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洗地机的地刷及洗地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9788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洗地机的地刷,该地刷具有一前端和一后端,所述地刷的前端设有刮条和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至少1个驱动脚;所述刮条在所述驱动脚的带动下至少具有如下2个工作位:(1)刮水工作位:当地刷向后运动时,所述刮条在所述驱动脚的带动下向前转动,并到达基本向下的状态,刮条的底端与被清洁面相抵,以刮除所述被清洁面的水渍;(2)悬空工作位:当地刷向前运动时,所述刮条在所述驱动脚的带动下向后转动,到达悬空状态,刮条的底端远离被清洁面。本地刷适用于家用洗地机,通过在地刷的前端设有刮条,可以在地刷向后运动时刮除被清洁面的水,从而避免了水渍残留。从而避免了水渍残留。从而避免了水渍残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洗地机的地刷及洗地机


[0001]本技术涉及智能家居
,具体涉及一种家用洗地机。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洗地机一般分为商用洗地机和家用洗地机,商用洗地机一般用于面积比较大的工厂、车库、商场超市等场所,而家用洗地机一般适用于面积比较小(一般小于200平方米)的家庭。
[0003]针对家用洗地机,其结构主要包括洗地机主体和地刷,洗地机主体上设有水箱(以向滚筒进行供水)和污水箱(以收集污水);还设有控制器、喷液装置、用于控制滚筒的滚筒电机、抽吸装置和用于控制抽吸装置的主机电机;而地刷内主要设有用于清洗地面的滚筒和导流通道。工作时,所述喷液装置处于开启状态,向所述滚筒喷液;所述滚筒电机处于开启状态,使所述滚筒旋转;所述主机电机处于开启状态,将流过所述滚筒的液体(污水)从导流通道吸至吸液管道,并最终流入污水箱内。这种小型的家用洗地机因其方便实用而得到了大众的广泛青睐。
[0004]目前,根据用户反馈,在洗地机使用过程中,会在被清洁面(如地面、木地板面等)残留水渍。
[0005]针对上述问题,现有的洗地机的地刷的底部设有橡胶刮条,用于将污水(和颗粒杂质等)刮入导流通道内。然而,实际应用中发现,存在如下2个实际问题:(1)仅仅依靠地刷底部的橡胶刮条无法完全刮除水渍,还是存在残留;一是因为现有的橡胶刮条都较软,导致刮条和被清洁面之间产生缝隙,无法较好的刮除污水,导致污水残留;二是地刷在向后拖动时,底部的橡胶刮条就刮不到了;(2)由于橡胶刮条经常被翻转、然后还原,导致其使用寿命较短,经常使用一段时间后就发生橡胶刮条局部断裂脱落或开裂,给用户留下不好的使用体验。
[0006]因此,开发一种新的地刷,以实现更好地清洁,避免污水残留,以提高用户体验,显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家用洗地机。
[0008]为了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洗地机的地刷,该地刷具有一前端和一后端,所述地刷的前端设有刮条和驱动机构;
[0009]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至少1个驱动脚;
[0010]所述刮条在所述驱动脚的带动下至少具有如下2个工作位:
[0011](1)刮水工作位:当地刷向后运动时,所述刮条在所述驱动脚的带动下向前运动,并到达基本向下的状态,刮条的底端与被清洁面相抵,以刮除所述被清洁面的水渍;
[0012](2)悬空工作位:当地刷向前运动时,所述刮条在所述驱动脚的带动下向后运动,到达悬空状态,刮条的底端远离被清洁面。
[0013]上文中,所述刮水工作位是指刮条刮除水渍的状态;所述悬空工作位是指刮条不刮水的状态。优选地,在所述悬空工作位时,所述刮条的底端不与被清洁面相接触。优选的,所述刮条的底端与被清洁面之间的间距为1~15mm;更优选为3~10mm;更优选为4~8mm。
[0014]本文中,所有涉及地刷“向前”、“向后”,均是指地刷在一表面(例如被清洁面)上的运动,地刷的“前端”为往前方向的最前方,地刷的“后端”为往后方向的最前方;因为,在实际使用中,地刷需要交替地向前和向后移动,以进行清洗。
[0015]优选地,所述驱动脚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刮条的上部,所述驱动脚和/或刮条的顶部设有枢轴,使其与地刷壳体形成转动连接结构;
[0016]所述驱动脚斜向下设置,使其具有与被清洁面前后摩擦的运动自由度:当当地刷向后运动时,所述驱动脚在摩擦力的带动下向前转动;当地刷向前运动时,所述驱动脚在摩擦力的带动下向后转动。
[0017]优选地,所述驱动脚为2个,分别设于刮条的两侧边缘处。
[0018]优选地,所述驱动脚与刮条固定连接。
[0019]优选地,所述刮条的两侧端部设有限位部,在地刷壳体上设有与所述限位部配合的限位槽;
[0020]当刮条到达刮水工作位时,所述限位部卡固于限位槽内,以防止刮条继续转动。
