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变形式双轨托辊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1728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变形式双轨托辊组件,涉及皮带输送机技术领域。该防变形式双轨托辊组件,包括辊筒,所述辊筒的内部嵌入有内管体,所述辊筒与内管体之间设置有补强机构,所述补强机构包括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的一侧与辊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件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杆体,所述杆体远离连接部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托板,所述连接部件上设置有调节装置。该防变形式双轨托辊组件,补强机构的外沿通过连接部件直接固定在辊筒上,使得其与辊筒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补强机构的底部通过托板对内管体进行支撑,且通过调节装置能够调节托板的弧度,使得托板能够与内管体紧密贴合,避免因贴合不紧密导致支撑效果下降。避免因贴合不紧密导致支撑效果下降。避免因贴合不紧密导致支撑效果下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变形式双轨托辊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皮带输送机
,具体为一种防变形式双轨托辊组件。

技术介绍

[0002]输送皮带的主要结构为皮带部分、动力组件和托辊组件,双轨型辊筒是一种常见的输送结构,托辊组件的中的导向柱直接与皮带接触进行输送导向,导向柱内的套筒是安装中心轴支撑组件的主体部分。
[0003]经检索,公开号为CN21547764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防变形式双轨托辊组件,其采用加强环,用以从内部支撑套筒,使得套筒结构更为稳固,从而保证中心轴能够稳定的在支撑组件内自转。在安装时,需要先将加强环焊接在套筒上,在将套筒插入辊筒内。
[0004]上述防变形式双轨托辊组件不足之处在于,若要将加强环插入辊筒,加强环的外沿必须与辊筒的内壁保持一定的间隙,由于加强环与辊筒之间无法完全贴合,导致其支撑效果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变形式双轨托辊组件,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提到的问题。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防变形式双轨托辊组件,包括辊筒,所述辊筒的内部嵌入有内管体,内管体的内端部向内弯曲成弧形部,所述辊筒与内管体之间设置有补强机构,所述补强机构包括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的一侧与辊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件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杆体,所述杆体远离连接部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托板,托板与内管体相贴合,所述连接部件上设置有调节装置,可对托板的弯曲弧度进行调节。
[0009]优选的,所述连接部件为弧形板,弧形板的长度和宽度均大于杆体的径向尺寸。
[0010]优选的,所述调节装置包括控制杆,所述控制杆的一端与托板相铰接,所述控制杆的另一端铰接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与连接部件之间滑动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滑动板的表面形成有突起部,且连接部件远离辊筒的一侧向内开设有与滑动板相适应的滑槽,所述滑动板在滑槽内滑动。
[0012]优选的,所述滑动板远离辊筒的一侧延伸至连接部件外部并与控制杆的一端相铰接,所述托板远离杆体与内管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凸块与控制杆的另一端相铰接。
[0013]优选的,所述滑动板的内部活动插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一端与连接部件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的表面分别同轴固定有第一挡片与第二挡片,所述第一挡片与第二挡片相对的一侧分别与滑动板的两侧相互接触。
[0014]优选的,所述螺纹杆的另一端延伸至连接部件外并固定连接有转柄。
[0015](三)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变形式双轨托辊组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7](1)、该防变形式双轨托辊组件,补强机构的外沿通过连接部件直接固定在辊筒上,使得其与辊筒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补强机构的底部通过托板对内管体进行支撑,且通过调节装置能够调节托板的弧度,使得托板能够与内管体紧密贴合,避免因贴合不紧密导致支撑效果下降。
[0018](2)、该防变形式双轨托辊组件,通过设置连接部件,且连接部件的长度和宽度均大于杆体的径向尺寸,使得补强机构与辊筒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提高了杆体与辊筒之间的稳定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支撑效果。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与轴杆进行装配后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剖面图;
[0021]图3为本技术中补强机构剖面图;
[0022]图4为本技术中滑动板侧面示意图。
[0023]图中:1、辊筒;2、内管体;3、补强机构;31、连接部件;32、杆体;33、托板;34、调节装置;341、控制杆;342、滑动板;343、螺纹杆;344、第一挡片;345、第二挡片;346、转柄;347、凸块;4、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请参阅图1

