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苍宏专利>正文

镜头吸湿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1258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7: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镜头吸湿套结构,其主要包含有一套体,以一隔层分隔成上空间及下空间,其下空间套设镜头,而上空间组设有一容置腔,并在腔内容置一吸湿材,及于容置腔的开口端覆合锁固一上盖,且在上盖设有一感湿元件;借此,通过下空间以弹性材质构成的可伸缩空间,可供紧密套合在不同尺寸的镜头上,并利用设在套体内的空气通道,使吸湿材能利用空气通道延伸吸湿范围至镜头的侧边周围,进而使吸湿材能从镜头的透镜端、焦距转环、光圈转环的缝隙对镜头内部吸湿,达到保持镜头内部干燥的目的,同时,能经由感湿元件观察吸湿状况,以及时更换吸湿材或还原处理,使吸湿力保持正常,而达到完善且持续性的防潮效果。达到完善且持续性的防潮效果。达到完善且持续性的防潮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镜头吸湿套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镜头吸湿套结构,尤指一种具有内部空气流动通道而强化吸湿效果的镜头吸湿套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除湿是工商业和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在潮湿的季节,容易令人感到不适外,生活上对于各种产品,如USB插头、相机、镜头、美容化妆品、皮革珠宝、纸本集邮册及药品品质等也有非常大的伤害,越精密、精致的产品,其湿度要求相对的越高。
[0003]就摄相机而言,镜头为精密的光学镜的组合产品,最好能存放于相对湿度(RH)35%到45%的环境之下,否则湿气会导致镜头内部或光学元件产生发霉的现象,进而影响镜头的光学性能。
[0004]另外,相机在户外使用时,容易因暴露于各种气候而使湿气经由焦距转环及光圈转环的缝隙渗入镜头内,并且温度改变也是造成镜头和相机内部湿气累积的原因之一。举例来说,当使用者在寒凉的户外使用完相机后进入屋内时,室内外的温度与湿度的差异,都可能造成机身与镜头内部产生水气凝聚。因此,去除机身与镜头内部湿气的产品,确有其必要性。
[0005]而在业界中有如美国专利US10268102号一种用于管状物体的保护帽,所述保护帽包括:具有外表面和内表面的基座构件;侧壁,其从基底构件向开口处延伸,该侧壁具有外表面和内表面。其中,侧壁的内表面和基座构件的内表面构成容纳管状物体的腔体。其中,基座构件的外表面和侧壁的外表面为连续的外表面;其中,所述的外表面具有至少一个缓冲层和至少一个拉伸层。其中的拉伸层具有第一厚度;其中的缓冲层具有第二厚度;其中第一厚度小于第二厚度;其中,第一厚度和第二厚度的间的差在0.3毫米和2.0毫米之间。
[0006]上述专利主要通过保护帽覆盖在相机镜头外部,通过厚度较薄的拉伸层的壁面产生延展性,以能套设在不同外径的镜头上,使通过厚度较厚的缓冲层,达到碰撞的保护效果,另利用保护帽的封闭性达到在收藏时能隔绝外部杂质进入镜头内的目的,但当脱下保护帽在各种天候下的户外拍摄时,已经渗入镜头内的湿气,并无法被该保护帽消除,该保护帽的封闭性反而将湿气封闭在镜头内,而加速镜头内部的发霉。
[0007]如今,专利技术人秉持多年该相关行业丰富的设计开发及实际制作经验,针对上述问题开发研究,提供一种镜头吸湿套结构,以期达到具有更佳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镜头吸湿套结构,尤指一种具有内部空气流动通道而强化吸湿效果的镜头吸湿套结构为目的。
[0009]本专利技术镜头吸湿套结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0010]一种镜头吸湿套结构,其中,所述镜头吸湿套结构包含有:
[0011]一套体,其一端设有一隔层,所述隔层将所述套体分隔成上空间及下空间,并于所
述隔层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连通所述上空间及所述下空间,而所述下空间以弹性材质构成能伸缩空间,供紧密套合不同尺寸的镜头;
[0012]一容置腔,设于所述套体的所述上空间;
[0013]一吸湿材,对应容设在所述容置腔内;
[0014]一上盖,设于所述容置腔的开口端。
[0015]也就是说,镜头吸湿套结构主要包含有一套体,以一隔层分隔成上空间及下空间,其下空间套设镜头,而上空间组设有一容置腔,并在腔内设置一吸湿材,及于容置腔的开口端覆合锁固一上盖,且在所述上盖设有一感湿元件;借此,通过下空间以弹性材质构成的可伸缩空间,可供紧密套合在不同尺寸的镜头上,除了利用弹性材质使镜头得到碰撞保护之外,更进一步利用套体内的空气流动通道,使吸湿材能利用空气流动通道而延伸吸湿范围至镜头的侧边周围,进而使吸湿材能从镜头的透镜端、焦距转环、光圈转环的缝隙对镜头内部吸湿,使镜头能保持干燥,同时,能经由感湿元件观察套体内部的湿度状况,以及时更换除湿块或还原处理,使吸湿力保持正常,而达到完善且持续性的防潮效果。
