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一体化监测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14114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7: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一体化监测柱,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顶部的中心处通过紧固螺栓栓接有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的中心处焊接有柱体,所述柱体的内腔栓接有设备保护箱,柱体正面的顶部铰接有边门,柱体正面的底部铰接有检修口,所述柱体顶部的中心处开设有中心连接开孔,所述中心连接开孔远离柱体的一侧通过连接件栓接有对中器本体。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螺纹筒、螺纹杆、拧紧头、内六角凹槽、调节座、钢丝绳和预埋件的配合,可对柱体和安装座四周进行拉紧稳固处理,利用安装座作为稳固支点,三根钢丝绳对柱体四周进行紧固拉紧,从而提高柱体的抗风抗雨雪性能,同时也有效增强柱体的防碰撞受力强度,从而满足监测柱在极端恶劣天气下的稳固支撑需求。支撑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一体化监测柱
[0001]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安全监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一体化监测柱。
[0003]
技术介绍

[0004]随着现在智能化安全监测系统在各行各业的大力推广,各行业对各种监测传感器的安装基础没有全面周到的考虑,做出的项目成果要么外观不美观,要么不牢固,达不到项目验收的理想标准,自动化安全监测传感器的安装一般包括水利大坝安全监测、公路道路边坡变形观测、山体滑坡位移监测、地表沉降观测、矿山变形监测、油田采空区沉降观测、尾矿库变形监测、地质灾害安全监测等方向,与之与相关的前端传感器器包括位移、渗压、水位、气象、水质等传感器,这些精密的前端传感器设备与其他设备安装不同,都是在野外需要监测的目标现场,有些位置交通不便,不利于建筑材料的运输;大部分的施工位置在斜坡,不便于混凝土的浇筑;有些位置没有电力网络,不方便电力和网络部署;有些位置在水源附近,潮气重,要考虑电子设备的防潮情况;有些位置在野外,设备无人值守,需要考虑防盗。
[0005]目前相关的安装工艺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直接用混凝土浇筑观测立柱,这种方法需要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一体化监测柱,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座(1),所述安装座(1)顶部的中心处通过紧固螺栓(2)栓接有底座(3),所述底座(3)顶部的中心处焊接有柱体(4),所述柱体(4)的内腔栓接有设备保护箱(5),所述柱体(4)正面的顶部铰接有边门(6),所述柱体(4)正面的底部铰接有检修口(7),所述柱体(4)顶部的中心处开设有中心连接开孔(8),所述中心连接开孔(8)远离柱体(4)的一侧通过连接件栓接有对中器本体(9),所述柱体(4)四周的底部均焊接有紧固座(10),所述柱体(4)和安装座(1)相向的四周均设置有紧固机构(11),所述柱体(4)的顶部设置有供电预警机构(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一体化监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机构(11)包括螺纹筒(111)、螺纹杆(112)、拧紧头(113)、内六角凹槽(114)、调节座(115)、钢丝绳(116)和预埋件(117),所述紧固座(10)的内腔嵌设有螺纹筒(111),所述螺纹筒(111)的内腔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12),所述螺纹杆(112)的顶部一体成型有拧紧头(113),所述拧紧头(113)的内腔开设有内六角凹槽(114),所述螺纹杆(112)的底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调节座(115),所述调节座(115)的底部系设有钢丝绳(116),所述钢丝绳(116)远离调节座(115)的一侧系设有预埋件(117),所述预埋件(117)远离钢丝绳(116)的一侧贯穿至安装座(1)的内腔,所述预埋件(117)的表面与安装座(1)的内腔栓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一体化监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预警机构(12)包括太阳能电板(121)、支撑座(122)和频闪警示灯(123),所述柱体(4)两侧的顶部均栓接有固定件,且固定件的外侧栓接有太阳能电板(121),所述太阳能电板(121)沿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春雷吴深成德桂时静丁永祥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南方测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