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关节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1261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7:53
本申请提供一种腕关节治具,包括一第一本体和一第二本体;其中,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围设形成相联通的一第一腔体和一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用于使患者的大拇指处于伸直位,所述第一腔体用于收容患者的手、腕部位;在所述第一本体、所述第二本体上分别设置有镂空结构,且使所述镂空结构对应患者的手、腕部位的特殊解剖结构。本申请所述腕关节治具能够达到在所述腕关节治具佩戴期间对患病部位进行治疗的目的。行治疗的目的。行治疗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腕关节治具


[0001]本申请涉及医疗
,特别涉及一种腕关节治具。

技术介绍

[0002]狭窄性腱鞘炎是腕、指的常见病、多发病,是肌腱在腱鞘内过度活动而挤压磨损所致。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晨起关节僵硬以及手指作屈伸活动时产生弹响。弹响指以拇指发病最多,可累计拇短伸肌腱和拇长展肌腱所在的鞘管,称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0003]目前临床上对狭窄性腱鞘炎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手术治疗成功率高,但存在花费高昂、术后限制腕指关节活动及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因此通常将手术治疗作为保守治疗失败的补救治疗,而临床最常见的保守治疗方法就是治具固定治疗。
[0004]治具固定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限制腕关节的活动和拇指屈伸活动,但目前临床上常使用的治具大多是全覆盖类型的治具,会使佩戴者感觉厚重和闷热,也不利于治具佩戴期间对患病部位的进一步治疗。此外,工业化生产治具一般难以满足个体化治疗的需求,经常会与患者的手型不匹配而给患者带来不适并降低治疗效果。
[0005]因此,现在需要提出一种新的腕关节治具。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腕关节治具,通过一体化设计的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以分别合围形成一第一腔体及一第二腔体,利用该第一腔体收容患者的腕关节至掌指关节,利用该第二腔体部分收容患者的大拇指,在第一本体、第二本体上对应手、腕部位的特殊解剖结构分别独立地设置镂空结构,以达到在该腕关节治具佩戴期间利用镂空结构对患病部位进行直接治疗的目的。
[000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腕关节治具,所述腕关节治具包括一第一本体和一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围设形成相联通的一第一腔体和一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用于使患者的大拇指处于伸直位,所述第一腔体用于收容患者的手、腕部位,在所述第一本体、所述第二本体上分别设置有镂空结构,且使所述镂空结构对应患者的手、腕部位的特殊解剖结构。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本体包括一背侧区域和一掌侧区域,所述第一本体具有一远端,所述掌侧区域在所述远端与所述背侧区域环绕形成一环结构件,其中,所述远端延伸至使所述环结构件覆盖患者的掌指关节。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背侧区域包括一第一背侧和凸出设置于所述第一背侧的一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二本体包括一第一掌侧和凸出设置于所述第一掌侧上的一第二凸出部。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背侧配置于患者的腕关节的背侧,所述掌侧区域、所述第一掌侧配置于患者的腕关节的掌侧;并且,所述第一掌侧、所述掌侧区域、所述背侧区域两两拼接以合围成所述第一腔体;以及,所述第一凸出部与所述第二凸出部相对设置且合
围形成所述第二腔体。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掌侧区域与所述背侧区域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一背侧与所述第一凸出部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一掌侧与所述第二凸出部为一体式结构。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掌侧与所述掌侧区域固定拼接;所述第一凸出部与所述第二凸出部固定拼接;所述第一掌侧与所述第一背侧活动拼接。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掌侧、所述第一背侧在所述活动拼接处分别对应设置有对接豁口及配置于所述对接豁口处的可调节构件。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掌侧、所述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一背侧、所述第一凸出部以及所述掌侧区域的任一表面上分别独立地设置有所述镂空结构。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腔体朝向背离所述第一腔体的一侧倾斜延伸以使患者的大拇指处于伸直位,且所述第二腔体的倾斜延伸长度超出患者的大拇指的指间关节。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本体为3D打印成型结构件;所述第二本体为3D打印成型结构件。
