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11497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效散热器,包括散热器主体、散热器通风结构、控制面板与加热器,所述散热器通风结构设置于散热器主体上方,所述控制面板设置于散热器主体正面,所述加热器设置于散热器主体内部,所述散热器通风结构通过六角螺栓与散热器主体固定连接,通过可拆卸式结构,便于更换调整内部加热器,同时单独设置的集热腔可有效控制能耗,避免因单个加热装置故障导致整体失效的情况发生。故障导致整体失效的情况发生。故障导致整体失效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散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散热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散热器。

技术介绍

[0002]在日常生活中散热器形式各种各样,但有的结构较为复杂,内部结构或电子元件的采用串联连接,这就导致某一结构出现故障时会导致装置整体的失效,进而维修条件不达标的情况下需要花费较长时间修复使用,而且现有方案中对于装置的过热保护过于简单,只采用单保险的形式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并不能完全达到保护装置的目的,因此急需一种高效且安全的散热器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散热器,通过单独设置的集热腔体,将加热后的空气快速汇集然后排出。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散热器,包括散热器主体、散热器通风结构、控制面板与加热器,所述散热器通风结构设置于散热器主体上方,所述控制面板设置于散热器主体正面,所述加热器设置于散热器主体内部,所述散热器通风结构通过六角螺栓与散热器主体固定连接。
[0005]优选的,所述散热器主体包括第一集热腔、第二集热腔、第三集热腔与第四集热腔,所述第一集热腔、第二集热腔、第三集热腔与第四集热腔的长度与散热器主体的长度对应,所述第一集热腔、第二集热腔、第三集热腔与第四集热腔内部分别设置有加热器。
[0006]进一步的,所述加热器包括加热丝、加热棒、盖板与底座,所述加热丝螺旋设置于加热棒外部,所述盖板的直径小于对应集热腔的直径,所述底座的大小与集热腔相对应。
[0007]优选的,所述散热器通风结构包括通风集热腔与出风口,所述通风集热腔的进风口与第一集热腔、第二集热腔、第三集热腔与第四集热腔的出风口相对应,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散热器通风结构的正面。
[0008]优选的,所述控制面板包括控制器与隔热衬垫,所述隔热衬垫固定设置于散热器主体正面,所述隔热衬垫上设置有控制器。
[0009]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包括加热器开关模块、温度传感模块、电流传感模块与多路信号选择器,所述加热器开关模块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集热腔、第二集热腔、第三集热腔与第四集热腔内的加热器,所述多路信号选择器的输入端分别连接有温度传感模块的输出端与电流传感模块的输出端,所述多路信号选择器的输出端与加热器开关的输入端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温度传感模块采集第一集热腔、第二集热腔、第三集热腔与第四集热腔内的温度,所述电流传感模块采集加热器中加热丝与加热棒的通过电流。
[0011]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
[0012]本方案中散热器的集热腔单独设置,便于控制散热温度,以及出现故障时便于检修及更换零件,同时利用热空气的物理性质,在无风源的条件下,加快热空气流动速度,提
升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高效散热器的整体视图;
[0014]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高效散热器的散热器主体视图;
[0015]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高效散热器的散热器通风结构视图;
[0016]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高效散热器的加热器视图;
[0017]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高效散热器的控制模块图;
[0018]附图标记:
[0019]1、散热器主体;101、第一集热腔;102、第二集热腔;103、第三集热腔;104、第四集热腔;2、散热器通风结构;201、通风集热腔;202、出风口;3、控制面板;301、控制器;302、隔热衬垫;4、加热器;401、加热丝;402、加热棒;403、盖板;404、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2]实施例1:
[002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散热器,如图1所示,包括散热器主体1、散热器通风结构2、控制面板3与加热器4,如图2所示,所述散热器主体1包括第一集热腔101、第二集热腔102、第三集热腔103与第四集热腔104,所述第一集热腔101、第二集热腔102、第三集热腔103与第四集热腔104的长度与散热器主体1的长度对应,所述第一集热腔101、第二集热腔102、第三集热腔103与第四集热腔104内部分别设置有加热器4,所述散热器通风结构2包括通风集热腔201与出风口202,所述通风集热腔201的进风口与第一集热腔101、第二集热腔102、第三集热腔103与第四集热腔104的出风口相对应,如图3所示,所述出风口202设置于散热器通风结构2的正面,所述控制面板3包括控制器301与隔热衬垫302,所述隔热衬垫302固定设置于散热器主体1正面,所述隔热衬垫302上设置有控制器301,如图4所示,所述加热器4包括加热丝401、加热棒402、盖板403与底座404,所述加热丝401螺旋设置于加热棒402外部,所述盖板403的直径小于对应集热腔的直径,所述底座404的大小与集热腔相对应,所
述散热器通风结构2设置于散热器主体1上方,所述控制面板3设置于散热器主体1正面,所述加热器4设置于散热器主体1内部,所述散热器通风结构2通过六角螺栓与散热器主体1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器301包括加热器4开关模块、温度传感模块、电流传感模块与多路信号选择器,所述加热器4开关模块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集热腔101、第二集热腔102、第三集热腔103与第四集热腔104内的加热器,所述多路信号选择器的输入端分别连接有温度传感模块的输出端与电流传感模块的输出端,所述多路信号选择器的输出端与加热器4开关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温度传感模块采集第一集热腔101、第二集热腔102、第三集热腔103与第四集热腔104内的温度,所述电流传感模块采集加热器4中加热丝401与加热棒402的通过电流。
[0024]本实施例中,一种高效散热器,所述温度传感模块采用LM

PT1000数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器主体(1)、散热器通风结构(2)、控制面板(3)与加热器(4),所述散热器通风结构(2)设置于散热器主体(1)上方,所述控制面板(3)设置于散热器主体(1)正面,所述加热器(4)设置于散热器主体(1)内部,所述散热器通风结构(2)通过六角螺栓与散热器主体(1)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主体(1)包括第一集热腔(101)、第二集热腔(102)、第三集热腔(103)与第四集热腔(104),所述第一集热腔(101)、第二集热腔(102)、第三集热腔(103)与第四集热腔(104)的长度与散热器主体(1)的长度对应,所述第一集热腔(101)、第二集热腔(102)、第三集热腔(103)与第四集热腔(104)内部分别设置有加热器(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4)包括加热丝(401)、加热棒(402)、盖板(403)与底座(404),所述加热丝(401)螺旋设置于加热棒(402)外部,所述盖板(403)的直径小于对应集热腔的直径,所述底座(404)的大小与集热腔相对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通风结构(2)包括通风集热腔(201)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昌松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利鑫达夏星散热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