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边形房间内布置散流器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70089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边形房间内布置散流器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该方法包括根据目标房间边界线作目标房间的最小外接矩形;根据最小外接矩形判断目标房间是否为类矩形房间;若目标房间为类矩形房间,确定散流器布置的约束条件,并根据约束条件建立散流器布置模型;获取散流器目标布置参数,根据目标布置参数及目标房间的最小外接矩形对散流器布置模型进行求解,得到散流器布置方案。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多边形房间内布置散流器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通过获取散流器布置的约束条件以建立散流器布置模型,并根据已知的散流器目标布置参数和房间最小外接矩形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到散流器布置方案。器布置方案。器布置方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边形房间内布置散流器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规划
,特别涉及一种多边形房间内布置散流器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技术介绍

[0002]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是“建筑信息模型”的简称,是一种多维信息模型集成技术,可以将建筑、结构、暖通和给排水等专业信息集成于一个三维建筑模型中,能极大地提高设计生产效率。
[0003]暖通全空气系统布置方案中通过利用建筑信息模型将房间布局进行三维化展示,使得房间布局更为可视化,进而利用三维模型进行各系统布局,模拟出设计方案,使得系统方案更为更接近实际情况和合理化。
[0004]暖通全空气系统中散流器的布置通常需要设计师根据房间的布局和散流器的相关信息确定散流器的布局,但该方法往往需要大量重复且枯燥的计算和校核,从而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导致散流器布置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边形房间内布置散流器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解决
技术介绍
中人为的设计出散流器的布置方案需要大量计算和校核,导致散流器布置效率较低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多边形房间内布置散流器方法,方法包括:获取目标房间平面图,在目标房间平面图中确定目标房间边界线,根据目标房间边界线作目标房间的最小外接矩形;根据最小外接矩形判断目标房间是否为类矩形房间;若目标房间为类矩形房间,确定散流器布置的约束条件,并根据约束条件建立散流器布置模型;获取散流器目标布置参数,根据目标布置参数及目标房间的最小外接矩形对散流器布置模型进行求解,得到散流器布置方案。
[0007]进一步的,根据目标布置参数及目标房间的最小外接矩形对散流器布置模型进行求解,得到散流器布置方案的步骤后包括:在散流器布置方案中删除目标房间边界线之外的散流器,得到第二散流器布置方案,将目标房间边界线向目标房间内部偏移预设距离,得到第二目标房间边界线;判断第二散流器布置方案中的散流器是否在第二目标房间边界线内;若第二散流器布置方案中的散流器在第二目标房间边界线内,则将第二散流器布置方案确定为最终散流器布置方案。
[0008]进一步的,确定散流器布置的约束条件的步骤包括:获取散流器颈部面积、颈部风速及房间类型,根据散流器颈部面积及颈部风速计
算散流器送风量,以及根据房间类型确定房间最小送风量,以根据散流器送风量及房间最小送风量建立约束条件一,约束条件一的公式为:式中,AQ
min
为房间所需的最小送风量,A0为散流器的颈部面积,v为散流器颈部风速,N为散流器数量。
[0009]进一步的,确定散流器布置的约束条件的步骤包括:根据目标房间平面图获取房间高度,根据房间高度确定散流器颈部最大送风速度,并建立约束条件二,约束条件二的公式为:,式中,v为散流器颈部风速,v
max
为散流器颈部最大送风速度。
[0010]进一步的,确定散流器布置的约束条件的步骤包括:根据散流器颈部风速建立散流器射流速度衰减模型,并获取散流器四个方向上的送风长度,以根据散流器射流速度衰减模型及送风长度建立约束条件三,约束条件三的公式为:,式中,为散流器横向送风长度和散流器纵向送风长度的最大值,v
x
为距散流器中心水平距离为x处的风速,k为进风口系数,x
s
为散流器中心到射流外观原点的距离,x为散流器射程。
[0011]进一步的,确定散流器布置的约束条件的步骤包括:根据散流器射程计算室内平均风速,并获取风速阈值,根据室内平均风速及风速阈值建立约束条件四,约束条件四的公式为:,式中,v
m
为室内平均风速,L
min
为散流器横向送风长度和散流器纵向送风长度的最小值,H为房间高度。
[0012]进一步的,确定散流器布置的约束条件的步骤包括:根据目标房间的最小外接矩形获取矩形长度和矩形宽度,并获取散流器送风长度的布置比值,以根据矩形长度、矩形宽度及散流器送风长度的布置比值建立约束条件五,约束条件五的公式为:式中,N为散流器数量,N
r
为散流器横向数量,N
c
为散流器纵向数量,L1为散流器的
横向送风长度,L2为散流器的纵向送风长度,D1为散流器与纵向边界的距离,D2为散流器与横向边界的距离,RL为最小外接矩形的长度,CL为最小外接矩形的宽度。