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6]一种防变形式双轨托辊组件,包括辊筒1,辊筒1的内部嵌入有内管体2,内管体2的内端部向内弯曲成弧形部,内管体2的轴心处开设有插孔,供轴杆穿过,且内管体2的内部设置有轴承,辊筒1与内管体2之间设置有补强机构3。补强机构3包括连接部件31,连接部件31的一侧与辊筒1的内壁固定连接,连接部件31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杆体32,杆体32远离连接部件3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托板33,托板33与内管体2相贴合,连接部件31上设置有调节装置34,可对托板33的弯曲弧度进行调节。
[0027]具体而言,该补强机构3包括连接部件31、杆体32、托板33和调节装置34,连接部件31的一侧与辊筒1的内壁固定连接。该连接部件31为弧形板,弧形板的长度和宽度均大于杆体32的径向尺寸。能够增加补强机构3与辊筒1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支撑更加稳定。
[0028]在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托板33通过杆体32固定在连接部件31上,且托板33远离辊筒1的一侧与内管体2相贴合,托板33具有一定的弧度,能够与内管体2上的弧形部相适应,提高支撑效果。且托板33由金属制成,具有一定的弹力,能够与内管体2过盈配合,对其进行限位。
[0029]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中,连接部件31上设置有调节装置34,可对托板33的弯曲弧度进行调节。提高托板33与内管体2之间的贴合程度,使得支撑效果更好。该调节装置34包括控制杆341,控制杆341的一端与托板33相铰接,控制杆341的另一端铰接有滑动板342,滑动板342与连接部件31之间滑动连接。滑动板342的表面形成有突起部,且连接部件31远离辊筒1的一侧向内开设有与滑动板342相适应的滑槽4,滑动板342在滑槽4内滑动。滑槽4能够对滑动板342进行限位,避免滑动板342从连接部件31上脱离,且能够保证滑动板342移动的平稳性,避免其发生倾斜。
[0030]进一步的是,滑动板342远离辊筒1的一侧延伸至连接部件31外部并与控制杆341的一端相铰接,托板33远离杆体32与内管体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凸块347,凸块347与控制杆341的另一端相铰接。凸块347设置在托板33顶部的末端上,在控制杆341的角度发生改变时,能够带动托板33的弯曲弧度发生改变,实现弧度调节。
[0031]更进一步的是,滑动板342的内部活动插接有螺纹杆343,螺纹杆343的一端与连接部件31的内壁螺纹连接,螺纹杆343的表面分别同轴固定有第一挡片344与第二挡片345,第一挡片344与第二挡片345相对的一侧分别与滑动板342的两侧相互接触。螺纹杆343的另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变形式双轨托辊组件,包括辊筒(1),所述辊筒(1)的内部嵌入有内管体(2),内管体(2)的内端部向内弯曲成弧形部,所述辊筒(1)与内管体(2)之间设置有补强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机构(3)包括连接部件(31),所述连接部件(31)的一侧与辊筒(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件(31)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杆体(32),所述杆体(32)远离连接部件(3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托板(33),托板(33)与内管体(2)相贴合,所述连接部件(31)上设置有调节装置(34),可对托板(33)的弯曲弧度进行调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变形式双轨托辊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31)为弧形板,弧形板的长度和宽度均大于杆体(32)的径向尺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变形式双轨托辊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34)包括控制杆(341),所述控制杆(341)的一端与托板(33)相铰接,所述控制杆(341)的另一端铰接有滑动板(342),所述滑动板(342)与连接部件(31)之间滑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变形式双轨托辊组件,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祖学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兴德源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