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段控制的板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2115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三段控制的板式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二部分位于第一部分上部,第一部分从左到右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左部、中部和右部三部分,左部、中部和右部可以独立控制加热,从而独立控制左部、中部和右部的加热量。通过上述的乙组和甲组温度的控制,避免温度过高过低,从而避免相应的部分过冷或者过热,造成温度不均衡,从而导致使用寿命缩短。使用寿命缩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段控制的板式换热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换热器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平板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平板式换热器是目前各类换热器中换热效率最高的一种换热器,它具有占用空间小,安装拆卸方便的优点。其由冲压成形的凹凸不锈钢板组成,两相临板片之间的凹凸纹路成180 度相对组合,因此板式热交换器两板片之间的凹凸脊线形成了交错的接触点,将接触点以真空焊接方式结合后,就形成了板式热交换器的耐高压交错流通结构,这些交错的流通结构使得板式热交换器内的冷热流体产生强烈紊流而达到高换热效果。
[0003]扁平管近些年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空调单元以及住宅或商业空调换热器。此种扁平管内部设置多个小的通道,在使用时,换热流体流过扁平管内的多个通道。因为扁平管换热面积大,因此能够大大提高换热效果。
[0004]平板式换热器被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制冷、核能和动力等工业,由于世界性的能源危机,为了降低能耗,工业生产中对换热器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多,对换热器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几十年来,虽然紧凑式换热器(板式、板翅式、压焊板式换热器等)、热管式换热器、直接接触式换热器等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由于管壳式换热器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广泛的适应性,其仍占据产量和用量的统治地位,据相关统计,目前工业装置中管壳式换热器的用量仍占全部换热器用量的70%左右。
[0005]在间接液体冷却方案中,采用水冷板换热器进行换热。水冷板是一个内有流道结构的金属换热器件,通常由铜或铝制成。将换热流体与水冷板基板底面直接接触,传热的热量传导至水冷板,然后水冷板与内部的冷媒进行对流换热将热量带走。整个液冷系统利用泵为工质的循环提供动力,相对于风冷系统,液冷系统结构更加紧凑。而且所使用的冷媒多为与冷板材料兼容的去离子水、指定百分比的乙二醇

去离子水、纳米流体等介质,它们具有比空气更高的比热容和导热系数,在散热效果上优于风冷。此外,相比于风冷系统,间接液冷系统噪音水平明显降低。
[0006]近年来,为满足换热需求,已展开对间接液冷系统的研究,涉及冷板结构、冷媒选取、管道布置等诸多方面,发现水冷板结构对液冷系统换热和功耗的影响尤为显著。水冷板一般可分为基板、流道、盖板三部分。盖板及软管接头并无统一的标准,不同厂商有不同的结构形式,基板和流道可按照设备和热设计功耗进行各种不同的配置,这也是影响水冷板散热性能的主要因素。
[0007]研究和工程应用都表明,平板式换热器和热管都各自有着优异的换热性能。除此以外,相变材料由于其吸热放热过程温度平稳,可以使得整个系统达到均温的效果,因而在换热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0008]在先申请(CN202210362764X、CN2022103645722、CN2022103645737、 CN2022103627635)为了避免加热量不同造成第二部分下壁面以及第一部分上壁面的温度差异,造成局部过热,对加热器的加热焦点位置进行了周期性的间歇式变化,从而避免局部
过热。但是上述间歇式的变化仅仅依靠时间,导致不能很好的根据实际温度进行控制。对此本专利技术进行了改进,通过对温度或者温差进行精准控制,从而实现精准控制,精准加热,更好的避免局部过热。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者相关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集成效果好,加工难度降低、换热效率高、无能源消耗的板式换热器。
[0010]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如下:
[0011]一种三段控制的板式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二部分位于第一部分上部,第一部分从左到右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左部、中部和右部三部分,左部、中部和右部可以独立控制加热,从而独立控制左部、中部和右部的加热量。
[0012]作为选择,将左部和右部为甲组,中部为乙组,温度感知器设置在乙组,用于检测乙组的温度。温度感知器将检测的温度数据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温度数据控制乙组和甲组的加热量。
[0013]作为选择,如果检测的温度数据超过上限值,则控制器控制乙组的加热量减少,甲组的加热量增加。
[0014]作为选择,如果检测的温度数据低于下限值,则控制器控制乙组的加热量增加,甲组的加热量减少。
[0015]作为选择,左部、中部和右部面积相同。
[0016]作为选择,所述第一部分包括上板和下板,所述上板的下表面上设置向下延伸的支撑柱,下板的上表面上设置向上延伸的热源,所述热源是第一柱体,所述热源构成第一柱体阵列,所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箱体和位于箱体上部的端盖,所述箱体包括从箱体底壁向上延伸的第二柱体;所述端盖上设置入口和出口;第一部分分为中央部分和外围部分两部分,中央部分与外围部分可以独立控制加热,从而独立控制中部与外围部分的加热量;温度感知器分别设置在中央部分和外围部分,用于检测中央部分和外围部分的温度;温度感知器将检测的温度数据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温度数据计算温差数据,根据温差控制中部和外围部分的加热量。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8]1)通过上述的乙组和甲组温度的控制,避免温度过高过低,从而避免相应的部分过冷或者过热,造成温度不均衡,从而导致使用寿命缩短。
[0019]2)本专利技术通过不同部分的温差变的变化检测,使得整体保持温度相对均衡,在提高换热效率的同时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相对与现有技术的间歇式改变加热量的方式,大大提高了现精准控制,实现精准加热,更好的避免局部过热。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板式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板下部加热分布优选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板下部加热分布另一优选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补充说明。
[0024]本专利技术是在申请号CN202210362764X、CN2022103645722、CN2022103645737、 CN2022103627635基础上的改进,因此申请号CN202210362764X、CN2022103645722、 CN2022103645737、CN2022103627635所有内容,包括板式换热器结构的内容都包括在本申请中。图1展示了本专利技术的板式换热器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板式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二部分位于第一部分上部,所述第一部分包括上板和下板。所述上板的下表面上设置向下延伸的支撑柱,下板的上表面上设置向上延伸的热源,所述热源是第一柱体,所述热源构成第一柱体阵列,所述上板和下板形成封闭的第一部分,第一柱体与支撑柱连接;第一柱体阵列和支撑柱共同构成第一部分的回液部分,支撑柱之间的间隙大于第一柱体之间的间隙,在第一柱体之间产生毛细驱动力;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箱体和位于箱体上部的端盖,所述箱体包括从箱体底壁向上延伸的第二柱体;所述端盖上设置入口和出口。
[0025]流体从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段控制的板式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二部分位于第一部分上部,第一部分从左到右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左部、中部和右部三部分,左部、中部和右部可以独立控制加热,从而独立控制左部、中部和右部的加热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将左部和右部为甲组,中部为乙组,温度感知器设置在乙组,用于检测乙组的温度。温度感知器将检测的温度数据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温度数据控制乙组和甲组的加热量。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如果检测的温度数据超过上限值,则控制器控制乙组的加热量减少,甲组的加热量增加。4.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逸隆张宝琳籍艳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