[0013]本专利技术中的多边形房间内布置散流器方法,通过目标房间的平面图确定目标房间的最小外接矩形,并根据最小外接矩形判断目标房间是否为类矩形房间,获取散流器布置的约束条件以建立散流器布置模型,并根据已知的散流器目标布置参数和最小外接矩形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到散流器布置方案,通过多个约束条件建立散流器布置模型,并得出布置方案,替代了人为在房间中布置散流器,减少了布置过程的大量计算和复核,从而提高了散流器的布置效率。
[0014]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多边形房间内布置散流器系统,系统包括:最小外接矩形建立模块,用于获取目标房间平面图,在目标房间平面图中确定目标房间边界线,根据目标房间边界线作目标房间的最小外接矩形;第一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最小外接矩形判断目标房间是否为类矩形房间;散流器布置模型建立模块,用于若目标房间为类矩形房间,确定散流器布置的约束条件,并根据约束条件建立散流器布置模型;模型求解模块,用于获取散流器目标布置参数,根据目标布置参数及目标房间的最小外接矩形对散流器布置模型进行求解,得到散流器布置方案。
[0015]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多边形房间内布置散流器方法。
[0016]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数据处理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程序时实现如上述的多边形房间内布置散流器方法。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多边形房间内布置散流器方法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中多边形房间内布置散流器方法流程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中多边形房间内布置散流器系统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散流器的布置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类矩形房间内散流器删除示意图;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19]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边形房间内布置散流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目标房间平面图,在所述目标房间平面图中确定目标房间边界线,根据所述目标房间边界线作目标房间的最小外接矩形;根据所述最小外接矩形判断目标房间是否为类矩形房间;若目标房间为类矩形房间,确定散流器布置的约束条件,并根据所述约束条件建立散流器布置模型;获取散流器目标布置参数,根据所述目标布置参数及所述目标房间的最小外接矩形对所述散流器布置模型进行求解,得到散流器布置方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边形房间内布置散流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布置参数及所述目标房间的最小外接矩形对所述散流器布置模型进行求解,得到散流器布置方案的步骤后包括:在所述散流器布置方案中删除所述目标房间边界线之外的散流器,得到第二散流器布置方案,将所述目标房间边界线向目标房间内部偏移预设距离,得到第二目标房间边界线;判断所述第二散流器布置方案中的散流器是否在所述第二目标房间边界线内;若所述第二散流器布置方案中的散流器在所述第二目标房间边界线内,则将所述第二散流器布置方案确定为最终散流器布置方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边形房间内布置散流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散流器布置的约束条件的步骤包括:获取散流器颈部面积、颈部风速及房间类型,根据所述散流器颈部面积及所述颈部风速计算散流器送风量,以及根据所述房间类型确定房间最小送风量,以根据所述散流器送风量及所述房间最小送风量建立约束条件一,所述约束条件一的公式为:式中,AQ
min
为房间所需的最小送风量,A0为散流器的颈部面积,v为散流器颈部风速,N为散流器数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边形房间内布置散流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散流器布置的约束条件的步骤包括:根据所述目标房间平面图获取房间高度,根据所述房间高度确定散流器颈部最大送风速度,并建立约束条件二,所述约束条件二的公式为:,式中,v为散流器颈部风速,v
max
为散流器颈部最大送风速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边形房间内布置散流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散流器布置的约束条件的步骤包括:根据散流器颈部风速建立散流器射流速度衰减模型,并获取散流器四个方向上的送风长度,以根据所述散流器射流速度衰减模型及所述送风长度建立约束条件三,所述约束条件三的公式为:,
式中,为散流器横向送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飞李一华周自强罗佳晖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少科智能建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