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银耳栽培房
[0001]本技术涉及银耳栽培房
,尤其涉及一种银耳栽培房。
技术介绍
[0002]银耳是一种担子菌门、银耳纲、银耳目、银耳科、银耳属真菌的子实体,又被称作白木耳、雪耳、银耳子等,有“菌中之冠”的美称。银耳一般呈菊花状或鸡冠状,直径5
‑
10厘米,柔软洁白,半透明,富有弹性。银耳作为我国传统的食用菌,历来都是深受广大人民所喜爱的食物,其中所含有的活性成分银耳多糖具有特殊的保健功能,其中,随着科技的发展,市场上出现了银耳的种植专用栽培房。
[0003]但是,市场上的银耳栽培房需要经常对室内空间进行加湿,保证栽培房内部的湿度稳定,采用的方式大都为喷洒水雾的方式,但喷洒水雾受水的特性影响,容易吸附在栽培房的墙壁上,针对于吸附在墙壁上的水并无有效的回收利用的手段,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因此需要一种银耳栽培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银耳栽培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市场上的银耳栽培房需要经常对室内空间进行加湿,保证栽培房内部的湿度稳定,采用的方式大都为喷洒水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银耳栽培房,包括房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房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房顶(3),所述房体(1)的内腔底部中心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培养架(13),且房体(1)的内腔上部设置有隔板(4),且隔板(4)的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7),并且支撑板(7)的一侧与相邻的房体(1)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7)的斜面固定连接有海绵垫(8),且海绵垫(8)的底部设置有收纳框(9),所述收纳框(9)的一侧与相邻的房体(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房体(1)的内腔两侧均设置有管道(11),两个所述管道(11)之间且沿管道(11)的水平方向设置有若干个喷洒管(12),所述喷洒管(12)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管道(11)的一侧之间连通,所述收纳框(9)的底部两侧均连通有传输管(10),且传输管(10)的另一端与相邻的管道(11)相连通,所述房体(1)的内腔底部安装有水泵(15),且水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晓春,吴新春,谢桂林,卢卫红,马莺,张英春,王荣春,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工大西南食品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