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99080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助行器,涉及医疗辅助用品领域。提供一种能调节以适应不同状况的病人的助行器。助行器包括连接横梁和两个侧支架,两个侧支架间隔设置,连接横梁连接两个侧支架,侧支架包括前立柱和后立柱;侧支架包括前滚轮、后滚轮、后下横梁、后上横梁、顶紧螺栓、下顶弹簧和后刹车结构;前滚轮与前立柱连接;后下横梁和后上横梁与后立柱连接,后滚轮包括后轮体和具有导向杆的后轮架,导向杆穿过后下横梁,下顶弹簧的上下端分别抵靠在后上横梁和导向杆上,下顶弹簧下顶导向杆使后轮体的下沿低于后立柱的下端,下顶弹簧压缩时,后轮体的下沿能够高于后立柱的下端,顶紧螺栓与后上横梁连接并能够下顶导向杆,后刹车结构与后轮体对应设置。对应设置。对应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助行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助行器。

技术介绍

[0002]助行器用于辅助病人行走,主要有支撑人体重量和帮助病人保持平衡的作用。
[0003]常规助行器包括连接横梁和两个侧支架,两个侧支架间隔设置,连接横梁连接两个侧支架。病人使用时站在两个侧支架之间,双手撑在两个侧支架上,病人扶着侧支架行走。
[0004]有的助行器侧支架直接支撑在地面上,这种助行器使用时,不能推行,只有将助行器不断提起和放下病人才能前行。申请号为202110499806.X即公开了这样的助行器。这种助行器由于需要不断提起和放下,使用并不方便,病人使用时较累,若是病人状态并不太好,难以时常站立,则这种助行器不能使用。
[0005]有的助行器具有滚轮,病人可推着移动,使用较为方便,ZL201910765165.0即公开了这样的助行器。但这种助行器移动速度容易变快,若是病人没能跟上或没能及时刹住助行器,病人容易摔倒。若是对滚轮的旋转施加一定的阻力,虽可防止助行器速度过快,但病人状态较好时推行助行器的阻力较大,也影响助行器使用的便捷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调节以适应不同状况的病人的助行器。
[0007]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助行器包括连接横梁和两个侧支架,两个侧支架间隔设置,连接横梁连接两个侧支架,侧支架包括前立柱和后立柱;侧支架包括前滚轮、后滚轮、后下横梁、后上横梁、顶紧螺栓、下顶弹簧和后刹车结构;前滚轮与前立柱连接;后下横梁和后上横梁与后立柱连接,后滚轮包括后轮体和具有导向杆的后轮架,导向杆穿过后下横梁,下顶弹簧的上下端分别抵靠在后上横梁和导向杆上,下顶弹簧下顶导向杆使后轮体的下沿低于后立柱的下端,下顶弹簧压缩时,后轮体的下沿能够高于后立柱的下端,顶紧螺栓与后上横梁连接并能够下顶导向杆,后刹车结构与后轮体对应设置。
[0008]进一步的是:后刹车结构包括后刹车片、后刹车杆、后刹车弹簧和调节螺钉,后刹车杆插入后轮架,后轮架限制后刹车杆旋转,调节螺钉与后轮架连接,后刹车弹簧位于后刹车杆和调节螺钉之间,后刹车片与后刹车杆连接。
[0009]进一步的是:侧支架包括前刹车结构和传动结构,前刹车结构与前滚轮对应设置,传动结构与前刹车结构连接,传动结构包括控制手柄,控制手柄位于侧支架的上端,操作控制手柄能够控制前刹车结构。
[0010]进一步的是:前滚轮位于前立柱的前方;前刹车结构包括前刹车片、摆动杆和前刹车弹簧,摆动杆与前立柱铰接,前刹车片与摆动杆连接,前刹车弹簧与摆动杆和前立柱连接,前刹车弹簧上拉摆动杆使前刹车片离开前滚轮;传动结构包括连接绳,连接绳与摆动杆
和控制手柄连接,控制手柄与侧支架铰接;控制手柄摆动能够拉动连接绳,使连接绳拉动摆动杆,从而使前刹车片与前滚轮贴合。
[0011]进一步的是:助行器包括腋下托架,腋下托架包括托架立杆和托架体,托架立杆与侧支架连接,托架体连接在托架立杆的顶端。
[0012]进一步的是:后立柱为空心杆,托架立杆插入后立柱,托架立杆能够伸缩以调节高度。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第一种使用方式为:松开顶紧螺栓和后刹车结构,依靠下顶弹簧下顶后滚轮使后轮体的下沿低于后立柱的下端,如此则前滚轮和后滚轮的滚动没有明显阻力。该方式适用于情况较好,能够基本自行行走,只是有时行走不稳,需要助行器支撑的病人。病人推着助行器行走,助行器移动阻力很小,方便病人推行。病人需要助行器支撑时,手下压助行器,则下顶弹簧被压缩,后立柱下移支撑在地面上,助行器即不能向前推行,可起到支撑病人,防止病人摔倒的作用。
[0014]本技术的第二种使用方式为:拧紧顶紧螺栓并调节后刹车结构,顶紧螺栓下顶后滚轮,使后滚轮不能上移;后刹车结构与后轮体接触,增加了后滚轮滚动的阻力。该方式适用于情况较差,始终需要助行器支撑才能行走的病人。病人始终压着助行器,但后滚轮不会上移,病人能够推着助行器行走。后刹车结构给与后滚轮滚动的阻力,避免了助行器移动过快,保证了病人的安全。
[0015]可见不同状态的病人使用本技术助行均具有不错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助行器主视图;
[0017]图2是助行器左视图;
[0018]图3是图1A处放大图;
[0019]图4是图1B处放大图;
[0020]图5是控制手柄放大图;
[0021]图中标记为:侧支架1、前立柱1

