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断口快速真空开关型故障电流限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72481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双断口快速真空开关型故障电流限制装置,包括壳体,壳体的一侧固接有进线绝缘子和出线绝缘子,进线绝缘子和出线绝缘子内分别固接有进线端子和出线端子,进线端子和出线端子的底端均深入壳体内,进线端子和出线端子的底部均连接有上母线,两个上母线均连接有连接母线,两个连接母线之间连接有限流器,两个上母线均连接有真空灭弧室,两个真空灭弧室远离上母线的一侧连接有下母线,两个下母线之间连接有架桥母线,两个真空灭弧室均连接有绝缘拉杆,两个绝缘拉杆远离真空灭弧室的一端均连接有操动机构。本装置将电力开关设备和限流电抗器联合,通过双开断的设计提高了系统的开断能力。系统的开断能力。系统的开断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断口快速真空开关型故障电流限制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电气设备
,具体涉及双断口快速真空开关型故障电流限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我国输变电设备制造业迅速发展,现代生活与电网联系更加紧密负荷随之增加,系统短路问题屡见不鲜,短路电流也逐步增大,特别是在大型能源基地和负荷密集区域,短路电流超标问题尤为明显,设备动热稳定不足隐患凸显,严重地威胁着系统和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以及人身财产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双断口快速真空开关型故障电流限制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
[0004]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双断口快速真空开关型故障电流限制装置,包括壳体,壳体的一侧固接有进线绝缘子和出线绝缘子,进线绝缘子和出线绝缘子内分别固接有进线端子和出线端子,进线端子和出线端子的底端均深入壳体内,进线端子和出线端子的底部均连接有上母线,两个上母线均连接有连接母线,两个连接母线之间连接有限流器,两个上母线均连接有真空灭弧室,两个真空灭弧室远离上母线的一侧连接有下母线,两个下母线之间连接有架桥母线,两个真空灭弧室均连接有绝缘拉杆,两个绝缘拉杆远离真空灭弧室的一端均连接有操动机构。
[0005]本技术的特点还在于:
[0006]操动机构包括斥力机构,斥力机构通过连接杆与绝缘拉杆连接,斥力机构远离连接杆的一侧连接有正反丝连杆,正反丝连杆远离斥力机构的一端连接有双稳态机构,双稳态机构远离正反丝连杆的一侧通过油缓冲活塞连接有油缓冲机构。
[0007]壳体的底部固接有相对设置的连接柱,连接柱远离壳体的一端连接有支撑杆,斥力机构、双稳态机构和油缓冲机构均连接在支撑杆之间。
[0008]斥力机构包括斥力盘,斥力盘外壁套接有支撑套筒,连接杆的一端穿过支撑套筒与斥力盘连接,支撑套筒的内壁相对连接有合闸线圈和分闸线圈,斥力盘设置于合闸线圈和分闸线圈之间,支撑套筒的外壁固接有盖板法兰,和机构法兰,机构法兰远离支撑套筒的一侧分别与支撑杆固接,正反丝连杆依次穿过支撑套筒的底部和盖板法兰,正反丝连杆的一端与双稳态机构连接。
[0009]双稳态机构包括传动杆,传动杆与正反丝连杆连接,传动杆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板连接有高保持连板和低保持连板,高保持连板和低保持连板底部通过螺栓连接有支撑法兰,支撑法兰固接于支撑杆之间,传动杆远离正反丝连杆的一侧与油缓冲活塞连接。
[0010]油缓冲机构包括油缓冲器,油缓活塞远离正反丝连杆的一端伸入油缓冲器内,油缓冲器固接于支撑杆之间。
[0011]壳体底部固接有支撑腿。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技术双断口快速真空开关型故障电流限制装置,将电力开关设备和限流电抗器联合,通过双开断的设计提高了系统的开断能力,具有结构简单、开断能力强、可靠性高、寿命长等特点。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双断口快速真空开关型故障电流限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双断口快速真空开关型故障电流限制装置中操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壳体;2.进线绝缘子;21.出线绝缘子;3.进线端子;31.出现端子;4.上母线;5.连接母线;6.限流器;7.真空灭弧室;8.下母线;9.绝缘拉杆;10.斥力机构;101.连接杆;102.斥力盘;103.支撑套筒;104.分闸线圈;105.机构法兰;106.合闸线圈;107.盖板法兰;11.保持机构;111.传动杆;112.连板;113.高保持连板;114.低保持连板;115.支撑法兰;12.油缓冲机构;121.油缓冲器;13.架桥母线;14.连接柱;15.支撑杆;16.正反丝连杆;17.油缓冲活塞。18.支撑腿。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18]双断口快速真空开关型故障电流限制装置,如图1

