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RFID标签撕裂检测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1334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7: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RFID标签撕裂检测电路,所述RFID标签撕裂检测电路包括:电容充放电控制电路和电容充放电电路;所述电容充放电控制电路用于输入充放电控制信号和充电电容选择信号,所述电容充放电控制电路的输出与所述电容充放电电路的输入连接,所述电容充放电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外部电容,所述电容充放电电路还用于检测所述外部电容是否充电完成,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RFID标签撕裂检测电路记录外接电容的充放电时间,进而通过充放电时间的变化判断RFID标签是否撕裂,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了RFID标签撕裂检测电路稳定性。撕裂检测电路稳定性。撕裂检测电路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RFID标签撕裂检测电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射频识别
,特别是涉及一种RFID标签撕裂检测电路。

技术介绍

[0002]RFID技术即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频信号和空间耦合(电感或电磁耦合)或雷达反射的传输特性,实现对被识别物体的自动识别。
[0003]目前,RFID标签撕裂检测电路中的特征值采集存在电路结构复杂、成本高和稳定性不好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RFID标签撕裂检测电路,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了稳定性。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6]一种RFID标签撕裂检测电路,所述RFID标签撕裂检测电路包括:电容充放电控制电路和电容充放电电路;
[0007]所述电容充放电控制电路用于输入充放电控制信号和充电电容选择信号,所述电容充放电控制电路的输出与所述电容充放电电路的输入连接,所述电容充放电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外部电容,所述电容充放电电路还用于检测所述外部电容是否充电完成。
[0008]可选地,所述电容充放电控制电路还包括充放电控制信号输入端、充电电容选择信号输入端、第一充放电输出端、第二充电放电输出端、电阻R1、电阻R2和多个场效应晶体管,所述充放电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充放电控制信号,所述充电电容选择信号输入端连接充电电容选择信号,所述第一充放电输出端输出第一充放电信号,所述第二充放电输出端输出第二充放电信号;
[0009]所述电容充放电控制电路中所述充放电控制信号输入端分别与管PM2的栅极、管NM2的栅极、管PM5的栅极和管NM6的栅极连接,所述充电电容选择信号输入端分别与管PM4的栅极、管NM3的栅极、管NM5的栅极和管PM7的栅极连接;
[0010]管PM4的第一极、管PM2的第一极、管PM3的第一极、管PM5的第一极、管PM7的第一极、管PM17的第一极、管PM0的第一极、管PM17的栅极和管PM0的栅极分别与电源连接,管PM4的第二极分别与管NM3的第一极、管PM3的栅极和管NM0的栅极连接,管PM2的第二极、管PM3的第二极、管NM2的第一极、管PM1的栅极和管NM1的栅极连接,管NM2的第二极与管NM0的第一极连接,管PM5的第二极分别与NM6的第一极、PM7的第二极、管PM6的栅极和管NM4的栅极连接,管NM6的第二极和管NM5的第一极连接,管PM17的第二极分别与管PM1的第一极、PM0的第二极和管PM6的第一极连接,管PM1的第二极分别与管NM1的第一极和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1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充放电输出端和管NM7的第一极连接,管PM6的第二极分别与管NM4的第一极和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2的第二端分别与管NM8的栅极和所述
第二充电放电输出端连接;
[0011]管NM3的第二极、管NM0的第二极、管NM5的第二极、管NM4的第二极、管NM1的第二极、管NM7的栅极、管NM7的第二极、管NM8的栅极和管NM8的第二极均接公共端。
[0012]可选地,所述电容充放电电路包括第一充放电输入端、第二充电放电输入端、第一电容充电输出端和第二电容充电输出端、电容充电充满信号输出端和多个场效应晶体管,所述电容充电充满信号输出端用于输出电容充电充满信号,所述第一电容充电输出端和第二电容充电输出端用于连接外部电容;
[0013]所述电容充放电电路中管PM11的第一极、管PM12的第一极、管PM13的第一极、管PM24的第一极、管PM22的第一极、管PM25的第一极、管PM30的第一极、管PM27的第一极、管PM28的第一极、管PM26的第一极、管PM18的第一极、管PM20的第一极、管PM11的栅极和管PM12的栅极均与电源连接;
[0014]第一充放电输入端分别与管NM28的栅极、管NM29的栅极和第一电容充电输出端连接,管PM11的第二极分别与管NM28的第一极、管PM13的栅极、管NM11的栅极、管PM21的栅极和管NM18的栅极连接,管PM24的栅极分别与管NM20的栅极、管PM22的第二极、管NM19的第一极、管PM25的栅极和管NM21的栅极连接,管PM24的第二极与管PM21的第一极连接,管PM13的第二极分别与管NM11的第一极、管PM21的第二极、管NM18的第一极、管PM22的栅极和管NM19的栅极连接,管PM25的第二极分别与管NM21的第一极、管PM18的栅极和管NM15的栅极连接,管NM28的第二极与管NM29的第一极连接;