1、后立柱1

2、前滚轮1

3、后滚轮1

4、后轮体1
‑4‑
1、后轮架1
‑4‑
2、导向杆1
‑4‑
3、后下横梁1

5、后上横梁1

6、下顶弹簧1

7、顶紧螺栓1

8、后刹车结构1

9、后刹车片1
‑9‑
1、后刹车杆1
‑9‑
2、后刹车弹簧1
‑9‑
3、调节螺钉1
‑9‑
4、前刹车结构1

10、前刹车片1

10

1、摆动杆1

10

2、前刹车弹簧1

10

3、传动结构1

11、连接绳1

11

1、控制手柄1

11

2、滑轮1

11

3、连接横梁2、腋下托架3、托架立杆3

1、托架体3

2。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3]如图1至图3所示,助行器包括连接横梁2和两个侧支架1,两个侧支架1间隔设置,连接横梁2连接两个侧支架1,侧支架1包括前立柱1

1和后立柱1

2;侧支架1包括前滚轮1

3、后滚轮1

4、后下横梁1

5、后上横梁1

6、顶紧螺栓1

8、下顶弹簧1

7和后刹车结构1

9;前滚轮1

3与前立柱1

1连接;后下横梁1

5和后上横梁1

6与后立柱1

2连接,后滚轮1

4包括后轮体1
‑4‑
1和具有导向杆1
‑4‑
3的后轮架1
‑4‑
2,导向杆1
‑4‑
3穿过后下横梁1

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助行器,包括连接横梁(2)和两个侧支架(1),两个侧支架(1)间隔设置,连接横梁(2)连接两个侧支架(1),侧支架(1)包括前立柱(1

1)和后立柱(1

2);其特征在于:侧支架(1)包括前滚轮(1

3)、后滚轮(1

4)、后下横梁(1

5)、后上横梁(1

6)、顶紧螺栓(1

8)、下顶弹簧(1

7)和后刹车结构(1

9);前滚轮(1

3)与前立柱(1

1)连接;后下横梁(1

5)和后上横梁(1

6)与后立柱(1

2)连接,后滚轮(1

4)包括后轮体(1
‑4‑
1)和具有导向杆(1
‑4‑
3)的后轮架(1
‑4‑
2),导向杆(1
‑4‑
3)穿过后下横梁(1

5),下顶弹簧(1

7)的上下端分别抵靠在后上横梁(1

6)和导向杆(1
‑4‑
3)上,下顶弹簧(1

7)下顶导向杆(1
‑4‑
3)使后轮体(1
‑4‑
1)的下沿低于后立柱(1

2)的下端,下顶弹簧(1

7)压缩时,后轮体(1
‑4‑
1)的下沿能够高于后立柱(1

2)的下端,顶紧螺栓(1

8)与后上横梁(1

6)连接并能够下顶导向杆(1
‑4‑
3),后刹车结构(1

9)与后轮体(1
‑4‑
1)对应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行器,其特征在于:后刹车结构(1

9)包括后刹车片(1
‑9‑
1)、后刹车杆(1
‑9‑
2)、后刹车弹簧(1
‑9‑
3)和调节螺钉(1
‑9‑
4),后刹车杆(1
‑9‑
2)插入后轮架(1
‑4‑
2),后轮架(1
‑4‑
2)限制后刹车杆(1
‑9‑
2)旋转,调节螺钉(1
‑9‑
4)与后轮架(1
‑4‑
2)连接,后刹车弹簧(1
‑9‑
3)位于后刹车杆(1
‑9‑
2)和调节螺钉(1
‑9‑
4)之间,后刹车片(1
‑9‑
1)与后刹车杆(1
‑9‑
2)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助行器,其特征在于:侧支架(1)包括前刹车结构(1

10)和传动结构(1

11),前刹车结构(1

10)与前滚轮(1

3)对应设置,传动结构(1

11)与前刹车结构(1

10)连接,传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晓玲童金平方芳
申请(专利权)人: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