2所示,包括壳体1,壳体1的一侧固接有进线绝缘子2和出线绝缘子21,进线绝缘子2和出线绝缘子21内分别固接有进线端子3和出线端子31,进线端子3和出线端子31的底端均伸入壳体1内,进线端子3和出线端子31的底部均连接有上母线4,两个上母线4均连接有连接母线5,两个连接母线5之间连接有限流器6,限流器6固接于壳体1的内壁上,两个上母线4均连接有真空灭弧室7,两个真空灭弧室7远离上母线4的一侧连接有下母线8,两个下母线8之间连接有架桥母线13,两个真空灭弧室7均连接有绝缘拉杆9,两个绝缘拉杆9远离真空灭弧室7的一端均连接有操动机构。当电力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时,真空灭弧室7处于合闸状态,电流经进线端子3到上母线4,再到真空灭弧室7,经下母线8、架桥母线13输出到另一支真空灭弧室7后通过另一只上母线4和出线端子31完成通路,从而保证系统运行。当线路发生故障时,斥力机构10进行分闸操作,双稳态机构11分闸保持,使两支真空灭弧室7形成断路,此时电流经进线端子3到上母线4,通过连接母线5再到限流器6输出到另一个连接母线5后通过另一只上母线4和出线端子31完成通路,将限流器6串入线路,实现限制故障电流的作用。
[0019]壳体1底部固接有支撑腿18,对整个装置起到支撑的作用。
[0020]操动机构包括斥力机构10,斥力机构10通过连接杆101连接与绝缘拉杆9连接,斥力机构10远离连接杆101的一侧连接有正反丝连杆16,正反丝连杆16远离斥力机构10的一端连接有双稳态机构11,双稳态机构11远离正反丝连杆16的一侧通过油缓冲活塞17连接有油缓冲机构12。
[0021]壳体1的底部固接有相对设置的连接柱14,连接柱14远离壳体1的一端连接有支撑杆15,斥力机构10、双稳态机构11和油缓冲机构12均连接在支撑杆15之间。
[0022]斥力机构10包括斥力盘102,斥力盘102外壁套接有支撑套筒103,连接杆101的一端穿过支撑套筒103与斥力盘102连接,支撑套筒103的内壁相对连接有分闸线圈104和合闸线圈106,斥力盘102设置于分闸线圈104和合闸线圈106之间,支撑套筒103的外壁固接有盖板法兰107和机构法兰105,对斥力机构10进行封装,机构法兰105远离支撑套筒103的一侧与支撑杆15固接,正反丝连杆16依次穿过支撑套筒103的底部和盖板法兰107,正反丝连杆16的一端与双稳态机构11连接。
[0023]双稳态机构11包括传动杆111,传动杆111与正反丝连杆16连接,传动杆111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板112连接有高保持连板113和低保持连板114,高保持连板113和低保持连板114底部通过螺栓连接有支撑法兰115,支撑法兰115固接于支撑杆15之间,传动杆111远离正反丝连杆16的一侧与油缓冲活塞17连接。
[0024]油缓冲机构12包括油缓冲器121,油缓活塞17远离正反丝连杆16的一端伸入油缓冲器121内部,油缓冲器121固接于支撑杆15之间。缓冲活塞17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双断口快速真空开关型故障电流限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一侧固接有进线绝缘子(2)和出线绝缘子(21),所述进线绝缘子(2)和出线绝缘子(21)内分别固接有进线端子(3)和出线端子(31),所述进线端子(3)和出线端子(31)的底端均伸入壳体(1)内,所述进线端子(3)和出线端子(31)的底部均连接有上母线(4),两个所述上母线(4)均连接有连接母线(5),两个所述连接母线(5)之间连接有限流器(6),两个所述上母线(4)均连接有真空灭弧室(7),两个所述真空灭弧室(7)远离上母线(4)的一侧连接有下母线(8),两个所述下母线(8)之间连接有架桥母线(13),两个所述真空灭弧室(7)均连接有绝缘拉杆(9),两个所述绝缘拉杆(9)远离真空灭弧室(7)的一端均连接有操动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断口快速真空开关型故障电流限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动机构包括斥力机构(10),所述斥力机构(10)通过连接杆(101)与绝缘拉杆(9)连接,所述斥力机构(10)远离连接杆(101)的一侧连接有正反丝连杆(16),所述正反丝连杆(16)远离斥力机构(10)的一端连接有双稳态机构(11),所述双稳态机构(11)远离正反丝连杆(16)的一侧通过油缓冲活塞(17)连接有油缓冲机构(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断口快速真空开关型故障电流限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底部固接有相对设置的连接柱(14),所述连接柱(14)远离壳体(1)的一端连接有支撑杆(15),斥力机构(10)、双稳态机构(11)和油缓冲机构(12)均连接在所述支撑杆(15)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断口快速真空开关型故障电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强洪育凡黄泽钰张宇佳刘盛呼延明肖丁月张理隆卢伟飞滕保文蒋志刚王艺霖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合容开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