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支撑板、柔性屏模组、可折叠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1396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7:55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折叠支撑板、柔性屏模组、可折叠电子设备。可折叠支撑板的可折叠区域可以设置通槽,在可折叠区域的附近可以设置盲槽。通槽的形状可以为哑铃形通槽。可折叠支撑板的基体可以由多种材料复合而成。不同材料可以对应可折叠支撑板的不同区域。可折叠支撑板上的局部镀层可以包括氨基磺酸镍镀层、金镀层。可以在与局部镀层对应的区域设置电镀凹槽。本申请的方案有利于兼顾可折叠电子设备的轻量性、机械稳定性、电磁性能、导热性等。导热性等。导热性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折叠支撑板、柔性屏模组、可折叠电子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折叠支撑板、柔性屏模组、可折叠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用户对具有大尺寸且易于携带的电子设备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具有可折叠柔性显示屏的电子设备(即可折叠电子设备)得到广泛的关注。其中,柔性显示屏可以在使用时展开,以提供更大的显示面积;柔性显示屏可以在不使用时折叠、闭合,以减小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占用空间。
[0003]用户在使用可折叠电子设备时通常可以频繁折叠该可折叠电子设备。因此需要提高可折叠电子设备的机械稳定性,例如抗挤压性能和弯曲性能。常见的提高机械稳定性的方法可能会引入其他问题,例如增加可折叠电子设备的总重量、影响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射频性能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一种可折叠支撑板、柔性屏模组、可折叠电子设备,目的是提高可折叠支撑板、柔性屏模组、可折叠电子设备的综合性能。
[0005]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可折叠支撑板,所述可折叠支撑板用于贴覆柔性显示屏,所述可折叠支撑板包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叠支撑板(130),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支撑板(130)用于贴覆柔性显示屏(110),所述可折叠支撑板(130)包括:第一支撑部(131),在所述可折叠支撑板(130)处于折叠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支撑部(131)呈平坦状态;可折叠支撑部(133),在所述可折叠支撑板(130)处于折叠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可折叠支撑部(133)呈弯曲状态,所述可折叠支撑部(133)上设置多个通槽(1331);第一过渡支撑部(134),所述第一过渡支撑部(134)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部(131)与所述可折叠支撑部(133)之间,在所述可折叠支撑板(130)处于折叠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过渡支撑部(134)的弯曲弧度小于所述可折叠支撑部(133)的弯曲弧度,所述第一过渡支撑部(134)上设置有多个槽体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支撑板(130),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结构为盲槽(1332)或通槽(133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支撑板(130),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支撑部(133)的通槽(1331)包括连通的第一凹槽(13311)、第二凹槽(13312),所述第一凹槽(13311)与所述第一过渡支撑部(134)的盲槽(1332)位于所述可折叠支撑部(133)的同侧,所述第一凹槽(13311)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二凹槽(13312)的深度。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支撑板(130),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支撑部(133)的通槽(1331)包括第一凹槽(13311),所述第一凹槽(13311)在可折叠支撑部(133)的第一端面(1333)上形成第一端口(13313),在所述第一端口(13313)处,所述第一凹槽(13311)的槽壁与所述第一端面(1333)之间的夹角为钝角。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支撑板(130),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1331)的端口形状包括第一端部开口(13315)、第二端部开口(13316)以及条形开口(13317),所述条形开口(13317)连接在所述第一端部开口(13315)与所述第二端部开口(13316)之间,所述第一端部开口(13315)的宽度、所述第二端部开口(13316)的宽度均大于所述条形开口(13317)的宽度,所述条形开口(13317)的长度与所述通槽(1331)的长度的比例大于预设比例。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支撑板(130),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支撑板(130)还包括局部镀层(138)、第三凹槽(1392),所述局部镀层(138)与所述第三凹槽(1392)相对设置在所述可折叠支撑板(130)的两侧。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折叠支撑板(13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凹槽(1392)的槽深与所述局部镀层(138)的厚度的比值为0.2~0.7。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可折叠支撑板(13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凹槽(1392)的宽度大于所述局部镀层(138)的宽度。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支撑板(130),其特征在于,所述局部镀层(138)的宽度小于2mm。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支撑板(130),其特征在于,所述局部镀层(138)包括层叠设置的镍镀层(1381)、氨基磺酸镍镀层(1382)、金镀层(1383),所述氨基磺酸镍镀层(1382)连接在所述镍镀层(1381)与所述金镀层(1383)之间。11.根据权利要求6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支撑板(130),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
支撑板(130)还包括第四凹槽(1391),所述第四凹槽(1391)与所述第三凹槽(1392)相对设置在所述可折叠支撑板(130)的两侧,所述局部镀层(138)设置在所述第四凹槽(1391)内。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支撑板(130),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支撑板(130)包括支撑板基体(1300),所述支撑板基体(1300)用于形成所述第一支撑部(131)、所述可折叠支撑部(133)、所述第一过渡支撑部(134),所述支撑板基体(1300)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基体部分(2011)、第二基体部分(2012),所述第一基体部分(2011)的刚度大于所述第二基体部分(2012)的刚度,所述第一基体部分(2011)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基体部分(2012)的厚度。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折叠支撑板(13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基体(1300)还包括:第三基体部分(2013),所述第三基体部分(2013)与所述第二基体部分(2012)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基体部分(2011)的两侧,所述第一基体部分(2011)的刚度大于所述第三基体部分(2013)的刚度,所述第一基体部分(2011)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三基体部分(2013)的厚度。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支撑板(130),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支撑板(130)包括支撑板基体(1300),所述支撑板基体(1300)用于形成所述第一支撑部(131)、所述可折叠支撑部(133)、所述第一过渡支撑部(134),所述支撑板基体(1300)包括:第一基体部分(2011)、第二基体部分(2012),所述第一基体部分(2011)、所述第二基体部分(2012)分别对应所述可折叠支撑板(130)的不同区域,所述第一基体部分(2011)至少用于形成所述可折叠支撑部(133),所述第二基体部分(2012)至少用于形成所述第一支撑部(131),所述第一基体部分(2011)的刚度大于所述第二基体部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礼忠陈福嘉王昌勇赵尧旭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