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71397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7:55
一种移动装置,包括:一第一辐射部、一第二辐射部、一第三辐射部、一第四辐射部、一第五辐射部、一第六辐射部,以及一介质基板。第一辐射部具有一馈入点。第二辐射部耦接至一接地电位。第三辐射部可呈现一蜿蜒形状。第四辐射部邻近于第一辐射部,其中第四辐射部经由第三辐射部耦接至第二辐射部。第五辐射部耦接至第二辐射部,其中第五辐射部和第四辐射部大致朝相同方向作延伸。第六辐射部耦接至第二辐射部。第一辐射部、第二辐射部、第三辐射部、第四辐射部、第五辐射部,以及第六辐射部共同形成一天线结构。线结构。线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移动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移动装置及其天线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达,移动装置在近年日益普遍,常见的例如:手提式电脑、移动电话、多媒体播放器以及其他混合功能的携带型电子装置。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移动装置通常具有无线通信的功能。有些涵盖长距离的无线通信范围,例如:移动电话使用2G、3G、LTE(Long Term Evolution)系统及其所使用700MHz、850MHz、900MHz、1800MHz、1900MHz、2100MHz、2300MHz以及2500MHz的频带进行通信,而有些则涵盖短距离的无线通信范围,例如:Wi

Fi、Bluetooth系统使用2.4GHz、5.2GHz和5.8GHz的频带进行通信。
[0003]天线为支援无线通信的移动装置中不可或缺的元件。然而,天线很容易受到邻近金属元件所影响,此常造成天线元件受到干扰且整体通信品质下滑,或是特定吸收率(Specific Absorption Rate,SAR)过高无法符合法规规范。有鉴于此,势必须提出一种全新解决方案,以克服传统技术所面临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在优选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移动装置,包括:一第一辐射部,具有一馈入点;一第二辐射部,耦接至一接地电位;一第三辐射部,呈现一蜿蜒形状;一第四辐射部,邻近于该第一辐射部,其中该第四辐射部经由该第三辐射部耦接至该第二辐射部;一第五辐射部,耦接至该第二辐射部,其中该第五辐射部和该第四辐射部大致朝相同方向作延伸;一第六辐射部,耦接至该第二辐射部;以及一介质基板,其中该第一辐射部、该第二辐射部、该第三辐射部、该第四辐射部、该第五辐射部,以及该第六辐射部皆设置于该介质基板上;其中该第一辐射部、该第二辐射部、该第三辐射部、该第四辐射部、该第五辐射部,以及该第六辐射部共同形成一天线结构。
[0005]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辐射部呈现一L字形。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辐射部包括大致互相垂直的一较宽部份和一较窄部份,而该第二辐射部的该较宽部份耦接至该接地电位。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三辐射部呈现一U字形。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四辐射部的长度大致等于该第二辐射部的长度。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四辐射部和该第一辐射部之间形成一耦合间隙。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天线结构涵盖一第一频带和一第二频带,该第一频带介于2400MHz至2500MHz之间,而该第二频带介于5150MHz至5850MHz之间。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该第二频带中,该天线结构的最大电流密度处位于该第三辐射部上。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辐射部的长度大致等于该第二频带的0.25倍波长。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辐射部、该第三辐射部,以及该第四辐射部的总长度大致
等于该第一频带的0.25倍波长。
附图说明
[0014]图1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移动装置的俯视图。
[0015]图2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移动装置的天线结构的辐射效率图。
[0016]图3A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可翻转移动装置操作于笔记本模式时的示意图。
[0017]图3B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可翻转移动装置操作于平板模式时的示意图。
[0018]图4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可翻转移动装置的部份剖面图。
[0019]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0]100:移动装置
[0021]110:第一辐射部
[0022]111:第一辐射部的第一端
[0023]112:第一辐射部的第二端
[0024]120:第二辐射部
[0025]121:第二辐射部的第一端
[0026]122:第二辐射部的第二端
[0027]124:第二辐射部的较宽部份
[0028]125:第二辐射部的较窄部份
[0029]130:第三辐射部
[0030]131:第三辐射部的第一端
[0031]132:第三辐射部的第二端
[0032]135:第三辐射部的缺口区域
[0033]140:第四辐射部
[0034]141:第四辐射部的第一端
[0035]142:第四辐射部的第二端
[0036]150:第五辐射部
[0037]151:第五辐射部的第一端
[0038]152:第五辐射部的第二端
[0039]160:第六辐射部
[0040]161:第六辐射部的第一端
[0041]162:第六辐射部的第二端
[0042]170:介质基板
[0043]180:天线结构
[0044]300:可翻转移动装置
[0045]311:金属背盖
[0046]312:显示器边框
[0047]313:键盘边框
Voltage)VSS。例如,接地电位VSS可由一系统接地面(System Ground Plane)或与其相耦接的一接地铜箔(Ground Copper Foil)所提供(未显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辐射部120包括大致互相垂直的一较宽部份124和一较窄部份125,其中第二辐射部120的较宽部份124是耦接至接地电位VSS。
[0065]第三辐射部130可以大致呈现一蜿蜒形状(Meandering Shape),例如:具有一缺口区域(Notch Region)135的一U字形。详细而言,第三辐射部130具有一第一端131和一第二端132,其中第三辐射部130的第一端131是耦接至第二辐射部120的第二端122或较窄部份125。然而,本专利技术并不仅限于此。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辐射部130的蜿蜒形状还可为一W字形或一M字形。
[0066]第四辐射部140可以大致呈现一L字形。详细而言,第四辐射部140具有一第一端141和一第二端142,其中第四辐射部140的第一端141是耦接至第三辐射部130的第二端132,而第四辐射部140的第二端142为一开路端。大致来说,第四辐射部140是经由第三辐射部130耦接至第二辐射部120。另外,第四辐射部140是邻近于第一辐射部110,使得第四辐射部140和第一辐射部110之间形成一耦合间隙(Coupling Gap)GC1。必须注意的是,本说明书中所谓“邻近”或“相邻”一词可指对应的二元件间距小于一既定距离(例如:5mm或更短),但通常不包括对应的二元件彼此直接接触的情况(亦即,前述间距可缩短至0)。
[0067]第五辐射部150可以大致呈现一较窄直条形。详细而言,第五辐射部150具有一第一端151和一第二端152,其中第五辐射部150的第一端151是耦接至第二辐射部120的较窄部份125上的一第一连接点(Connection Point)CP1,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装置,包括:一第一辐射部,具有一馈入点;一第二辐射部,耦接至一接地电位;一第三辐射部,呈现一蜿蜒形状;一第四辐射部,邻近于该第一辐射部,其中该第四辐射部经由该第三辐射部耦接至该第二辐射部;一第五辐射部,耦接至该第二辐射部,其中该第五辐射部和该第四辐射部大致朝相同方向作延伸;一第六辐射部,耦接至该第二辐射部;以及一介质基板,其中该第一辐射部、该第二辐射部、该第三辐射部、该第四辐射部、该第五辐射部,以及该第六辐射部皆设置于该介质基板上;其中该第一辐射部、该第二辐射部、该第三辐射部、该第四辐射部、该第五辐射部,以及该第六辐射部是共同形成一天线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装置,其中,该第一辐射部呈现一L字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装置,其中,该第二辐射部包括大致互相垂直的一较宽部份和一较窄部份,而该第二辐射部的该较宽部份耦接至该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琨盛林敬基
申请(专利权)人: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