式简便,无需拆卸装置,即可完成装置的清洗,操作步骤简便。
[0015]3.设置有定位方块、螺柱和限位块,通过定位方块的使用,对培养盘起到了定位的作用,使得培养盘被放置在滤板的正上方,同时通过螺柱和限位块的配合使用,对培养盘进行限位夹持,使得培养盘与滤板之间相互固定,防止培养盘在摆动过程中晃动造成土壤分离效率降低。
附图说明
[001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7]在附图中:
[0018]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单向阀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偏心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定位方块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标号:1、分离箱体;2、活动槽;3、活动块;4、连接板;5、横杆;6、滤板;7、移动块;8、固定块;9、导向杆;10、挤压块;11、挤压弹簧;12、驱动电机;13、偏心轮;14、培养盘;15、渗水孔;16、液体分流箱;17、单向阀;18、排水孔;19、排废管;20、定位方块;21、螺柱;22、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4]实施例: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无损型的水稻自动起苗装置,包括分离箱体1,分离箱体1两边部的顶部对称开设有活动槽2,两个活动槽2的内部均活动嵌入安装有活动块3,两个活动块3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板4,两个连接板4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横杆5,两个横杆5的底端之间固定安装有一个滤板6,两个活动块3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移动块7,连接板4和移动块7分别位于分离箱体1表壁的内侧和外侧,连接板4和横杆5的边部均与分离箱体1的内壁相贴合,滤板6的底端与分离箱体1之间留有间隙,分离箱体1顶部的两端对称固定安装有固定块8,固定块8的中部贯穿活动安装有导向杆9,导向杆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挤压块10,导向杆9的中部套接有挤压弹簧11,分离箱体1的两端对称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12,驱动电机1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偏心轮13,挤压块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块,卡块活动卡接于活动槽2的内部,偏心轮13与分离箱体1表壁之间转动连接,偏心轮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损型的水稻自动起苗装置,包括分离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箱体(1)两边部的顶部对称开设有活动槽(2),两个所述活动槽(2)的内部均活动嵌入安装有活动块(3),两个所述活动块(3)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板(4),两个所述连接板(4)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横杆(5),两个所述横杆(5)的底端之间固定安装有一个滤板(6),两个所述活动块(3)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移动块(7),所述分离箱体(1)顶部的两端对称固定安装有固定块(8),所述固定块(8)的中部贯穿活动安装有导向杆(9),所述导向杆(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挤压块(10),所述导向杆(9)的中部套接有挤压弹簧(11),所述分离箱体(1)的两端对称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12),所述驱动电机(1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偏心轮(13),所述滤板(6)的顶部放置有培养盘(14),所述培养盘(14)的中部等距开设有渗水孔(15);所述分离箱体(1)底部的一端嵌入安装有液体分流箱(16),所述液体分流箱(16)的一端中部通过管道固定连接有单向阀(17),所述液体分流箱(16)的另一端等距开设有排水孔(18),所述分离箱体(1)的底部远离液体分流箱(16)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排废管(1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损型的水稻自动起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4)和移动块(7)分别位于分离箱体(1)表壁的内侧和外侧,所述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磊吕洋刘天琦贺吉李娜杨超周金磊刘艾婷李朋飞曹宇郭文涛
申请(专利权)人:北大荒集团黑龙江八五六农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