[001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所述腕关节治具,利用一体化设计的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分别合围形成一第一腔体及一第二腔体,利用所述第一腔体收容患者的手、腕部位,利用所述第二腔体使患者的大拇指处于伸直位;其中,在所述第一本体、所述第二本体上的任一表面上分别独立地设置镂空结构,所述镂空结构对应患者的手、腕部位的特殊解剖结构,以达到在所述腕关节治具佩戴期间利用所述镂空结构对患者的任何患病部位进行直接治疗的目的。并且,所述第一本体为3D打印成型结构件;所述第二本体为3D打印成型结构件。通过3D打印技术制备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在最大程度地减轻所述腕关节治具的佩戴重量和增加其透气性的基础上,通过与患者的手、腕部位的特殊解剖结构相适应的所述镂空结构的设计,能够达到在所述腕关节治具佩戴期间对患者狭窄性腱鞘炎的治疗目的。因此,本申请所述腕关节治具能够实现个体化、更轻便、固定效果好,方便患者在所述腕关节治具佩戴期间的进一步的治疗,将更有利于患者腱鞘炎症的恢复。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腕关节治具在第一方向上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中所述腕关节治具在背离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申请所述实施例中所述腕关节治具在第二方向上的示意图;
[0022]图4为图3中所述腕关节治具在背离第二方向上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为:
[0024]10、第一本体;
ꢀꢀꢀꢀꢀꢀꢀꢀꢀ
20、第二本体;
[0025]30、第一腔体;
ꢀꢀꢀꢀꢀꢀꢀꢀꢀ
40、第二腔体;
[0026]50、镂空结构;
ꢀꢀꢀꢀꢀꢀꢀꢀꢀ
60、对接豁口;
[0027]70、可调节构件;
ꢀꢀꢀꢀꢀꢀꢀ
101、远端;
[0028]11、背侧区域;
ꢀꢀꢀꢀꢀꢀꢀꢀꢀ
12、掌侧区域;
[0029]13、环结构件;
ꢀꢀꢀꢀꢀꢀꢀꢀꢀ
100、第一背侧;
[0030]110、第一凸出部;
ꢀꢀꢀꢀꢀꢀ
200、第一掌侧;
[0031]210、第二凸出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33]请参阅图1至图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腕关节治具。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腕关节治具1包括一第一本体10及一第二本体20,所述第一本体10与所述第二本体20围设形成一第一腔体30和一第二腔体40。其中,所述第一腔体30与所述第二腔体40相连通,所述第一腔体30用于收容并支撑患者的手、腕关节,所述第二腔体40用于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腕关节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腕关节治具包括一第一本体和一第二本体;其中,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围设形成相联通的一第一腔体和一第二腔体;并且,所述第二腔体用于使患者的大拇指处于伸直位,所述第一腔体用于收容患者的手、腕部位;以及,在所述第一本体、所述第二本体上分别设置有镂空结构,且使所述镂空结构对应患者的手、腕部位的解剖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腕关节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包括一背侧区域和一掌侧区域,所述第一本体具有一远端,其中,所述掌侧区域在所述远端与所述背侧区域环绕形成一环结构件,且所述远端延伸至使所述环结构件覆盖患者的掌指关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腕关节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背侧区域包括一第一背侧和凸出设置于所述第一背侧的一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二本体包括一第一掌侧和凸出设置于所述第一掌侧上的一第二凸出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腕关节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背侧配置于患者的腕关节的背侧,所述掌侧区域、所述第一掌侧配置于患者的腕关节的掌侧;并且,所述第一掌侧、所述掌侧区域、所述背侧区域两两拼接以合围成所述第一腔体;以及,所述第一凸出部与所述第二凸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静静郝永强姜闻博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