[0021]优选地,在所述悬空工作位时,所述刮条的底端不与被清洁面相接触。优选的,所述刮条的底端与被清洁面之间的间距为1~15mm。更优选为3~10mm;更优选为4~8mm。
[0022]优选地,所述地刷的后端还设有后刮条。
[0023]优选地,所述地刷内设有滚筒和导流通道,所述后刮条设于所述滚筒的后方,所述滚筒和后刮条之间形成所述导流通道的入口;所述后刮条的下端为柔性件。
[0024]上文中,所述壳体内只有一个滚筒,且筒位于壳体的前方。
[0025]本专利技术同时请求保护一种洗地机,包括地刷,所述地刷为上述的地刷。所述地刷的结构与上述相同,此处不再重复。
[0026]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27]1.本技术开发了一种新结构的地刷,尤其适用于家用洗地机,通过在地刷的前端设有刮条,可以在地刷向后运动时刮除被清洁面的水,从而避免了水渍残留;
[0028]2.本技术开发了一种新结构的地刷,尤其适用于家用洗地机,通过在地刷的前端设有刮条,在地刷的后端设置后刮条,从而形成前后两个刮条结构;在地刷向前运动时,通过后刮条刮除水分;在地刷向后运动时,通过刮条刮除水分;从而完全解决了地面污水残留的问题,给用户带来了更好的使用体验,更易于获得商业上的成功,显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0029]3.本技术针对后刮条,其在向前运动时保持斜向前铲动的工作状态,而不会发生翻转,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橡胶条翻转的问题,同时,通过将刮条的下端设置向下延伸,使其与地面之间形成过盈配合结构,防止两者之间出现缝隙,同时解决了污水残留的问题;并大大提高了刮条的使用寿命;
[0030]4.本技术的产品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且具有良好的商业化意义,适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003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立体图。
[0032]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
[0033]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处于刮水工作位的示意图。
[0034]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处于悬空工作位的示意图。
[0035]其中:1、前端;2、后端;3、刮条;4、限位部;5、驱动脚;6、后刮条;7、滚筒;8、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6]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37]实施例一
[0038]参见图1~4所示,一种用于洗地机的地刷,该地刷具有一前端1和一后端2,所述地刷的前端设有刮条3和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2个驱动脚5;
[0039]所述刮条在所述驱动脚的带动下具有如下2个工作位:
[0040](1)刮水工作位:当地刷向后运动时,所述刮条在所述驱动脚的带动下向前转动,并到达基本向下的状态,刮条的底端与被清洁面相抵,以刮除所述被清洁面的水渍;本实施例中,刮条的底端与被清洁面形成过盈配合;
[0041](2)悬空工作位:当地刷向前运动时,所述刮条在所述驱动脚的带动下向后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洗地机的地刷,该地刷具有一前端和一后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刷的前端设有刮条和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至少1个驱动脚;所述刮条在所述驱动脚的带动下至少具有如下2个工作位:(1)刮水工作位:当地刷向后运动时,所述刮条在所述驱动脚的带动下向前运动,并到达基本向下的状态,刮条的底端与被清洁面相抵,以刮除所述被清洁面的水渍;(2)悬空工作位:当地刷向前运动时,所述刮条在所述驱动脚的带动下向后运动,到达悬空状态,刮条的底端远离被清洁面;所述驱动脚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刮条的上部,所述驱动脚和/或刮条的顶部设有枢轴,使其与地刷壳体形成转动连接结构;所述驱动脚斜向下设置,使其具有与被清洁面前后摩擦的运动自由度:当地刷向后运动时,所述驱动脚在摩擦力的带动下向前转动;当地刷向前运动时,所述驱动脚在摩擦力的带动下向后转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筱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威摩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