[0016]本专利技术镜头吸湿套结构的较佳实施例,其中,所述套体的下空间的内部表面设多道凸肋,且所述凸肋延伸至所述隔层的底端面,并且以两相邻的凸肋间形成空气(流动)通道,空气通道通过隔层的通孔与上空间连通。
[0017]本专利技术镜头吸湿套结构的较佳实施例,其中,所述套体的所述下空间的开口周缘设一密封圈。
[0018]本专利技术镜头吸湿套结构的较佳实施例,其中,所述容置腔设置有一座体,于所述座体的底部设有一通口。
[0019]本专利技术镜头吸湿套结构的较佳实施例,其中,于所述隔层的上端面设有凸柱及过滤纸,而所述容置腔的底部端面对应所述凸柱处设有嵌孔,所述凸柱嵌穿所述嵌孔及过滤纸,并突出抵掣于所述吸湿材的下方,所述过滤纸具有可流通空气的微孔,并具有阻绝吸湿材的粉尘从容置腔进入套设镜头空间的功效,可防止镜头被粉尘破坏。
[0020]本专利技术相机吸湿套结构的较佳实施例,其中,所述第一锁接部对应与所述第一组接部的结合,及所述第二锁接部对应与所述第二组接部的结合,可采用螺设结合或嵌卡结合。
[0021]本专利技术相机吸湿套结构的较佳实施例,其中,所述套体的下空间为采用具有弹性的材质(例如硅胶或橡胶)制成,以利用其弹性而紧密套合于不同尺寸的镜头。
[0022]本专利技术相机吸湿套结构的较佳实施例,其中,所述吸湿材是以多孔性粉体材料及黏着剂调合后模塑成型的块体,或以透气袋包装吸湿颗粒的袋体。
[0023]本专利技术相机吸湿套结构的较佳实施例,其中,于所述上盖设有一感湿元件,所述感湿元件可为一湿度表,所述湿度表用以感应所述吸湿材的吸湿程度;或所述感湿元件可为一附着化学药剂的片体,该片体内的化学药剂含有感湿(接触潮湿)而变色的成分,例如:氯化亚钴。
[0024]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手段相较之下,本专利技术主要具有下列优点:
[0025]1.本专利技术镜头吸湿套结构,利用套体下空间的多道凸肋间形成可供内部空气流动的通道,使吸湿材借空气通道而延伸吸湿范围至镜头的周围,再从镜头的透镜端、焦距转环、光圈转环的缝隙对镜头内部吸湿,将镜头内的湿气有效吸出,达到防止发霉的功效。
[0026]2.本专利技术镜头吸湿套结构,利用于套体内置入吸湿材的设置,能有效地将镜头内的湿气吸出,并持续吸湿防潮,达到长期除湿干燥的功效。
[0027]3.本专利技术镜头吸湿套结构,通过在上盖设置有感湿元件的机制,能一眼观视出套体内部的湿度状态,且能及时更换或还原处理吸湿材,使有效保持吸湿材最佳的吸附效果,达到除湿干燥的功效。
附图说明
[0028]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专利技术进行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其中:
[0029]图1是本专利技术立体分解示意图;
[0030]图2是本专利技术组合外观示意图;
[0031]图3是本专利技术组合剖视示意图;
[0032]图4是本专利技术使用状态剖视示意图;
[0033]图5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状态外观示意图(湿度表)。
[0034]附图标号说明:
[0035]1、套体;
ꢀꢀꢀꢀꢀꢀꢀꢀꢀꢀꢀꢀꢀꢀꢀꢀꢀꢀꢀꢀꢀꢀꢀꢀ
11、隔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镜头吸湿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吸湿套结构包含有:一套体,其一端设有一隔层,所述隔层将所述套体分隔成上空间及下空间,并于所述隔层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连通所述上空间及所述下空间,而所述下空间以弹性材质构成能伸缩空间,供紧密套合不同尺寸的镜头;一容置腔,设于所述套体的所述上空间;一吸湿材,对应容设在所述容置腔内;一上盖,设于所述容置腔的开口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吸湿套结构,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套体的所述下空间的内部表面设多道凸肋,以两相邻的所述凸肋间构成空气通道,所述空气通道通过所述隔层的所述通孔与所述上空间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镜头吸湿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体的所述下空间的开口周缘设一密封圈。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镜头吸湿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设置有一座体,于所述座体的底部设有一通口。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镜头吸湿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湿材是以多孔性粉体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苍宏
申请(专利权)人:许苍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