[0015]第二充放电输入端分别与管NM29的栅极、管M0的栅极和第二电容充电输出端连接,管PM12的第二极分别与管NM29的第一极、管PM30的栅极、管NM26的栅极、管PM29的栅极和管NM25的栅极连接,管PM27的栅极分别与管NM23的栅极、管PM28的第二极、管NM24的第一极、管PM26的栅极和管NM22的栅极连接,管PM27的第二极与管PM29的第一极连接,管PM30的第二极分别与管NM26的第一极、管PM29的第二极、管NM25的第一极、管PM28的栅极和管NM24的栅极连接,管PM289的第二极分别与管NM24的第一极、管PM26的栅极和管NM22的栅极连接,管PM26的第二极分别与管NM22的第一极、管PM19的栅极和管NM16的栅极连接,管PM18的第二极与管PM19的第一极连接,管PM19的第二极分别与管NM15的第一极、管NM16的第一极、管PM20的栅极和管NM17的栅极连接,管PM20的第二极分别与管NM17的第一极和电容充电充满信号输出端连接;
[0016]管NM29的第二极、管NM11的第二极、管NM20的第二极、管NM19的第二极、管NM21的第二极、管M0的第二极、管NM26的第二极、管NM23的第二极、管NM24的第二极、管NM22的第二极、管NM15的第二极、管NM16的第二极和管NM17的第二极均接公共端。
[0017]可选地,还包括偏置电路,所述偏置电路与电源连接,所述偏置电路用于输出检测电流信号。
[0018]可选地,还包括管PM9和管NM27,管PM9的第一极与电源连接,管PM9的栅极与基准电压连接,管PM9的第二极分别与管NM27的第一极和检测电流信号输出端连接,管NM27的栅极和管NM27的第二极均接公共端,所述基准电压为所述偏置电路输出的电压。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0020]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RFID标签撕裂检测电路,所述RFID标签撕裂检测电路包括:电容充放电控制电路和电容充放电电路;所述电容充放电控制电路用于输入充放电控制信号
和充电电容选择信号,所述电容充放电控制电路的输出与所述电容充放电电路的输入连接,所述电容充放电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外部电容,所述电容充放电电路还用于检测所述外部电容是否充电完成,通过本专利技术一种RFID标签撕裂检测电路记录外接电容的充放电时间,进而通过充放电时间的变化判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RFID标签撕裂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RFID标签撕裂检测电路包括:电容充放电控制电路和电容充放电电路;所述电容充放电控制电路用于输入充放电控制信号和充电电容选择信号,所述电容充放电控制电路的输出与所述电容充放电电路的输入连接,所述电容充放电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外部电容,所述电容充放电电路还用于检测所述外部电容是否充电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FID标签撕裂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充放电控制电路还包括充放电控制信号输入端、充电电容选择信号输入端、第一充放电输出端、第二充电放电输出端、电阻R1、电阻R2和多个场效应晶体管,所述充放电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充放电控制信号,所述充电电容选择信号输入端连接充电电容选择信号,所述第一充放电输出端输出第一充放电信号,所述第二充放电输出端输出第二充放电信号;所述电容充放电控制电路中所述充放电控制信号输入端分别与管PM2的栅极、管NM2的栅极、管PM5的栅极和管NM6的栅极连接,所述充电电容选择信号输入端分别与管PM4的栅极、管NM3的栅极、管NM5的栅极和管PM7的栅极连接;管PM4的第一极、管PM2的第一极、管PM3的第一极、管PM5的第一极、管PM7的第一极、管PM17的第一极、管PM0的第一极、管PM17的栅极和管PM0的栅极分别与电源连接,管PM4的第二极分别与管NM3的第一极、管PM3的栅极和管NM0的栅极连接,管PM2的第二极、管PM3的第二极、管NM2的第一极、管PM1的栅极和管NM1的栅极连接,管NM2的第二极与管NM0的第一极连接,管PM5的第二极分别与NM6的第一极、PM7的第二极、管PM6的栅极和管NM4的栅极连接,管NM6的第二极和管NM5的第一极连接,管PM17的第二极分别与管PM1的第一极、PM0的第二极和管PM6的第一极连接,管PM1的第二极分别与管NM1的第一极和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1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充放电输出端和管NM7的第一极连接,管PM6的第二极分别与管NM4的第一极和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2的第二端分别与管NM8的栅极和所述第二充电放电输出端连接;管NM3的第二极、管NM0的第二极、管NM5的第二极、管NM4的第二极、管NM1的第二极、管NM7的栅极、管NM7的第二极、管NM8的栅极和管NM8的第二极均接公共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FID标签撕裂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充放电电路包括第一充放电输入端、第二充电放电输入端、第一电容充电输出端和第二电容充电输出端、电容充电充满信号输出端和多个场效应晶体管,所述电容充电充满信号输出端用于输出电容充电充满信号,所述第一电容充电输出端和第二电容充电输出端用于连接外部电容;所述电容充放电电路中管PM11的第一极、管PM12的第一极、管PM13的第一极、管PM24的第一极、管PM22的第一极、管PM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邸鹏李忠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爪字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