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特异性反应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01332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生物特异性反应皿。包括皿盖以及与皿盖相配合连接的控温器,皿盖以及控温器的内壁绕合形成反应腔,反应腔内活动设置有皿体,皿体朝向控温器的一侧面上还设置有转轴;控温器与皿盖的连接处还设置有防滑层,控温器上还设置有双滚珠轴承、驱动器、发热片以及隔热片,双滚珠轴承安装在控温器的上侧面且一端与驱动器的输出端连接,发热片均匀平铺在控温器朝向皿体的一侧面,隔热片可拆卸的安装在双滚珠轴承的外壁面且受双滚珠轴承驱动转动,转轴与双滚珠轴承的内壁面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用性强,解决实验人员在使用微生物培养皿时无法安全精确调控反应温度导致反应状态数据精准度低下问题。态数据精准度低下问题。态数据精准度低下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生物特异性反应皿


[0001]本技术涉及微生物监测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生物特异性反应皿。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反应皿是微生物领域中最常用的实验器材之一,广泛应用于微生物的培养、组织细胞的传代等,目前常用的反应皿一般包括皿底和松弛覆盖于皿底上的皿盖,二者形成的内腔作为培养空间,然后进行配置培养基、杀菌、接种,之后将上述反应皿置入微生物培育箱中,进行培育,但当前实验室常用的培养皿无法有效快速进行温度调控以达成不同需求的反应状态,一种可随时控温且密封性良好的反应皿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为解决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微生物特异性反应皿,该微生物特异性反应皿的结构设计合理,解决实验人员在使用微生物培养皿时无法安全精确调控反应温度导致反应状态数据精准度低下问题。
[0004]本技术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一种微生物特异性反应皿,包括皿盖以及与皿盖相配合连接的控温器,所述皿盖以及控温器的内壁绕合形成反应腔,所述反应腔内活动设置有皿体,所述皿体包括皿体底部以及从皿体底部上表面向上延伸设置的皿体侧壁,所述皿体朝向所述控温器的一侧面上还设置有转轴;
[0006]所述控温器与所述皿盖的连接处还设置有防滑层,所述控温器上还设置有双滚珠轴承、驱动器、发热片以及隔热片,所述驱动器安装在所述控温器的壳体内部,所述双滚珠轴承安装在所述控温器的上侧面且一端与所述驱动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发热片均匀平铺在所述控温器朝向所述皿体的一侧面,所述隔热片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双滚珠轴承的外壁面且受所述双滚珠轴承驱动转动,所述转轴与所述双滚珠轴承的内壁面连接。
[0007]进一步而言,上述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皿体、皿盖以及双滚珠轴承的纵向中心轴线保持一致。
[0008]进一步而言,上述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皿盖以及皿体呈透明圆柱状。
[0009]进一步而言,上述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隔热片朝向所述皿体的一侧面边缘处设置有密封条,所述皿体安装在所述双滚珠轴承时,所述隔热片的上侧面与所述皿体的下侧面相抵接;所述皿盖内壁面设置有密封圈层且所述密封圈层与所述防滑层连接。
[0010]进一步而言,上述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发热片的形状包括扇状、圆环状以及锥状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0011]进一步而言,上述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发热片为USB发热片。
[0012]进一步而言,上述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皿体以及控温器的内侧壁面上还设置有温度监测器。
[0013]进一步而言,上述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控温器的外侧壁面上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
制器与所述驱动器、发热片以及温度监测器连接。
[0014]进一步而言,上述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皿体的内侧壁面还设置有若干个透明隔板。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采用驱动器配合驱动双滚珠轴承带动反应腔中的皿体转动,利用下置的发热片与隔热片形成封闭腔体,对皿体局部进行温度调控,有效模拟不同温度的反应环境,提高设备实用性。采用透明的皿体以及皿盖有效方便对反应状态进行实时监测。采用USB发热片进行温度调控,USB发热片的表面安全且不带电,无明火,使用安全级别高且加热均匀。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的皿体以及控温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1至图3中各数字标识对应部件名称如下:
[0022]皿盖

1;控温器

2;双滚珠轴承

21;发热片

22;隔热片

23;控制器

24;皿体

3;皿体底部

31;皿体侧壁

32;密封条

33。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
[0024]术语“连接”应作为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
[0025]术语“侧方”以及“下方”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的描述。
[0026]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7]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展开说明,但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在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0028]如图1至3所示,本实施例的最佳实施方案是:
[0029]一种微生物特异性反应皿,包括皿盖1以及与皿盖1相配合连接的控温器2,所述皿盖1以及控温器2的内壁绕合形成反应腔,所述反应腔内活动设置有皿体3,所述皿体3包括皿体底部31以及从皿体底部31上表面向上延伸设置的皿体侧壁32,所述皿体3朝向所述控温器2的一侧面上还设置有转轴;所述控温器2与所述皿盖1的连接处还设置有防滑层,
[0030]具体的,所述控温器2上还设置有双滚珠轴承21、驱动器、发热片22以及隔热片23,所述驱动器安装在所述控温器2的壳体内部,所述双滚珠轴承21安装在所述控温器2的上侧面且一端与所述驱动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发热片22均匀平铺在所述控温器2朝向所述皿
体3的一侧面,所述隔热片23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双滚珠轴承21的外壁面且受所述双滚珠轴承21驱动转动,所述转轴与所述双滚珠轴承21的内壁面连接。
[0031]在本实施例中,采用驱动器配合驱动双滚珠轴承21带动反应腔中的皿体3转动,利用下置的发热片22与隔热片23形成封闭腔体,对皿体3局部进行温度调控,有效模拟不同温度的反应环境,提高设备实用性。
[0032]如图1至2所示,所述皿体3、皿盖1以及双滚珠轴承21的纵向中心轴线保持一致,所述皿盖1以及皿体3呈透明圆柱状。
[0033]在本实施例中,采用透明的皿体3以及皿盖1有效方便对反应状态进行实时监测。
[0034]如图1至2所示,所述隔热片23朝向所述皿体3的一侧面边缘处设置有密封条33,所述皿体3安装在所述双滚珠轴承21时,所述隔热片23的上侧面与所述皿体3的下侧面相抵接;所述皿盖1内壁面设置有密封圈层且所述密封圈层与所述防滑层连接。
[0035]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密封条33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生物特异性反应皿,其特征在于:包括皿盖(1)以及与皿盖(1)相配合连接的控温器(2),所述皿盖(1)以及控温器(2)的内壁绕合形成反应腔,所述反应腔内活动设置有皿体(3),所述皿体(3)包括皿体底部(31)以及从皿体底部(31)上表面向上延伸设置的皿体侧壁(32),所述皿体(3)朝向所述控温器(2)的一侧面上还设置有转轴;所述控温器(2)与所述皿盖(1)的连接处还设置有防滑层,所述控温器(2)上还设置有双滚珠轴承(21)、驱动器、发热片(22)以及隔热片(23),所述驱动器安装在所述控温器(2)的壳体内部,所述双滚珠轴承(21)安装在所述控温器(2)的上侧面且一端与所述驱动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发热片(22)均匀平铺在所述控温器(2)朝向所述皿体(3)的一侧面,所述隔热片(23)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双滚珠轴承(21)的外壁面且受所述双滚珠轴承(21)驱动转动,所述转轴与所述双滚珠轴承(21)的内壁面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生物特异性反应皿,其特征在于:所述皿体(3)、皿盖(1)以及双滚珠轴承(21)的纵向中心轴线保持一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生物特异性反应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邝永祥杨豪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兆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